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94年日本Kitano报道首例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至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但在日本仍仅作为临床研究治疗选择,争议焦点主要在于腹腔镜技术相关外在条件是否增加胃癌细胞腹腔种植及侵袭性转移的机会。近年的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逐步表明,腹腔镜技术所附加的外在条件并未明显促进胃癌肿瘤细胞的腹腔种植及侵袭性转移。本文综合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阐述腹腔镜手术对胃癌细胞腹腔种植及侵袭性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开展,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设备及腹腔操作环境,腹腔镜手术是否会促进术后恶性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其治疗恶性肿瘤是否安全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其中膨腹气体CO2对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实验大鼠CO2 气腹对肿瘤细胞切口播散的影响。方法 在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入不同量人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用气腹机分别产生不同压力的持续性气腹 ,通过 5mm腹腔穿刺管收集气体至培养瓶中 ,在 37℃、5 %CO2 环境中培养 7d后 ,鉴定是否有肿瘤细胞生长 ,另取腹腔冲洗液作阳性对照。结果 注入 10 6/ml浓度的胃癌细胞 ,气腹压达 30mmHg ,流量为 5L/min ,持续 6 0min、12 0min及 180min后 ,部分培养瓶中有肿瘤细胞生长 (P <0 0 1) ,而在注入 10 4 /ml胃癌细胞所收集的气体中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 在 10 6/ml肿瘤细胞数量下 ,长时间高气腹压可以造成肿瘤细胞切口播散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国内外逐步得到了开展,但对CO2气腹是否会促进胃癌腹腔种植与侵袭转移存有疑虑,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相关报道,阐述CO2气腹对胃癌腹腔种植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压力CO2气腹处理的人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成瘤数量、重量及裸鼠生存时间,探讨CO2气腹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和5、10、15mmHg CO2气腹组),即将胃癌细胞在5%CO2 37℃条件下或5、10、15mmHg100%CO2 37℃条件下培养4h,然后收集细胞并将2×10^5个细胞注射入裸鼠腹腔,建立胃癌腹腔转移动物模型。4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其腹腔成瘤率、成瘤数量和重量以及裸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裸鼠腹腔成瘤数量、肿瘤总重量和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气腹压力≤15mmHg时CO2对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种植转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时CO2气腹对肿瘤腹膜及脏器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胃癌细胞(MKN45)悬液1 ml(2 × 107/m1)注入裸鼠腹腔内,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种植模型.2周后,实验裸鼠分为2组:CO2气腹组(30只)和开腹组(30只).7周后,探查肿瘤细胞腹膜种植及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CO2气腹组有27只致瘤,其中8只发生戳孔种植,19只发生脏器转移;开腹组有26只致瘤,其中7只发生戳孔种植,19只发生脏器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0.240,0.202,0.106,0.042,P>0.05).结论 CO2气腹没有促进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脏器转移的发生,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CO_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CO_2的气腹压力,随机分为低CO_2气腹组(7~9 mm Hg,29例)、中CO_2气腹组(10~12 mm Hg,29例)和高CO_2气腹组(13~15 mm Hg,29例),分别监测患者在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气腹后2 h(T2)和气腹停止后1 h(T3)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 O_2)、胱抑素C(Cys-C)和尿量。采用SPSS 17.0版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相关指标及各时间点HR、MAP、pH、Pa CO_2、Pa O_2、Cys-C和尿量的变化,均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各组T0时间点和低CO_2气腹组相比,中、高CO_2气腹组T1至T3时间点的HR、MAP、Pa CO_2和Cys-C均显著升高,而尿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CO_2气腹压力对行腹腔镜治疗胃癌患者术中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最小,并且可显著减轻气腹压力对肾功能的损伤,临床效果好、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高发疾病,相比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日韩等国家的研究也初步验证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近年来,在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的带领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已使得我国胃癌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本文将对我国胃癌腹腔镜手术方面的临床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气腹环境对胃癌细胞黏附与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CO2气腹模型,选用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MKN-45(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中分化腺癌细胞)和MKN-28(高分化腺痛细胞),分别在9 mm Hg、15 mm Hg以及常规条件下(0 mm Hg,对照组)作用2 h和4 h后,用RT-PCR法、CytoMatrixTM细胞黏附试剂盒和ECMatrixTM细胞侵袭试剂盒检测黏附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以及侵袭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表达.将胃癌细胞注入裸鼠腹腔(2×106个细胞/只),每组10只.4周后每组取5只处死,记录腹腔成瘤情况,观察其余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RT-PCR结果显示3种胃癌细胞株经CO2处理后,随着时程的延长及压强的升高,E-cadherin表达有下降的趋势(MKN-45:2.26→2.19、SGC-7901:2.16→2.09、MKN-28:2.06→1.99),而ICAM-1(MKN-45:2.20→2.28、SGC-7901:2.10→2.18、MKN-28:2.00→2.08)、MMP-2(MKN-45:2.05→2.13、SGC-7901:1.95→2.03、MKN-28:1.85→1.93)和VEGF-A(MKN-45:2.10→2.16、SGC-7901:2.00→2.06、MKN-28:1.90→1.96)则有升高的趋势,但是各实验组之间比较或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侵袭实验也得出类似的结果.裸鼠模型显示3种胃癌细胞株在不同CO2气腹环境及对照条件下,腹腔成瘤个数随着时程的延长及压强的升高而增加(MKN-45:22→23、SGC-7901:20→22、MKN-28:21→22),存活天数则减少(MKN-45:23→21、SGC-7901:22→21、MKN-28:22→21),但各组的腹腔成瘤个数和存活时间之间相比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高于15 mm Hg 压强以及不超过4 h的情况下,不同压强与时程的CO2对3种胃癌细胞株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且不增加肿瘤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腹腔镜肿瘤外科手术切口种植的原因,本文观察实验鼠CO2气腹对肿瘤细胞切口播散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入不同量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气腹机分别产生腹腔不同压力的持续性气腹,通过5mm腹腔穿刺管收集气体至培养瓶中,37℃、5%CO2环境中培养7天后,显微镜下鉴定是否有肿瘤细胞生长,另取腹腔冲洗液作阳性对照。结果 注入106/ml浓度的胃癌细胞,气腹压达30 mm Hg,流量为5L//min,持续60min、120min及180min后,部分培养瓶中发现有肿瘤细胞生长(P<0.001)。而在注入104/ml胃癌细胞所收集的气体中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 106/ml肿瘤细胞数量下,高气腹压(30 mm Hg)、长时间(60min)是可以造成肿瘤细胞切口播散的。实验结果为临床上如何有效地预防腹腔镜肿瘤手术切口种植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胃癌术前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腹腔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术前均未发现腹膜转移,腹腔镜探查发现8例腹膜转移(P1~P3),腹腔镜对腹膜转移的评估显著优于传统术前诊断方法(P<0.05)。结论:腹腔镜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的一种补充,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有助于手术决策的制定、估计治疗结果和预后,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CT诊断,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区域及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胃癌患者共81例,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随访期间CT发现存在局部区域复发或转移。分析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区域及规律。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时间和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之间的关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81例术后复发患者中,局部区域复发率最高(37.04%),在18例伴有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Ⅰ区10例,Ⅲ区3例,Ⅳ区1例,Ⅵ区4例。术后7~12个月复发率最高(41.98%)。截止至2015年9月30日,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81例患者中,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3.1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9.94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7.19个月。其中发生腹膜种植后,中位生存期最短,仅为4.2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OS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P=0.024),Borrmann分型(P=0.017)、TNM分期(P=0.009)、淋巴结检出总数(P=0.022)、阳性淋巴结数(P=0.002)、治疗方式(P=0.026)和治疗依从性(P=0.035);与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淋巴结检出总数(P=0.012)、阳性淋巴结数(P=0.008)、治疗方式(P=0.034)和治疗依从性(P=0.016)。结论局部区域复发,特别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术后通过CT划分淋巴结转移区域对于放疗靶区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辅助组(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41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46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45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三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x珋±s)表示,三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92.4±16.6)min长于其他两组(P=0.039);手辅助组的术中出血量(229.5±44.2)ml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01);手辅助组和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手辅助组术中共清扫淋巴结(17.8±2.1)枚与开腹组相当,但显著的高于腹腔镜组(P=0.03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6,P=0.397)。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具有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可充分发挥手的灵巧性及触觉、术中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00.0±79.1)min;术中出血平均(208.3±137.1)ml;平均清扫淋巴结(29.9±8.2)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的位置和游离范围,采用全腹腔镜下胃局部楔形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胃局部切除术和腹腔镜联合内镜切割吻合器肿瘤切除术.探讨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7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胃局部切除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45例行全腹腔镜胃局部楔形切除术,22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胃局部切除术,11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切割吻合器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45~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 ml(35~90 ml),切除病灶平均直径为(2.5±1.3)cm(0.7~4.8 cm).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35 h(25~42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6~9 d).术后病理检查:63例患者为胃间质瘤;11例患者为胃良性疾病,其中异位胰腺组织5例、炎性假瘤2例、增生性息肉2例、神经鞘瘤1例、血管瘤1例;4例患者为类癌,其中位于黏膜层3例、累及深肌层1例.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未发现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及戳孔种植.63例胃间质瘤患者中,2例术后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例肿瘤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疾病、胃间质瘤及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laparoscopic local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tumor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c local resection at the PLA Gene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6 to January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umor site and free range, tot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as applied to 45 patients, laparoscopic local resection was applied to 22 patients,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tumor resection was applied to 11 patients. The efficacies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Laparoscopic local resec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the 78 patients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and 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75 minutes (range, 45-120 minutes) and 60 ml (range, 35-90 ml), respectively.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tumor was (2.5±1.3)cm (range, 0.7-4.8 cm). No mortality or morbidity occurred postoperatively. The bowe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were 35 hours (range, 25-42 hours) and 7.5 days (range, 6-9 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verified that 63 patients were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 11 patients were with benign gastric diseases, including 5 with gastric heterotopic pancreas, 2 with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2 with hyperplastic polyp, 1 with schwannomas and one with angioma. Four patients were with carcinoid, 3 carcinoids were located in mucous layer and 1 invaded into muscular layer. The median time of follow-up was 26 months, and no anastomotic stenosis or port-site metastasis was observed. Of the 63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 2 were treated with imatinib mesylate, 1 had tumor recurrence and received reoperatio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local resection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gastric neoplasms, stromal tumor and early gastric tumo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钩型针在无需气腹条件下缝合套管穿刺器(Trocar)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81例,其中186例采用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钩型针缝合组);195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常规方法缝合组),观测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观察戳孔疝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3年发生戳孔疝的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年,钩型针缝合组发生戳孔疝1例,发生率为0.54%,常规方法缝合组发生戳孔疝9例,发生率为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P0.05)。结论在无气腹条件下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与普通缝合方法相比,术后戳孔疝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并腹膜转移姑息性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姑息性切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100 mg顺铂、1000 mg氟尿嘧啶、2000 ml生理盐水)的37例胃癌并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8例患者获完全缓解,4例获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肿瘤总缓解率为59.5%(22/37),Kamofsky功能状态评价获显著改善者6例,改善者13例,稳定者10例,进展者8例,改善与稳定患者占78.4%(29/37).严重不良反应(Ⅲ/Ⅳ级)3例(8.1%),其中腹痛2例(Ⅲ级),恶心呕吐1例(Ⅲ级).结论 胃癌并腹膜转移腹腔镜姑息性切除术后应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安全的,对延缓肿瘤进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为 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结果 :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 ,行B -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 12例 ,其中 1例术中切断胃体时因切割器故障中转开腹 ;胃局部楔形切除 1例 ;胃恶性肿瘤根治切除 2例。手术时间 2 10 5min(14 0~ 2 80min)术中平均出血10 0ml。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 7 8(5~ 10d)出院。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 1~ 12月 ,无复发转移。结论 :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安全 ,创伤小 ,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