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测试时间对婴幼儿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测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97例受试婴幼儿分为A组(30例60耳,听力正常),B组(33例60耳,轻度听力损失),C组(34例60耳,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设定AABR的测试时间为60 s、600 s,分别对三组进行测试,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A、B、C三组组内AABR的结果一致性,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实际测试所需时间。 结果 测试时间设定为1 min、10 min时A、B、C三组组内AABR的结果比较,κ值分别为1.000,0.854,0.896。A组实际筛查所需时间为(17.82±7.99)s 和(26.73±75.4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B、C组听力障碍婴幼儿测试时间为60 s时每耳所需时间显著短于测试时间为600 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35.62±20.04)s,(239.05±277.69)s,C组:(54.15±11.92)s,(481.63±228.51)s, P均<0.001)]。在同一时间设置下,三组所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测所需时间随听力损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 设定时间为1 min时进行AABR测试对结果无影响,能显著缩短听力筛查的检测时间,提高听力筛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患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应用DPOAE行听力筛查,了解耳聋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耳聋患者。方法对现患腮腺炎儿童144人288耳(A组)及既往患腮腺炎儿童125人250耳(B组)进行应用DPOAE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行纯音听力测试。同年龄段未患腮腺炎儿童40人80耳设为对照组。结果 A组DPOAE筛查通过率95.83%(276/288),未通过率4.17%(12/288);B组通过率97.20%(243/250),未通过率2.80%(7/250);对照组通过率100%;两组患腮腺炎儿童共计19耳未通过DPOAE听力筛查,未通过率3.53%(19/538);未通过筛查儿童纯音测听示PTA≥26dB 3人(4耳),以轻中度感音性听力损失为主,听力损失发生率为0.74%(4/538)。结论 DPOAE作为快速听力筛查手段,可用于腮腺炎儿童的常规听力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耳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检测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10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的470例儿童,随机分为诊断组与筛查组。诊断组235例患儿,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诊断评估。筛查组235例患儿,应用DPOAE+AABR先行听力筛查评估,后行ABR检测。将两组听力评估的结果及测试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筛查组235例(470耳)患儿中,听力筛查阳性率为7.45%(35/470)。确诊听力障碍16例(31耳),听力诊断阳性率为6.60%(31/470)。以ABR结果为标准,AABR联合DPOAE的灵敏度为100%(31/31),特异度为99.01%(435/439)。在诊断组235例(470耳)患儿中,听力诊断阳性率为5.53%(26/470)。将两组评估模式结果进行比较,组间筛查阳性率与诊断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性(χ2=1.420,P=0.233)。将两组测试时间比较,诊断组ABR测试时间(39.02±3.52)min显著高于筛查组DPOAE和AABR(8.40±2.03)min(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3例(234 耳)OME患儿分别行DPOAE、声导抗和纯音听阈检测,比较鼓室导抗图B、C型者DPOAE各个频率的检出率及DPOAE高频检出与未检出组的气导平均阈值.结果 鼓室导抗图B、C型者低、中频DPOAE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组高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型组(P<0.05).DPOAE高频未检出组的高、低频气导平均阈值明显高于检出组(P<0.01).结论 DPOAE高频检出率对判断儿童OME的严重程度及听力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ABR正常组和ABR异常组婴幼儿的DPOAE及耳蜗微音电位(CM)的引出情况,以探讨CM在小儿听力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短声ABR反应阈值将受试儿分为ABR正常组(70例135耳,ABR反应阈≤35 dB nHL)及ABR异常组(88例165耳,ABR反应阈>35 dB nHL),两组分别进行声导抗、DPOAE和CM检测。结果 ABR正常组DPOAE检出率为40%(54/135),CM检出率为100%(135/135);ABR异常组DPOAE检出率3.63%(6/165),CM检出率76.36%(126/165),ABR正常组和异常组鼓室导抗图A型与B型者DPOAE引出耳数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0.42,P<0.05;χ2=5.37,P<0.05)。结论 OAE筛查容易出现假阳性,而CM更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在听力检测工作中应该把CM作为一个常规项目,以更全面的了解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音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轻度听力下降成年人(23例27耳)及中度听力下降成年人(19例22耳)分别进行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及DPOAE检测,通过受试者自身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相应频率的检出率。结果听力正常组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86.76%(59/68),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76.47%(52/68)、100%(68/68)、100%(68/68);听力正常组500 Hz的短纯音CM检出率显著高于DPOAE检出率(P<0.05)。轻度听力下降组(27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85.19%(23/27)、81.48%(22/27)、37.03%(10/27),相应频率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8/27)、51.85%(14/27)、44.44%(12/27),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中度听力下降组(22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77.27%(17/22)、27.27%(6/22),相应频率DPOAE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40.91%(9/22)、40.91%(9/22),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轻度、中度蜗性听力损失患者,CM在500 Hz、1000 Hz的敏感性优于DPOAE,能弥补DPOAE在中低频段敏感性不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推荐联合应用CM和DPOAE评估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和ABR缺失儿童相反极性短声所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和DPOAE,以探讨它们在小儿听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短声ABR阈值、DPOAE和声导抗测试等结果,将受试儿分为听力正常及ABR缺失两组。听力正常组由短声ABR阈值≤30dB nHL、DPOAE正常的54名受试儿(91耳)组成,年龄为1~43月龄,平均为8月龄(中位数4月龄)。ABR缺失组由短声ABR100dB nHL无反应的93名(158耳)受试儿组成,年龄为2~67月龄,平均22月龄(中位数18月龄)。测试状态为水合氯醛镇静睡眠。ABR的刺激声为短声,极性为疏波和密波,刺激速率为19.3次/秒,耳机为ER-3A插入式耳机。听力正常组ABR的分析强度为80dBnHL,ABR缺失组为100dBnHL。结果听力正常组除6耳(6.6%)在80dBnHL未记录到明显的CM外,其余85耳(93.4%)均记录到CM,其时程为0.89±0.19ms。ABR缺失组中24耳记录到CM,其中有12耳(6人)(7.6%)DPOAE正常,有12耳(5人双耳,2人单耳)(7.6%)未记录到DPOAE,该组CM时程为2.61±0.72ms。听神经病在所有ABR缺失病例中的发病率为13.98%。结论CM是一种可靠的评价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的指标,与DPOAE相比,不易受到其它病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不进行CM的测试,可能会将一部分听神经病误诊为耳蜗性听力损失,因此建议对于双耳ABR最大输出无反应、而未记录到DPOAE的婴幼儿病例行CM检查,以避免听神经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扩展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EHF DPOAE)的特点,探讨在常规纯音检测结果正常情况下,EHF DPOAE发现早期隐匿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常规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68例(104耳)为实验组,对照组为纯音听阈正常无耳鸣症状的志愿者40例(40耳)。两组均用Neuro-Audio耳声发射仪进行常规频率(1~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EHF DPOAE(8~12 kHz)测试。结果 对照组常规频率DPOAE的平均检出率为97.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88.7%;实验组常规频率DPOAE的检出率为72.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51.2%。实验组EHF DPOAE引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引出率(P<0.001);实验组EHF DPOAE中振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振幅值(P<0.001);实验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P<0.001)。结论 在常规纯音听力检测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中,EHF DPOAE的引出率...  相似文献   

9.
正常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正常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基本特点及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分析仪Celesta 5 0 3对正常新生儿 112耳及正常听力成人 12 6耳进行DPOAE听力图测试 ,Medisoft96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DPOAE总检出率为 86 6 % ,DPOAE听力图在 75 0、10 0 0、2 0 0 0、40 0 0Hz点与对照组检出率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在 75 0和 40 0 0Hz各有一高峰 ,3 0 0 0Hz有一低谷 ,出生五天后DPOAE检出率明显高于出生五天内的新生儿 ,DPOAE听力图测试耗时 11分钟左右。结论 DPOAE结果受新生儿活动、新生儿天龄 ,探头放置及本底噪声等因素影响。在大群体新生儿听力筛选时 ,选择DPOAE听力图的 75 0、10 0 0、2 0 0 0及 40 0 0四个频率点作为筛选频率 ,筛选时机选择出生五天后 ,可能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听觉功能早期损害的听力学特征,为临床研究和防治耳聋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136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眼底动脉硬化的高血压A组35例(70耳),及伴有眼底动脉硬化的高血压B组33例(66耳);另选30例(60耳)年龄、性别匹配且无高血压,听力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等听力学测试。结果 高血压B组2000~8000Hz纯音听阈提高(P〈0.05),高血压A组的纯音听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的DPOAE反应幅值下降(P〈0.01),仅高血压B组4000Hz的DPOAE检出率下降(P〈0.05)。结论:高血压会影响患者的听觉系统,即使患者主观上无明显的听力下降,但听觉功能可能已出现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特点,为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出生后48~72小时,对1 062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使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其中135例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龄左右,同时进行TEOAE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左右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结果 1 062例新生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1.02%(117/1 062),DPOAE未通过率为13.65%(145/1 062);135例进行了复筛,TEOAE和DPOAE未通过率分别为17.78%(24/135)和20.74%(28/135),DPOAE初、复筛未通过率均高于TEO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OAE和DPOAE在初筛和复筛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04%和95.56%,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857.在初筛中TEOAE每耳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4±25 s,DPOAE为40±34 s;在复筛中TEOAE为52±41 s,DPOAE为73±62 s,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测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筛的135例中,共有7例(10耳)最终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耳),这10耳TEOAE和DPOAE初、复筛均未通过. 结论 作为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方法,TEOAE较DPOAE未通过率低,耗时少;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TEOAE可能比DPOAE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腭裂患者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研究,探讨这类患者临床听力学特点,以及性别、年龄、手术等因素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56例腭裂患者(术前243例、术后13例)临床听力学数据。将术前2岁内患者174例按性别分为男、女组,所有术前者243例按年龄分为≤2岁组(A组)、>2岁≤6岁组(B组)、>6岁组(C组),术后≥5年者13例编为D组。DPOAE检查选择1818、2730、3616、5434Hz 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AIM以A型图为正常,其它类型均为异常。ABR阈值检查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ABR阈值>35 dB nHL即为该耳异常。结果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DPOAE、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DPOAE、AIM、ABR阈值较C组差异显著(P<0.05),A、B组DPOAE、ABR检查差异显著(P<0.05),AIM无明显差异(P>0.05),B、C组DPOAE差异显著(P<0.05),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C、D组年龄相仿,AIM、ABR检查示差异显著(P<0.05),A、B、C组DPOAE检查较ABR异常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听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腭裂患者听力呈自愈趋势,腭裂修复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腭裂患者听力的恢复。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者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IM及ABR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水平及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声发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 5 2例 (86耳 )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 ,对照组为 4 0例 (80耳 )听力正常无耳鸣的正常人。二组均行耳声发射检查 ,实验组行耳鸣匹配检查。结果 对照组TEOAE的检出率为 97.5 % ,DPOAE的检出率为 92 .5 % ,SOAE的检出率为 5 2 .5 %。实验组TEOAE检出率为32 .6 % ,DPOAE检出率为 4 8.8% ,SOAE检出率为 4 7.7% ,耳鸣主调多集中在 10 0 0~ 80 0 0Hz。结论 耳鸣患者TEOAE、DPOAE检出率低 ,提示二者有相关性 (P <0 .0 1)。耳鸣预示了耳蜗毛细胞的早期损害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OE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其谱峰与耳鸣主调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舰艇艇员听力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舰艇艇员的听力状况并探讨纯音听力图与DPOAE听力图的关系。方法对100名(200耳)舰艇艇员进行纯音、声导抗、DPOAE测试,测试仪器均为GSI系列产品。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低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下降及全频听力下降四个组,并结合纯音听力图与DPOAE听力图进行比较。结果纯音听阈正常组的DPOAE检出率及DPOAE振幅明显高于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1或0.05);DPOAE听力图与纯音听力图个各在频率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论DPOAE作为一种评价耳蜗毛细胞功能状态,在征兵、部队听力普查中较传统的纯音听阈测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听神经病的误诊和漏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一组年龄为4~68个月,听力学检查表现为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受试者的入选标准为短声听觉脑干反应(ABR)严重异常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或)耳蜗微音电位(CM)正常。分析其短声ABR、DPOAE、行为听力测试、声导纳以及内耳MRI等结果。结果:①40例听力学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病,8例为单侧;②68.2%耳(60/88)在短声ABR的最大输出强度100dBnHL无反应,而有些耳仅在很高的测试强度有波形分化较差的Ⅴ波;③所有耳均可记录到CM,而只有41.5%能记录到DPOAE;④该组患儿的行为听力结果各种各样,为从轻度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⑤4例经内耳MRI诊断为蜗神经发育不全。结论:在听力学表现为听神经病的儿童:①CM的诊断敏感度较DPOAE高;②各种客观听力测试无法预估行为听力;③需作内耳MRI检查,以除外蜗神经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6.
一家系遗传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耳声发射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耳声发射 ( OAE)测试对遗传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一家系 6代中 5 4例 ( 10 8耳 )和 5 0例正常人进行了纯音测听、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 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DPOAE)测试 ,了解其耳蜗功能。结果 :本家系纯音听阈 >2 0 d B HL组中 ,84%出现 TEOAE反应幅度下降或消失 ,82 %出现DPOAE振幅下降或消失 ;纯音听阈正常组中 ,75 %出现 TEOAE反应幅度下降 ,6 4%出现 DPOAE某个频率的振幅下降或缺失 ;对照组 TEOAE和 DPOAE的检出率均为 10 0 %。结论 :OAE测试有助于遗传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常听力男女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听力正常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性别上的差异,采用Celesta-503耳声发射分析仪对18~24岁正常听力男女各12名进行DPOAE“听力图”和输入/输出曲线测试.结果显示两性的DPOAE检出率均为100%,其图形完全相似;但女性幅值高于男性,阈强度低于男性,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这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斜率小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中还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通过的低月龄婴儿的耳声发射和1 000Hz声导抗测试的结果,探讨两者联合应用评估低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价值。方法对68例136耳AABR听力筛查通过的0~6月龄婴儿行TEOAE、DPOAE、1 000Hz声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68例136耳中,TEOAE通过89耳(65.44%),DPOAE通过90耳(66.18%),1 000Hz声导抗检查中鼓室导抗图为A型74耳,D型22耳,As型15耳,B型16耳,C型4耳,其他型5耳;②在A型和D型鼓室导抗图婴儿中,DPOAE和TEOAE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鼓室导抗图异常的婴儿中,DPOAE通过率低于TEOAE(P<0.05);③随着月龄的增大,TEOAE通过率有下降趋势,DPOAE通过率与正常鼓室导抗图比例在1~3月龄较低。结论部分AABR听力筛查通过的婴儿存在中耳功能异常,DPOAE对中耳病变的检出优于TEOAE;1 000Hz声导抗联合DPOAE检测对低月龄婴儿的中耳功能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舰艇艇员的听力状况并探讨纯音听力图与DPOAE听力图的关系。方法 对100名(200耳)舰艇艇员进行纯音、声导抗、DPOAE测试,测试仪器均为GSI系列产品。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低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下降及全频听力下降四个组,并结合纯音听力图与DPOAE听力图进行比较。结果 纯音听阈正常组的DPOAE检出率及DPOAE振幅明显高于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1或0.05);DPOAE听力图与纯音听力图个各在频率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论 DPOAE作为一种评价耳蜗毛细胞功能状态,在征兵、部队听力普查中较传统的纯音听阈测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听力正常耳鸣与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耳蜗功能,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单侧 耳鸣患者50例(50耳,耳鸣1组)、听力正常的双侧耳鸣患者23例(46耳,耳鸣2组)和正常人34例(68耳,对照 组)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鸣1、2组同时进行耳鸣频率匹配检查, 并分析在TEOAE及DPOAE测试结果中有无相应表现。结果:①TEOAE通过率,耳鸣1组为64.0%,耳鸣2组 为91.3%,对照组为100%(1组P<0.01,2组P>0.05);②DPOAE通过率,3组均为100%;但耳鸣1组在 3.125kHz及8.837kHz的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鸣音调分布为0.25 ~8.00kHz。在TEOAE频谱中及DPOAE听力图中,部分耳表现出与匹配频率相对应的低反应峰或频率成分 缺失以及低幅值。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 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前者对耳蜗性耳鸣的早期诊断敏感而直观,而后者适用于耳鸣的频率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