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肿瘤晚期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肿瘤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静疗小组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置管情况、置管并发症、意外事件发生率、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疗小组在肿瘤晚期患者PICC置管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成立PICC小组,优化PICC的置管流程,修订和完善PICC置管后护理常规和维护步骤,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实施PICC操作准入制度,逐步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提升PICC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及PICC自我护理相关知识调查表,对22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得分(92.19±14.13)分,79.55%的患者处于中等水平;PICC自我护理相关知识中导管相关知识水平掌握不足.结论 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水平均有待提高,在制定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要重视提高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PICC置管肿瘤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与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探讨PICC相关知识对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2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PICC自我护理知识问卷,对我市两家医院8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肿瘤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18.79±20.85)分,58.75%的患者处于高等水平,41.25%的患者处于中等水平;PICC自我护理知识问卷得分为(21.70±2.64)分,异常情况观察处理评分为(9.96±2.33)分,PICC相关知识掌握优于异常情况观察处理知识的掌握。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结论:PICC置管肿瘤患者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及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体均处于高等水平,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的越好,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教育在提高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出院前与出院1个月后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进行测评。结果出院1个月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优于出院前,出院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从而保证了导管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对置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7月设立由4名已获取PICC单独置管操作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PICC置管小组,由专人负责开展PICC置管及其维护的全程跟踪观察服务,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09年1-7月(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2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小组成立后)住院的26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出血量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PICC置管小组,可提高PICC穿刺技术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化疗期间使用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PICC小组持续化管理中的应用,解决在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FMEA),成立持续改进小组,确定并绘制流程图,评估流程中可能导致的失效模式及原因,选择其中优先风险数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实施及评价实施效果。对改进前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患者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实施FMEA模式管理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31.9%下降到8.1%;非计划拔管率由45.8%下降到19.8%;患者满意度由86.9%上升到94.1%;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对PICC持续化管理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管理,发现并解决流程中潜在的问题,降低了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12月)76例和对照组(2015年1~6月)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PICC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专科护理小组有助于预防控制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保障置管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13年299例为对照组,2014年313例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PICC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导管按时维护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自我护理能力、导管按时维护率、PICC留置时间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提高PICC专科护理水平,保证患者PICC置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PICC置管患者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主要通过采取对PICC置管患者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PICC置管风险识别、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相关知识培训、穿刺点渗血的防范、严防感染、溶栓、加强患者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认为风险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输液及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76例肿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行PICC置管,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得循证支持,再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生活质量;使护士改变以往凭经验、直觉进行临床护理的习惯,养成经常查阅专业资料、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5例和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0例。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通过循证护理为基础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制定实施PICC标准化流程,采用标准化静脉治疗;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PICC置管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程度低于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P<0.05),满意度高于非标准化PICC置管组(P<0.05)。结论: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的应用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郭晓宇  冉令霞  刘照旭 《全科护理》2013,11(12):1063-1065
[目的]采用“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的方式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的认识,提高对造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方法]成立造口专业小组,组织造口相关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规范的造口相关操作,并对如何预防和护理造口相关并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论]“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的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对造口病人全方面护理的重视,促进了造口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17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方面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提高了护士的观察和护理能力,从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对留置PICC患者实施专职护理、标准的PICC维护和患者教育等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是保证PICC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安全,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梅思娟  孙龙 《护理学报》2014,(20):70-72
目的探讨2种中医护理方法对超声引导下PICC所致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PIC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操作方法,置管过程中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止痛;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置管过程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神门穴贴压、穴位按揉止痛,比较3组患者PICC所致疼痛程度。结果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置管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贴压组与神门穴按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和神门穴按揉均可减轻超声引导下PICC所致疼痛,提高患者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为带管出院患者提供方便规范的导管维护。方法成立PICC连续护理团队,借助护士进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点帮扶等途径,培训基层医院维护人员,建立以我院为中心的PICC维护网,并实施规范化的维护管理。结果目前建立PICC维护网点96个,覆盖重庆市33所区县级医院、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所乡镇卫生院;培训维护人员391名,接受患者电话咨询258次,解决置管及维护疑难问题176例;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由维护网建立前的27.1%下降至建立后的13.4%,PICC带管患者满意度上升8.4%。结论 PICC维护网的建立,满足了带管患者就近维护的需求,提高了PICC维护质量和PICC带管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PICC护理团队对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成立PICC护理团队展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PICC置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PICC及颈内静脉置管的实际护理成本与现行收费标准进行对比,证实实际护理成本与现行收费之间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对比两者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利弊.方法 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对接受PICC及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实际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测量、归集、统计,核算出的实际护理成本并与其现行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其成本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PICC实际成本(2259.99±30.99)元与现行收费标准1532.79元差价为-727.20元,颈内静脉置管实际成本(393.86±33.93)元与现行收费标准292.13元差价为-101.73元;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颈内静脉置管为17%.HCC及颈内静脉置管实际专项护理成本大于现行收费价格,PICC的单次护理成本是颈内静脉置管的5.74倍,以一年4~6个化疗疗程计算,PICC护理成本与颈内静脉置管总成本(1年内)比较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PICC的优点多于颈内静脉置管,应优选PICC,次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