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读贵刊85·3期刘保和老师《阴阳升降小议》(以下简称《小议》)一文,颇受启发,但对于阴阳升降问题,笔者有几点不同看法,试述如下,望同仁指教。阳升阴降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小议》以《内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作为理论依据,认为阴升阳降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笔者以为,这里的“地  相似文献   

2.
阴阳升降是气的运动形式。它是阳升阴降?还是阴升阳降?似乎不存在争论。多数人认为是“阳升阴降”。如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现代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学基础》都是这种观点。但如此言有理,何以又有脾主升,胃主降;肾水升,心火降;肝木升,肺金降之说呢?上述两种观点显然不同。由于  相似文献   

3.
白建生同志《也议阴阳升降》一文对拙作《阴阳升降小议》提出了不同看法。为进一步澄清这一问题,仅就该文提出的有关问题与白建生同志讨论如下,谬误之处,敬希指正。要讨论阴阳升降的形式,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对象。阴阳升降既是物质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那么就要把该物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孤立地考察其中的一个方面。物质作为一个整体,上为阳,下为阴;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第七卷第二期(总第26期)所刊吴家骏《再谈周易参同契》一文中用“别卦”的“卦象”义理说明阴阳消长、升降、进退、互根诸关系时所举十个卦图(阴阳爻、也可叫作符号升降更替所出现的阴阳变化模式),其中五个是错误的。尽管我不知道引起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但本着与同道们研究的精神,就我的管见提出更正建议并略发小议,或可作为这篇文章的补注吧!  相似文献   

5.
“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①升降是天地阴阳之气运动变化的最基本形式。升,谓上升;降,谓下降。升极则降,降极则升,升降不已,则天地之气交泰,万物生化不息。故一岁有一岁之升降,一日有一日之升降。“自冬至一阳生,以至芒种,此阳之升而极也。自夏至一阴生,以至大雪。此阴之降而极也。所谓一寒一暑,而岁序行焉,一岁之升降也。一日之内,子半而阳升,寅卯而日出于天,阳之升也;午半而阴生,酉  相似文献   

6.
试论肝肺之升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升降运动 ,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中 ,而且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 ,真可谓“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人居于“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 ,人体生命活动自然是升降运动的体现。机体的升降 ,主要是讲气机的升降 ,它是各个脏腑综合作用的体现 ,其中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至为重要。我们仅就个人学习体会 ,对肝肺升降略作探述。1 肝肺升降的理论渊源中医对肝升肺降理论的认识 ,可追溯到《素问·刺禁论》的“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之说。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阴阳者 ,血气之男女也 ;左右者 ,阴阳之道路也”及…  相似文献   

7.
《素向·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升降出入无序,测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这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病理,物质代谢过程,虽在各脏器中进行,但脾胃升降牵动全局,堪称“升降之枢纽”.  相似文献   

8.
《内经》“阴阳之要”、“阴阳反作”的理论与临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与临证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阴阳哲理,是《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土《内经》以《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理论为依据,阐明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爻增减,刚柔相推之理也被《内经》所接受,以此阐明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周易》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通,开阖出入的理论,又是《内经》万物化生及升降出入运动理论的基石。《周易》的“天人相应”观,被《内经》用以解释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内经》是一部《易》学色彩很浓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阴阳气化的思维,以六经之气升降气机为角度,从"欲解"时态探析《伤寒论》阴阳六经病证的升降病机演变及证治方药。文章先从元气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与升降制化、升降失常与阴阳六气之病证、阴阳升降与六经欲解"时"关联等方面对元气升降与阴阳气化六经进行辨析,再从升降失常角度具体论述三阳三阴(六经)病病机及证治方药。以期从阴阳升降气化的传统理论思维去统观与认识六经病脉证辨治,有助继承气化理论,贯通中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对于临床辨治思维水平有提升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院1991年第4期学报刊胡先生《素问识小议之小议》一文,是对拙作《素问识小议》之驳斥批判。我的那篇《小议》,是从拙著《素问质疑》中摘出的,而《质疑》又是从《素问讲疏》旧稿中摘出的,全属学术讨论,完全没有任何其它意思,原书原稿具在,可以复校。对丹波元简的求实态度,素所崇敬,但其在学术上仍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土文化仍不无隔膜,则未敢附和苟同,在《质疑》中提到一些,为了向海内外学者请教,摘出15条在学报发表,年老昏糊,错误自属难免,得胡文提出八条意见,“十分高兴,但有关学术是非及某些质问,则不得不作出答复,极盼广大专家教授尤其才思敏捷的青壮学者,赐以指教匡正。1.《阴阳应象》“七损八益”条;王注:“谓房色也”,可谓一语破的。马王堆竹简养生方中七损八益,完全可以证明。而《紊问识》对此阐释达167字之多,除前十字外,全属其隐名前辈之言,对王注房色无一字道及。拙作在录其前辈转弯抹角凑成七八之言后,认其为“牵强附会……”似亦情理之常。至于是否责其“牵强附会”,抑当“肃然起敬”。那是各人的  相似文献   

12.
一、温病三焦辨证贯穿气机 升降的理论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并与外界四时气候、阴阳升降相适应,必须靠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否则病变发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志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相似文献   

13.
释阴阳升降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告诉我们 ,阳主升 ,阴主降 ,这是阴阳的本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天人相应 ,人体内清阳之气轻升在上 ,浊阴之气重降在下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然而 ,在客观世界和人体内还存在着与此相反的现象 ,如自然界云雨的形成 ;人体经络循行 ,若举起手则阴经均起于下而向上走行 ,阳经均起于上而向下走行 ;心肾的水火升降相济相交 ;脾为脏属阴主升 ,胃为腑属阳主降 ,这些客观存在的阴升阳降…  相似文献   

14.
阴阳本指部位而言。古人有以“内外”论之者 ,有以“上下”论之者。前者吸收了“浑天说”的主张 ,基本能反映人体内外之“阴阳出入”,较符合动物“中根”之理 ,《黄帝内经》中存有其主要思想 ;而后者则未能摆脱“盖天说”之禁锢 ,仍以天地升降为模式 ,适合于植物“气立”的上下升降机制 ,并不适用于探讨“根于中”的人体之阴阳出入。《难经》昧于此理 ,反强取植物之理以解动物之机。为迎合其上下阴阳论 ,竟不惜削足以适履 ,附会“奇经”别演上下循环、虚设“命门”模拟炎上之火 ,以至无视“阴脉”牵强“人头”以为“诸阳”独会者 ,殊不可从。文章初步提炼出了阴阳的定义 ,指出了阴阳相贯的经络实体 ,阐释了《内经》的四时模式、《尚书》的五行理论  相似文献   

15.
天地未分,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阳,浮升之清气为阳,沉降之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浮升之清气而上为天属阳,沉降之浊气而下为地属阴。天地之间,阴降阳升,环流不息,形成自然而化生万物,而万物的生长、变化、消亡均取决于阴阳之升降变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黄帝内经》医学体系的灵魂,气学思想又是《黄帝内经》哲学思想的核心。纵观《黄帝内经》气学理论,传统认为《黄帝内经》所持有的"气一元论"思想并不明确,而是以真气论呈现的气本体论和天地阴阳之气的二元论思想。真气系生命的主宰,无阴阳、升降、清浊之性;《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中的"肾气""经气""藏真"的概念皆是真气的具化。  相似文献   

17.
升降学说在祖国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认为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呼应交感,阴阳和合,可起到生化万物的作用。升降是天地变化的规律,同样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一。《内经·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一不出入,无不升降”。古人因形察气,“出入废则神机化…  相似文献   

18.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由于六经病证是在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的基础上发生的,不但以相应的经络脏腑为病变场所,而且往往表现为相应经络脏腑的气机升降出入障碍,因此,恢复其正常秩序,亦属《伤寒论》重要治疗法则之一。本文从脾胃为清浊升降之枢,少阳为表里出入之枢、厥阴为阴阳交接之枢立论,对原著中的调理气机法略陈管见。谬误之处,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阴阳反作”理论,探讨中医疾病中“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机及其对应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总结“阴阳反作”中阴阳所对应的概念,就阴阳间的三种关系对“阴阳反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分析“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疾病表现,“升降失常”类疾病可以分为“阴之反作”“阳之反作”及“阴阳反作”三类,其中中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为“升降失常”类疾病的典型例子。在治疗上,这些疾病均可以调节升降关系作为治疗的核心,该类方法不但受到多名中医大家的推崇,临床也多得效验。[结论] 以“阴阳反作”作为部分内科疾病病机,以“升降失常”的视角审视临床内科疾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从“中气”及“升降沉浮”的角度诠释了中医理论,笔者以为其“阴阳”、“五行”思想不同于传统的观念,似能更圆融地表达中医内容。因此希冀对黄氏该思想探析以抛砖引玉,有助于中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