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胤产全书》是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妇产科专著, 计4卷, 由张受孔等参订刊行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通过对《胤产全书》国内外藏本调研, 发现存世的版本有4种, 分别为明代"书林乔山堂"刊刻的本子, 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将明代"书林乔山堂"刻板修订刊行的本子, 分别藏于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录明刻本的抄本, 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明代刻板修订刻本的抄本, 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经过调研, 没有支撑"清康熙刻本"的充分证据, 现存刻本均应是明代刻本。《胤产全书》文献主要来源于《脉经》《产宝》《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 兼有王肯堂的发挥补充内容, 王肯堂编辑《女科证治准绳》以其为主要蓝本。  相似文献   

2.
王宏翰的《古今医史》自被发现以来一直颇受史学界重视, 而在其中留下痕迹的朱克柔之生平及其同《古今医史》的关系却长期未得澄清。医籍、笔记、书信、地方志等文献显示, 朱克柔字文刚, 号砚(研)渔, 为江苏吴县人, 活跃于乾嘉年间, 曾从学于名医缪遵义十余年, 但后未以医为业, 或赖艺术行业谋生, 著有《第一香笔记》并付梓, 整理《古今医史》前7卷, 对续增2卷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抄本《杨寿山医案》1卷, 孤本, 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主体内容为辑录晚清吴门名医杨寿山的医案。较之杨氏其他存世医案, 该抄本具有收载案次最多、病程记载最详的特点, 且书中所载医案鲜见于杨氏其他存世著作, 较大程度地丰富了研究杨氏临证特色及学术思想的史料。考证发现, 《杨寿山医案》抄本作者为清末民初吴门医家、书法家黄寿南, 该抄本此前未作为黄氏的存世医籍而被登记在册, 抄本内容现貌形成的时间上限为1890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5.
《医经大旨》为明代海盐贺岳所著,书中引用了《丹溪医案》的部分内容,部分医案为首次发现。运用文献学方法将《医经大旨》征引《丹溪医案》内容,与《丹溪医按》《格致余论》《丹溪纂要》《丹溪治法心要》等书中所记载的朱丹溪医案对比研究,证明《丹溪医案》与《丹溪医按》实为2本书。此外,《医经大旨》征引《丹溪医案》的部分内容,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柴胡运用规律及特色。方法:采用自行研发的"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柴胡的运用从症状、病机、方药等方面,采用频次计数法挖掘整理。结果:检索出相关医案49则,涉及症状有46种,主要为脾胃病证、肝胆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妇科病证等;病机总频次为74次,主要与脾胃病证有关和肝胆病证相关;与柴胡配伍的药物有80味,主要为当归、甘草、白芍药、人参、陈皮、白术、茯苓等。结论: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柴胡的特色是:柴胡可配伍芍药、当归、白术、茯苓等药物疏肝胆以调和肝脾;柴胡配升麻可升举下陷之清阳,具有升提中气之效,在案中用于便后下血,中气下陷坠肛而痛、久泻等证的治疗;柴胡可以通过疏肝解郁、补益中气而用于内伤发热的退热。并在《温热论》中在小柴胡汤和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创立和解凉血祛瘀、和解温里、和解行气等法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室证。  相似文献   

7.
自《诊籍》藉《史记》而流传于世后,史家凡为名医立传时,多纳其医案于传中,并尊《史记·扁鹊仓公传》为体,未有专著问世。至明以后,才有《神医诊籍》、《女医杂言》、《石山医案》、《薛氏医案》、《孙文垣医案》出现,这些个人医案的大量涌现为研究整理医案奠定了基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瓘及其子江应宿著的《名  相似文献   

8.
《临证指南医案》记述叶天士治湿证医案数十则,论理精切,用药简约轻灵,俨俨大家之风。今取其“湿阻”数案肤析之,从中体会“湿阻”之辨证与治法,为自学之勉,并就同道。  相似文献   

9.
廖平, 近代著名经学家, 不仅在经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且以经学思想阐释医学, 对《黄帝内经》用力颇深, 尤致力于《内经》古诊法的复原, 认为《内经》中的诊尺皆为诊"皮", 自创"诊皮法", 并提出"皮络同诊"理论以及"五诊法"框架。虽其诊皮新论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错误, 但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内经》尺肤诊的微言大义, 为后世之学者返本溯源、回归医学经典、进一步发掘《内经》的诊疗体系提供了方法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其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及诊断、治疗、调护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章次公 (190 3- 195 9) ,江苏镇江人。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莆 ,国学问业于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 ,宅心仁厚 ,求真务实 ,无门户之见 ,多创新精神 ,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其医案医论为其弟子朱良春先生编撰成《章次公医案》(简称《医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医案》汇集先生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病医案 732则 ,从中可见先生学识思想和辨证法则。笔者从事风湿病中西医临床和研究 ,读先生《医案》治痹证后运用其思想及治法 ,每获良效 ,兹将体会浅述如下 :1 首辨外邪 不忘虚实痹证的形成内为正…  相似文献   

12.
王翠翠  杨东方  杨兴亮 《中医学报》2019,34(7):1573-1576
王孟英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为后世留下了《温热经纬》《王氏医案》《归砚录》《女科辑要按》《古今医案按选》等大量的医学文献。清末民初各医家对其评价甚高。王孟英一生游移不定,忙于医救患者,许多著作是在杨照藜、汪曰桢、陈坤、张柳吟、赵梦龄等人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这些医家对王孟英医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医籍的整理、评注、编撰、刊布和流传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王孟英医学著作襄助者的生平、籍贯、学术成就等进行了逐一考证,并着重分析几位医家对王孟英及其医籍成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充分反映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从《临证指南医案》复脉汤的应用,探讨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4.
对陈修园《南雅堂医案》中36个中风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陈氏对中风医案的诊断与辨证规律。陈氏认为中风的病因以六淫为主,病机主要为津液代谢失常、邪正盛衰和阴阳失调,提出中风分真中风与类中风。并提倡辨证中风应当重视病因、病机、病证,以虚实、标本、内外立论,辨闭脱当分阴阳,对中风常证、急证、变证的辨证提出了独道见解。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辛润开肺思想在便秘中的运用。叶天士治疗便秘时主张腑病治脏、下病上取,特立辛润开肺一法,其立法严谨、用药灵活、配伍精当。然其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一书案语甚为简括,其诊治之法甚难掌握,以《临证指南医案》为蓝本,节选肠痹、肺痹及其他散在各门中典型医案,并结合其他古籍加以分析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医理发微》为明代江阴籍医家庄履严所著, 普遍认为是书已经亡佚。通过考查, 于《江阴庄氏宗谱》中发现《医理发微》3卷, 其成书年代应在万历乙未(1595)或之前, 由庄氏后人庄文鹤于咸丰九年(1859)修入宗谱。《医理发微》共计3卷, 分5部, 部之一论述脉诀、脉经、诊家诸书等;部之二论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等;部之三论述伤寒诸证;部之四论述妇人诸证;部之五论述小儿幼科诸书。现传庄氏《妇科百辨》一书系《医理发微》部之四"胎产百辨"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医教育家,岐黄护法人——陈泽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源,字泽东,道号达元子,1833年生于天津,自幼读书乡里。18岁考取贡生。20多岁时,其堂叔有病被孽医治死,便立志学医。1926年组织成立天津中医同业公会。1927年出资创办天津市私立中国医学传习所。1929年陈氏联合全国中医界为救亡中医急呼,迫使南京政府撤消“废止中医案”。1933年焦易堂因《国医条例》前后割裂而提请辞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遵义医学院学报》载文规范程度,提高其办刊质量。方法以《遵义医学院学报》所发表论文377篇与9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323篇,从6项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遵义医学院学报》与部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6项质量指标存在差距。结论《遵义医学院学报》在编辑质量控制等方面需要提高和改进,以缩短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七宝美髯丹的方子有两张,一载于汪昂所著之《医方集解》,引自明代邵应节的经验方;一载于《本草纲目》,引自《积善堂方》。两方的药物组成基本相同,惟《积善堂方》多赤茯苓一味;各药的剂量也大同小异。在修合方法上《,积善堂方》要详而繁;邵应节则略而简。本方所要介绍的方剂,其  相似文献   

20.
对《罗谦甫治验案》的整理研究发现:裘庆元辑编的《罗谦甫治验案》有部分内容不见于今之《卫生宝鉴》《名医类案》,或《罗谦甫治验案》正确而《卫生宝鉴》《名医类案》讹误;《罗谦甫治验案》征引他医验案、验方,目的是论述罗天益自己的学术思想;《罗谦甫治验案》或缺录《卫生宝鉴》的医案,或将某几个医案混录作一个医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