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魏青春 《全科护理》2011,(4):315-316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我院自行研制的压疮危险评估量表(SPURAS)与Braden评估量表在外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57例外科住院、丧失下肢行动能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8例)采用外科住院患者SPURAS量表进行评估,B组(229例)采用Braden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A组实际发生压疮7例,发生率为3.10%;B组实际发生压疮17例,发生率为7.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URAS量表预测外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的效果与Braden压疮评估表比较,SPURAS量表更加直观,易于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70岁以上老年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预防压疮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病人压疮发生率。方法采用周英压疮评估法对67例老年病人作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6例病人无发生压疮,1例出现一期压疮,经治疗痊愈。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皮肤特点,掌握老年病人尤其长期卧床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既减轻病人的痛苦,也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每2 h翻身1次等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4.5%,实验组无压疮发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诺顿评分联合Waterlow’s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癌症晚期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27例癌症晚期患者采用诺顿评分初筛,≤14分的患者使用Waterlow’s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再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联合使用诺顿评分及Waterlow’s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及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老年重症患者压疮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185例老年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观察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监测,并及时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绝对卧床患者52例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预防和护理绝对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方法:压疮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52例患者中有2例高风险的患者发生压疮,其余均未发生。结论:绝对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改善和降低风险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有效地降低了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降低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发生率中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4月43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高危压疮规范化管理;选择2015年1月~8月41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压疮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压疮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科家庭病房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为精神科家庭病房预防压疮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精神科家庭病房38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及其看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制压疮预防知识问卷及老人压疮危险因素Brade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及测评。结果长期卧床老年患者Braden得分与患者年龄、卧床时间、营养状况、翻身间隔时间、整理床单位次数、精神病性症状、慢性病情况相关(P0.05);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家庭病房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皮肤护理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看护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以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记录单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科收治的卧床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50例卧床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压疮护理,试验组采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记录单对卧床患者评估评分后实施防压疮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raden压疮风险护理记录单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保障卧床患者的皮肤安全。  相似文献   

12.
Braden评分对压疮预防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导患者发生压疮的所有危险因素,并判断其发生危险的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护理资源,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及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Braden计分表对30例重症患者实施压疮风险评估,采用自身对照法,对评分≤12分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和比较评价各项相关指标干预前后的压疮风险、生命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家杨浦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家中心50例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另一家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床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家床护理外,压疮专业小组介入进行干预,即对50例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进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凡评估小于16分的对象,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实验对象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入户现场指导、随访、评价。结果 2组对象的压疮发生率有差异P值<0.05,对照组的压疮发生例数为8例共18处部位,实验组为0例压疮发生。结论 通过压疮专业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对降低Braden评分不超过16分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根因分析小组,运用根因分析法对2015年4-5月发生在老年科的12例压疮患者逐一进行追踪,调查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寻找近端原因、剖析出根本原因,进而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于2015年7-9月的228例次Braden评分不超过16分的老年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Braden评分不超过16分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从开展前的6.06%降到开展后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根因分析法可以有效对Braden评分不超过16分的老年患者的皮肤进行安全管理,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非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非长期卧床患者被动发现压疮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17例非卧床发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Norton量表对压疮进行评分,分析发生压疮的原因。结果Norton量表评分轻度危险11例、中度危险5例、重度危险1例,通过局部清创、全身营养等支持治疗和护理,除1例患者病情恶化死亡外,其他患者压疮均得到有效控制或治愈。结论加强压疮相关知识培训,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为依据,对患者做好连续评估和分期护理,重视特殊部位皮肤交接班,可以及时、主动发现压疮,积极干预,及时控制患者压疮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脊柱后路手术中压疮预防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措施及效果,并调查脊柱后路手术中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手术中压疮的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和泡沫敷料预防压疮;对照组使用手术室常规防护措施,术后0h、24h、72h对病人进行压疮评估。[结果]术前血红蛋白、年龄、术中出血量是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5例,实验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和泡沫敷料对于脊柱后路手术中压疮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主要照顾者压疮类现场管理平台在高龄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主要照顾者压疮类现场管理平台应用前(2016年7-12月)和应用后(2017年1-6月)于我院出院并诊断为高龄压疮的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主要照顾者压疮类现场管理平台干预,比较2组压疮发生率及主要照顾者压疮知识和压疮照顾行为。 结果 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照顾者的压疮知识与压疮照顾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40,P<0.001; t=10.513,P<0.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07,P=0.034)。 结论 采用压疮类现场管理平台对高龄压疮高危患者的照顾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照顾者压疮知识水平与压疮照顾行为能力,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行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133例,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急性压疮3例(2处),压疮发生率为2.26%。结论: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应对是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丁静萍 《全科护理》2013,11(6):487-488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术后预防压疮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术后需俯卧或侧卧位的病人,随机将160例病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海绵垫进行常规方式预防压疮,研究组采用泡沫敷料贴敷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皮肤受压情况及压疮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为33.75%,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泡沫敷料预防术后病人压疮的出现,明显加强了受压部位的抗压性,减少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及相关病发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