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8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采用SPR手术治疗82例脑瘫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19岁,平均8岁。根据术前判断下肢痉挛的范围并参考痉挛所造成的下肢主要畸形,施行SPR手术。[结果]通过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下降Ⅰ~Ⅲ级,下肢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支配痉挛上肢的C5=T1和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脊神经后发束,义测阈值后将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随方忻,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4.
SPR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53例奏枚才,赵宝泉,孟祥海,尹玉军近2年来,我们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引起的下肢痉挛53例,均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21例;年龄5~31岁,平均14.3岁。4例术前曾做...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9月~1996年3月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痉挛20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2岁,体重11~28kg,手术时间1.5~2.5h。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05~0...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附40例报告)卢一生,黄宏前,杨永,王云波,王宝虎痉挛性脑瘫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和矫形外科治疗,因不能有效地解除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故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等肢体痉挛,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3d进行步态分析,术中对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均小于30%。结果: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P<0.01)。16例平均随访3年,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改良,以期提高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3例痉挛性脑瘫患者行腰骶段SPR,采用全椎板切下原位同植;6例肢体痉挛较重者同时做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5例患肢挛缩畸形较重者,选择性神经根切断后,Ⅰ期行矫形于术。结果:23例术后1周内疗效评价:优21例(91%);良2例(9%)。19例得到8个月~3.6年(平均2年)随访,疗效评定优15例(80%);良4例(20%)。结论:SPR术中采用全椎板切下原位回植能维持腰椎稳定性,部分SPR结合Ⅰ期矫形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椎板切除 ,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前 3d及术后 2 1d行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经平均 5年随访 ,41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术后皮层SEP波幅降低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脊髓损伤后出现肢体痉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有限度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434例的SPR手术,其中,选择 L5、S1神经节段303例,占69.82%;L4、L5、S1神经节段90例,占20.74%;包含L5、S1神经根选择共占99%以上.结果 术后4周痉挛解除有效率达99%;得到2年以上随访210例,其中痉挛完全消失、无复发者占随访病例的94.3%.结论 有限度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选择以包含L5、S1节段最多,与神经节段分布特点及脑性瘫痪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结合矫形术治疗39例脑瘫所致肢体痉挛患者,通过临床实践和6月~4年随访观察,发现SPR能够有效地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动力性畸形,不易复发,但对于较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必须同时配合Ⅱ期矫形手术,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强调术后肌力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对于手术患者年龄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神经根切断比例及疗效判断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y,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2年2月~1995年6月,作者对12例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了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观察了C5~T1各脊神经后根的形态、位置,各后根按比例切除.术后短期随访,异常增高的上肢肌张力,明显缓解.该术式可较佳解除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15.
改良椎管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良椎管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王吉波张守亮石宗义程建高张建军赵亮修先伦罗明玉⒇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采用电刺激法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痉挛,1990年徐林〔2〕首先在我国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要(SPR)治疗成人服外伤下肢痉挛16例,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将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经90%,功能改善率80%。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RP能有效治疗民人服外伤后肢体痉挛。47例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符继荣  许艳艳 《护理学杂志》2002,17(11):829-830
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三分之二,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是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第一步。我院1998~2001年对11例患儿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为其解除痉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安春梅 《护理学杂志》2004,19(12):50-51
对118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分四期进行不同的康复功能训练,结果118例SPR手术前、后患儿运动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收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提示SPR能长期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配合有效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系先天或后天原因致大脑损害而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其中痉挛性瘫痪约占60~70%。以往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多不确切及巩固,极易复发。本世纪初Foerster用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方法解除下肢痉挛但感觉功能亦丧失。70年代,Fasano创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rhizotomy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通过电刺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方法:对38例下肢痉挛性脑瘫,将L2-S1各神经后根分开,分为5-8个亚束,用神经阈值探测仪检测,将阈值低的亚束切断1cm,切除比例据病情定。结果: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Ⅲ级,关节畸形平均减轻5-10,腱反射消失30例,正常8例,病理征全部消失,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治疗下肢痉挛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