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外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对策,以降低外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职业伤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临床工作的101名外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其发生针刺伤的护理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外科护理人员中有33名发生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占所有被调查护士人数的32.67%,由于外科工作内容繁杂,在有其他等待处理事情的情况下受到针刺伤的人数最多,占25.86%,受伤后伤口正确处理的占57.57%,仍有相当比例的外科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后的伤口处理不规范。结论外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针刺伤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将针刺伤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医护人员防护现状,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98名医护人员关于临床操作受伤的频率、发生环节、发生原因、受伤部位,发生后处理及防护措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针刺伤情况最为突出,发生率高达98.0%;护理人员防护不到位,防护意识较薄弱.结论 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疗护理器材,加强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临床护理人才的结构现状,旨在寻找目前临床护理人才结构的不良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上海市34所医院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发放5种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临床护理人员仍以中专、初级职称为主,分别占总体的75.56%、87.51%;年龄以20~30 岁最多,占总体的52.34%;男性护理人员仅占0.18%;7.1%的护理人员对职业满意;5.55%的护理人员认为该职业的社会地位较高.结论 建议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护理人才配置结构,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稳定发展上海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认识程度及对艾滋病人的接受态度调查,对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再教育、接受HIV/AIDS病人以及顺利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传染病医院400名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知识和对艾滋病病人的接受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400名护理人员中97.3%对于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措施,掌握得都比较好.在接受感染者方面护理人员的态度较差,只有22.7%的护理人员愿意护理HIV/AID病人,50.4%的护理人员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给予了宽容、接受的态度; 28.5%的护理人员对今后护理HIV/AIDS病人表示不情愿.[结论]尽管大多数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掌握得较好,但对护理艾滋病病人存在着不情愿、厌恶心理.面对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日趋增长的形式,持续开展对护理人员再教育的必要性,做好艾滋病护理、关爱感染者,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中,如各种传染病、各种消毒剂、放射线、抗肿瘤药物、机械性损伤及心理压力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同是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的生活.2007年,我们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损伤情况及自我防护知识进行调查,以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指在职护理人员在健康环境下安全工作,避免职业伤害。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着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多种职业伤害,仅针刺伤就可传播20种病原体。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护理工作秩序、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本文希望通过该项调查,引起相关人员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探讨发生原因,寻求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肝病科相关护理人员17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职业暴露有10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2%。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中,因利器受伤95人次,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8.8%;学历低、参加传染病知识培训次数少、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者,发生职业暴露比率大;在暴露部位中,手暴露导致的职业暴露比率最大。职业暴露后,护理人员均能正确及时处理,无人感染肝炎病毒。 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的处理,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罗曦  邹萍 《当代护士》2018,(6):34-36
目的了解天津市护理人员遭受职业暴力现状及其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天津市94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57.0%的护理人员遭受过谩骂、侮辱等言语攻击;36.1%的护理人员被用手指指点或挥舞拳头;20.4%的护理人员遭受过暴力伤害的恐吓;52.8%的护理人员认为职业暴力发生在白班;42.9%的护理人员认为职业暴力事件发生在病房内。结论针对护理人员遭受职业暴力的来源,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职业暴力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流失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的相关因素和相应的措施,流失原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伤害,薪酬待遇,工作负荷,轮班制工作,职业发展及生存质量等,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认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外科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探讨预防锐器伤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外科病房发生经皮锐器伤的39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刺伤前39名护士均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注射间隔大于5年11例。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包括头皮针22例、注射器针头13例、输液器针头2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枕芯和采血针针头各1例。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包括输液/采血/换液/拔针46.16%、拔针后剪掉针头时扎伤2.56%、拔针后往塑料输液袋回插头皮针刺伤占7.69%、回套针帽占17.95%、处理锐器盒的过程中占12.82%、锐器盒过满针头外露致伤占12.82%;经皮锐器伤发生部位包括左手占56.41%、右手占33.33%、其他占10.26%;经皮锐器伤的严重程度包括表面伤害占53.85%、中等程度伤害占46.15%;被血污染的锐器物刺伤共有22人(56.41%),暴露源包括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怀疑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等。护理人员受伤时戴一层手套占46.15%、双层手套占28.21%、没戴手套占25.64%;受伤后处理伤口规范者占82.05%、不规范者占17.95%;受伤前知晓患者有无经血液传播疾病者占66.67%、不知晓者占33.33%,受伤后主动查看患者有无经血液传播疾病者占87.18%、经提醒后查看者占12.50%。结论护理人员不了解、不遵从标准预防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从管理层面完善监督机制非常重要,管理者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起到监督作用,使临床护理人员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保障广大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15名护理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监测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传染科护理人员进行传染病职业暴露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管理对策,降低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性。方法按照卫生部指导文件,对传染科近3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职业暴露分级判断和危险度评估,5次随访检测。结果传染科15名护理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护师1名,护士14名,暴露危险分级为一级5名、二级10名,暴露均发生在输液完毕后拔针时,暴露原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年累计职业暴露率为71.43%,年平均职业暴露率为23.81%,职业暴露后感染率为零。结论早期、规范处理职业暴露者伤口,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为制定预防锐器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干区所属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临床护士363名,其中有280名护士自参加工作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锐器伤,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7.13%。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治疗室和输液室。护士在实习期锐器伤年发生率61.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是医疗锐器伤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预防锐器伤知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 :为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刺伤率、刺伤原因及环节 ,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北京 9所护士学校的 434名实习护生在 6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发生针刺伤 160人次 ,发生率为36.9% ,其中 61.9%被污染针头刺伤 ,仅有 2人在刺伤后进行了血液学检测 ;71.9%的刺伤发生在病房 ,85 .6%发生在白班。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是 :操作前占2 5 .6% ,操作中占2 0 .0 % ,操作后占5 4.4%。结论 :建立全面防护及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控对策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医院2017-2019年期间发生职业暴露的253名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调查,对其人员构成、暴露类型、发生环节、暴露源种类、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职业暴露以护理人员为主,占71.54%;发生科室以内科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上报情况,为加强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45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过去1年中的锐器伤暴露情况(暴露部位、原因、物品等)以及锐器伤后上报情况(上报次数、未报告原因等)。结果 458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292名(1 286例次),发生率为63.76%;主要致伤物品为头皮针、安瓿瓶及皮下注射针具等;护士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仅为21.58%(63/292),未上报的首要原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汇报"。结论医院应重视锐器伤上报管理工作,针对上报率低以及不知道上报程序等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严格督促其执行伤后上报程序,并对伤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门急诊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7.12%门急诊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锐器损伤,年人均损伤2.19例次,针头刺伤占50.39%,发生锐器损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3.30%。护士锐器损伤后没有任何担忧者占13.19%。造成损伤的主观原因占30.06%,客观原因占69.94%。结论门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39件(共139例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损伤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前3位依次为跌倒致伤62件(44.6%)、冲动伤人毁物22件(15.8%)及外走10件(7.2%);106件(76.3%)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排前3位不良事件中跌倒导致患者轻中度损伤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00~10:00时与17:00~18:00时;护理不当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初级职称护士及低护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护龄在10年及以下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结论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与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琳  李继平 《护理研究》2005,19(9):1887-1889
近年来,针刺伤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它不仅会造成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还给护士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刺伤的防护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及防护措施,以期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琳  李继平 《护理研究》2005,19(21):1887-1889
近年来,针刺伤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它不仅会造成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还给护士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刺伤的防护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及防护措施,以期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实习生人格类型与发生职业伤害的关系,为加强护理实习生职业伤害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07份名护理实习生的人格特征和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护理实习生锐器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的发生率均高达94.7%,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E)、神经质(N)和掩饰性(L)3个维度得分高低对职业伤害的发生有影响。结论不同人格特征的护理实习生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性有差异,应该有针对地开展职业伤害防护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