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基于Oracle数据库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与PACS/RIS(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的连接,充分发挥各系统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作用。方法安装Oracle数据库客户端并进行相应的接口配置,连接HIS与PACS/RIS,通过调试实现远程访问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结果系统成功连接后,使PACS/RIS充分发挥了在临床服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医院各信息系统的集成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PACS和RIS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ACS和RIS系统在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PACS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一套工作组服务器和5套MgicView300影像工作站构成,RIS系统采用深圳绿德公司的GeenRIS产品配置一套RIS服务器软件,将PACS系统及RIS系统和CT、CR及激光相机等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提高了影像诊断工作执行过程的速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长期有效地保存影像档案创造了条件。结论PACS系统和RIS系统的应用显著改善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医学影像检查信息数据的电子拷贝保存,消除了传统放射科的管理的许多问题和弊病,应成为未来放射科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PACS系统具有影响归档以及通信的功能,因此在我国各大医院影像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RIS系统则是应用于放射科中的归档管理系统。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这两种系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而医改事业的发展,也使得医院各个院区的PACS/RIS系统建设提上日程。本文通过对集团医院多院区PACS/RIS系统进行概述,采用多种技术方案对系统建设进行支持,实现集团医院多院区PACS/RIS系统建设的系统化与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PACS/RIS的建设及实施。方法:我院放射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放射科实现了数字化影像和报告的保存,第二阶段放射科依据DICOM等标准建立了科室级的PACS和RIS系统,第三阶段放射科将科室的系统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结果:通过PACS/RIS实现了放射科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并且实现了以影像科室为重点,覆盖以影像为诊断依据科室的PACS实现了数字图像的传输、存储、管理、备份等。使临床医师能快速同步的得到影像科室的诊断报告和相应的影像;利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论:PACS/RIS的建设实施证明该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好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HIS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改进服务器系统结构的方案。方法:设计、分析基于共享存储的双机热备系统、基于独立存储的双机热备系统、基于独立存储的全冗余系统的服务器体系结构。结果:采用小型机替代PCServer.磁盘阵列的数据存储方式由SAN替代RAID-5,并通过镜像复制备份的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的实时热备份。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安全性。结论:基于独立存储的全冗余系统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军卫一号”HIS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普通PC机整合影像传输与归档系统(PACS)与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组建PACS/RIS,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快捷的影像资料查询服务。方法利用普通PC机安装集成系统所需数据库、影像工作站、影像报告系统,组建PACS/RIS与医院局域网连接。结果可将所有影像科室资源整合、存储及终端影像后处理,实现资源共享。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影像科室对影像资料研究、统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结论系统组建方法,可节省购买PACS的昂贵费用。  相似文献   

7.
PACS与HIS/RIS集成网关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PACS与HIS/RIS网关进行了研究,研究PACS如何同HIS/RIS系统进行信 息交互方式,并给出了PACS与HIS/RIS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型综合性医院的RIS/PACS架构。方法:以某院RIS/PACS架构设计为例,介绍跨院级RIS/PACS的软硬件框架。结果:在PACS的部署中,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实现了跨院区影像数据资源共享。结论:跨院级RIS/PACS的成功实施给医学影像科和临床科室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医院PACS/RIS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经验,探讨其性能优化策略。方法对PACS/RIS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本院PACS/RIS系统的基本概况做简单介绍,并总结本院多年来PACS/RIS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经验,以期提前发现系统隐患,降低故障发生率,优化系统临床工作稳定性。结果PACS/RIS是医院迈向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管理与维护是降低PACS/RIS系统故障发生率,保证临床诊断和医疗工作顺利运转的关键环节。结论PACS/RIS系统的应用是医学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管理与维护尚没有统一标准,本院的经验总结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利于PACS/RIS系统的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科基于PACS/RIS的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并持续改进,充分发挥PACS/RIS的效率。方法全面优化基于PACS/RIS系统的影像科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并加以持续改进;分院网络与本部网络通过8兆专用光纤相连,分院图像转发本部主服务器进行一体化管理。结果全面优化后的基于PACS/RIS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达到安全、高效;PACS/RIS系统软硬件升级分步实施,流程持续改进;分院网络归入院本部网络,达到统一登记发号、统一书写与审核报告、统一归档与调阅。结论解决了工作流程的瓶颈问题并持续改进升级软硬件设施,PACS/RIS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分院的效率与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浙江明天医网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使影像数据服务器与各种影像设备连成网络。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双盲法两种方式在PACS/RIS上进行评片.进而探讨PACS/RIS在影像摄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通过10个月的实践,事实证明,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评片,有助于提高放射科的摄片质量和质量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建提高医院信息系统核心服务器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系统架构。方法:客观分析医院服务器系统采用“PC服务器+本地硬盘”模式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提出基于集中存储的双机热备方案和基于“小型机+磁盘阵列”全冗余模式的方案。结果:基于“小型机+磁盘阵列”全冗余模式,理论上可行,实践上可用。结论:“小型机+磁盘阵列”全冗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核心服务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PACS及RIS在放射科的实施与应用现状。方法:结合放射科原有检查流程和管理需求,对PACS/RIS加以完善和改进,最终将所有检查设备及各环节操作连入PACS/RIS。结果: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结论:基于国际化标准建立的PACS/RIS是医院迈向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医学影像及相关信息达到充分共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影像数据传输及储存系统(PACS)和放射学信息系统(RIS)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ACS及RIS对医院信息进行管理与共享.结果:医院PACS及RIS的实施提高了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PACS全面解决了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处理、贮存以及管理等问题;RIS解决了医院普遍出现的病历档案大容量存储的难题.结论:PACS及RIS是医院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PACS及RIS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PACS/RIS系统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医院的特点,采用适合个体的系统架构和单元设计予以工程实施,构建医院的PACS/RIS系统,探讨PACS/RIS系统构建组网方案、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是各种不同来源的图像可以相互交流,实现集中存储、异地图像调用和处理、登记预约、报告生成等实现电子化,优化了放射科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RIS用于放射科效能分析的可能途径与方法。对工作流节点分别提取RIS记录中具有时间特征的数据,施行统计学处理,对工作流中各控制点效能作出定量评估,可依据统计结果调整各节点资源配置,合理疏导工作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简要分析PACS/RIS系统在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系统应用前后比较,从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角度分析系统的应用优势。结果 PACS/RIS系统的应用给放射科带来工作流程的改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诊断、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增强。结论 PACS/RIS系统的应用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管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运维管理面临的问题,探索虚拟化技术在军队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实施.方法: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以刀片服务器和光纤存储为基础硬件平台;虚拟化、快照等技术为基础软件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分离为最终业务平台.结果:构建了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绿色、易维护的新一代虚拟化医院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中心在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空间、能耗、维护等方面的诸多难题.结论: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