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激发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测定中的激发试验,是通过使用某种可使生长激紊分泌增加的方法或药物,观察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下丘脑和垂体调节、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的能力。进行激发试验的患儿,2h内要进行静脉注射1次,静脉采血6次。由于患儿年龄小,自身血管条件差,加之不合作,致使采血困难。且反复多次采血既增加患儿痛苦,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外环境诱发的焦虑、紧张等应激状态,皆波及高级神经活动而影响下丘脑神经元的分泌,从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激素的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为患儿行GnRH激发试验时,用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置管,在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间歇采取多次血标本的成功率.方法 将进行GnRH激发试验的患儿随机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各60例即A组在手背部静脉置管、B组在手腕部头静脉置管、C组在手肘部正中静脉置管,每大组再分为两小组分别用22G和24G的留置针进行静脉置管并留置1.5h,在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间歇采取4次血标本,观察采取血标本的成功率.结果 进行GnRH激发试验采集血标本时,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采集血标本,在手肘部正中静脉置管采血成功率最高(P<0.05),血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同时减少了在短时间内反复静脉穿刺采血对患儿血管造成的损害.结论 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减轻了患儿血管损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试验(OGTT)是确诊糖尿病(DM)的重要方法。传统的采血方法分别抽取空腹及服糖后1,2,3h的静脉血共4次。然后送验。短时间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采血,不仅增加了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使受检者难以接受,贻误了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时机。为此,我们采用了OGTT一次性静脉穿刺多次抽血的静脉留置法,受检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选用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和穿刺部位对60名受试者进行OGTT和胰岛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采用22G留置针先用肘部、前臂上1/2进行OGTT试验和胰岛素水平测定的取血效果最佳.结论 可采用留置针代替普通注射器反复穿刺抽血测定OGTT.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导管柔软、管径粗、不易滑脱且不易损伤血管的优点.我们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脐静脉,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2010年1~10月,我们对172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材料1.1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男78例,女94例;年龄0~3岁。其中头皮静脉置管116例次,四肢静脉置管56例次。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封管、常见问题处理等的经验。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封管等方法及穿刺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为重患儿的急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结论 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穿刺 失败带来的护患纠纷。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目前静脉留置针以替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更容易被息儿和家长接受,不仅缓解了医息关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它作为一项普遍的护理操作技术已被同行们掌握。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热敷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 将2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小儿输液期间热敷留置针穿刺点周围,观察其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及P〈0.05。结论 采用热敷方法延长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80例0~4岁需输液7 d以上的小儿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头皮针组(B组),研究连续输液7 d患儿的情况.A组患儿在第1 d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后静脉留置针予以保留供以后6 d使用.B组患儿在第1 d静脉输液后拔掉静脉头皮针,以后每天输液时都重新穿刺.记录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每天输液后两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和穿刺部位肿胀情况、输液时哭闹情况,7 d后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儿第1 d静脉穿刺的次数、针眼数量、穿刺局部无差异,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A组患儿的针眼数量,穿刺局部肿胀基本不变,除第1 d穿刺哭闹外,以后很少哭闹,患儿家长都满意或基本满意这种输液方法,都表示以后愿意接受该方法.而随着输液天数的增加B组患儿的针眼数量、局部肿胀在不断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需要多天静脉输液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输液室输液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试验组(109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留置针自带透明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的情况,比较两组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留置针敷贴牢固性强,能减少皮肤破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推荐应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于1958年问世,后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1].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特别对小儿,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于1958年问世,后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特别对小儿,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范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是临床常用的输液技术。但与成人相比,小儿存在着皮肤薄及语言沟通交流障碍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在拔针或更换套管针贴膜时,发现套管针的针柄下皮肤出现压红甚至破溃等现象。因此,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6月改进了小儿留置套管针方法,并经121例患儿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于1958年问世,后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1]。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特别对小儿,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范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操作方法1.1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1.1.1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部位多样化。可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选择血管要柔软、直… 相似文献
18.
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选择住院患儿160例,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1组(新生儿),2组(1个月~3岁),3组(3~6岁)和4组(6~12岁),比较各组留置天数及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1组及4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低于2组和3组,留置时间长,前者与后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提高了治疗和护理质量,尤其在新生儿和年龄较大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是临床常用的输液技术。但与成人相比,小儿存在着皮肤薄及语言沟通交流障碍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在拔针或更换套管针贴膜时,发现套管针的针柄下皮肤出现压红甚至破溃等现象。因此,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6月改进了小儿留置套管针方法,并经121例患儿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选择住院患儿160例,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1组(新生儿),2组(1个月~3岁),3组(3~6岁)和4组(6~12岁),比较各组留置天数及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结果1组及4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低于2组和3组,留置时间长,前者与后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提高了治疗和护理质量,尤其在新生儿和年龄较大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