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肛肠手术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方法 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对比2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灌肠效果满意,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菁倩 《当代护士》2014,(11):104-105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灌肠法治疗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术后便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灌肠,对照组按传统灌肠法予以灌肠。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后解便次数、解便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灌肠法的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后解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便秘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器在精神病患者灌肠通便中的应用.方法 将84例因便秘灌肠的患者按灌肠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用开塞露或灌肠筒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的是改良灌肠器灌肠通便法,比较两组排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中4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42例患者中2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改良灌肠器灌肠法处理精神病患者便秘,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排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准备中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老年直肠癌需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观察组70例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时有无不适感,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量以及肠道清洁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灌肠次数,肠道清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清洁肠道应用中,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麦滋林保留灌肠的改良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的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效,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的疗效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且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观察组给予改良灌肠法,采取头低臀高位或膝胸位,肛管插入30~35 cm,术前2 h用0.05%氯己定500~800 ml加5-Fu 1.0 g,一次性低压灌肠,嘱患者尽量保留5 min以上。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特诊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灌肠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及自觉症状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每次灌入液体量较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自觉症状减轻。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10.
王姣  胡书绳  李朝阳 《护理研究》2009,23(26):2383-238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便秘病人有效清洁灌肠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便秘需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灌肠方法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使用药物保留灌肠改良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进行药物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方法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每晚1次.比较两组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24,P<0.05).结论 改良后药物保留灌肠方法可使药液直达病灶,延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达到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10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灌肠筒灌肠,每日1次,每次100ml。观察2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灌肠患者的灌肠效果(灌肠的次数、肠道准备的质量)及预防、降低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灌肠前对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心理指导等)。对2组患者灌肠的次数、肠道准备的质量及肠黏膜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质量好者58例(96.7%),对照组肠道准备质量好者45例(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洁灌肠所需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肠道黏膜损伤(8.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均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患者灌肠所致的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用具对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改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保留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液在患者肠道中的保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我院改良的灌肠用具能明显提高灌肠疗效和插管成功率,降低管道脱出和药物外泄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应用不同灌肠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2月~2015年2月100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应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术前应用改良灌肠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灌肠后的便意感、腹部疼痛程度及肠道清洁效果、术中胀气发生情况、达到灌肠的标准所需灌肠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灌肠后的便意感、腹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肠道清洁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胀气发生率及灌肠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前应用改良灌肠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感,快速改善肠道清洁效果,从而提高了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灌肠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程度、灌肠液保留时间及灌肠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适反应减轻,灌肠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应用是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灌肠的理想方法,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8.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娟  李春联  叶石才 《全科护理》2010,8(31):2834-2835
[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4h为27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灌肠液外溢4例,对照组12例。[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灌肠,对照组实施传统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灌肠进出量准确率、腹围减小率、肠道清洁度,单次灌肠时间、术前灌肠次数,灌肠发生出血、腹痛、低体温、肠穿孔等并发症情况,床单位清洁度等.结果 观察组进出量准确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肠道清洁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肠道清洁率(80.00%);单次灌肠平均时间、术前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灌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灌肠期间观察组床单位清洁度≥80分占比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结论 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灌肠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易污染床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传统清洁灌肠法和改良清洁灌肠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80例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效果,灌肠总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清洁灌肠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能有效地提高清洁灌肠质量,使患者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