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转运中气道意外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经医生急救及评估后可以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患者6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转运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可以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FMEA)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计算危急值;对危急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除导管骨脱均低于对照组。科室间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降低患者转运过程气道意外发生风险,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8月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9~1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值、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后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评估工具,对引发肺部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及风险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RPN>125分项目制定改进措施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观察组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监管其过程3项标准预防的合格率及3项护理流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针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环节,落实专科感控技术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关键环节护理流程,联合督导核查及感控技术得以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在提高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安全性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2月实施HFMEA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的2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的用药流程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的因素调整制度、流程,使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的安全用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以持续改进;将2009年1~12月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的1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每个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RPN)及按医嘱规定浓度和时间完成宫缩抑制剂输注率.结果:观察组按医嘱规定浓度和时间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每个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在我科住院静脉滴注宫缩抑制剂的安全用药系统进行全过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改善计划并落实,是确保宫缩抑制剂安全使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院内转运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同时提出解决方案,提前规避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比较两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风险系数(RPN)。结果:试验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的RPN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明显降低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肠内营养输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1日~6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将2018年7月1日~9月30日接受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输注中的风险因子危机值(RPN)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输注中RPN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重视操作流程实施前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输注安全,规避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邓珍良  袁丽娟  刘雪琼 《全科护理》2020,18(26):3527-3529,3562
[目的]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预防骨科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未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骨科手术病人2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同类病人26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FMEA理论进行失效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成因,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比较改进流程前后RPN值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后失效模式RPN值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量化指标确定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加以防范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保证骨科手术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NICU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NICU留置各种导管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留置各种导管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NICU患者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结果:观察组NICU患者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NICU患者意外拔管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麻醉恢复室患者安全转运前的效应分析和失效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院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转运的全麻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普通管理模式指导护理,观察组采用效应分析和失效模式管理办法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效模式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期优先风险数值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对接科室准备不充分、交接内容繁多、出室评估缺乏、低体温、切口敷料松脱、管道堵塞滑脱、拔管后并发症的风险值、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患者安全转运前护理应用效应分析和失效模式,有助于持续改进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失效模式引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HFMEA管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85例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HFMEA管理的8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失效优先风险指数(RPN)值与UEX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效、操作规范、固定措施、约束方法、患儿病情和年龄、舒适管理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管理能够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UEX发生率,降低失效R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减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院行减重手术治疗的病态性肥胖症患者及其手术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行减重手术者(共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给予常规模式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给予HFMEA模式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失效模式RPN值及临床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7% vs. 26.15%),6项失效模式RPN值低于对照组,分别是60.6±8.2 vs180.3±16.8、90.0±9.2 vs240.9±26.8、48.7±5.2 vs126.1±11.8、112.8±9.5 vs378.2±29.3、96.3±6.5 vs336.2±52.6、60.8±5.6 vs180.1±12.8,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FMEA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可显著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与失效模式RPN值,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无痛分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实施HFMEA前收治的无痛分娩患者1437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实施HFMEA后收治的无痛分娩患者1465例为观察组。比较HFMEA实施前后失效模式危急值(RPN)的变化情况、风险优先下降率、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前护理不当、分娩过程处置不当、产后护理不当、产妇依从性差的RP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与阴道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与留置尿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宣教评分、医护人员管理评分、问题解决效率以及服务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能够排序优先解决的问题,降低产后尿潴留与留置尿管的潜在发生风险,提高产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卒中急救流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流程各环节所需时间、临床结局指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流程各环节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92/96),高于对照组的86.4%(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应用于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根据HFMEA方法,成立急诊手术转运团队,评估影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因素,从术前转运及交接、术后转运及交接两个环节查找失效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控制方案。结果:观察组转运意外发生率和转运交接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MEA显著提高了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实施HFMEA管理前)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33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7?12月(实施HFMEA管理后)收治的35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PN)查找流程中潜在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及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093<0.05)。观察组失效模式如对患者病情评估不足、导尿手法操作不当、无法正确判断导尿管是否在膀胱内、患者准备不足、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MEA管理有助于改进BPH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流程,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胰腺外科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胰腺外科手术后留置导管的3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的胰腺外科手术患者304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落实常规的导管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护理措施的改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后,医疗护理行为、导管固定失效、肢体约束不当、舒适度差、拔管风险评估缺陷、健康教育不适宜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风险值得分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使胰腺外科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施FMEA后6个高危因子的RPN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组患者对预防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3例下肢DVT。结论: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准确的把握相应流程中的重点工作,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