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缠绵,迁延难已,其中阴虚络瘀型病情尤为深痼,王邦才教授认为其根本病机为久病顽疾、胃阴伤损、络道枯涩、痰毒瘀滞、胃失濡养,终致胃膜萎缩,治疗必须以养胃阴为本,兼以通络化瘀解毒。自拟养胃和络饮滋养胃阴、化瘀通络,药味平简,但通补并施,合机中病,故临证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总结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域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为本、瘀毒致病”的病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基础,血瘀夹毒是中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之核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不仅虚、瘀、毒并见,更重要的是虚、瘀、毒之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效开展本病的干预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弱(损)是发病之本,邪壅胃腑、胃络瘀阻是重要病机特征,邪毒久滞、毒损胃络是重要病机转归,故提出“脾虚络阻毒损”为其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基本治则,并应用肝脾(胃)同调,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治相结合来立法处方,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因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萎缩伴肠化生。梅建强教授根据胃“宜通宜降”的生理特性和“受纳五谷”的生理功能,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病因责之外受、内生之毒侵犯胃络,病机关键在于胃络瘀阻成积。梅师临证以解毒通络、行瘀化积为治疗思路,通过解毒邪以通胃络之畅达、行瘀血以化胃体之瘀积,并自拟解毒通络方化裁,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沈舒文教授从滞损交夹的病机出发,将该病分为胃阴虚、脾气虚、邪结气滞、脾虚湿滞、食积停滞、胃络瘀滞、胃气逆滞六型,并依据各证型特点灵活用药,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治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95— 2 0 0 1年 ,笔者以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 ,近代多以胃痞称之。祖国医学认为 ,“久病必虚” ,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亦提出了“病初在经 ,久病入络”之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程迁延 ,多由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和劳逸失当所致 ,久则脾胃损伤 ,脾胃即损 ,中气亏虚 ,推动无力 ,气血运行不畅 ,则血行瘀滞。故脾胃气虚血瘀 ,乃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中 ,随病因、病机不同结合临床症状分为脾虚夹瘀型、阴虚木横型和阴虚夹湿型。1 脾虚夹瘀型形体消瘦 ,面晦少…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其"脾虚—阳虚—痰瘀"的病机演变较为符合络病"络阻—络虚—络损"的发病特点,因病程长短不同,故治疗上所侧重点也不同。因疾病"有诸内而未形诸外"仅凭宏观所辨的"证"难免偏颇。在临床中可遵循"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宏观不足,求之微观"的原则分阶段治疗。在疾病初期,脾胃虚弱,络脉受阻,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在疾病中期,脾阳不足,络脉空虚,采用温运脾阳之法;在疾病后期,痰瘀互结,络脉损伤,运用"甘温益气"之法,加以活血之品。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络病"病机分阶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该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络病范畴,从络病学角度出发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胃络瘀阻,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根本,病程后期脏腑失于濡养,胃阴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痞至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导师姜树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络病理论,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特点及微观辨证学具体情况辨证论理,以"散瘀通络、畅达中焦,滋阴补虚、和胃宁络,开瘀散结、消坚化积"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慢性萎缩新胃炎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0.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脾气虚弱、瘀血阻络,故笔者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重用山药、白术、佛手健脾理气。诸药配伍,标本兼顾,能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寒湿入络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其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文章从"寒湿入络"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病理变化及治疗进行了论述,认为"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临床上应以健脾化湿,辛温通络为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该法不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还是胃黏膜萎缩的病理逆转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方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提出从络病学论治白癜风,认为白癜风发病总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白癜风发生、发展及变化为络脉失养、外邪袭络及络脉瘀滞,络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其瘀滞导致皮肤失于滋养,发为白斑;络瘀既是发病原因亦是病理产物,遂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以“散邪通络”“祛瘀通络”“通补兼施”三个方面为原则,亦采用火针、艾灸中医传统治法祛邪通络,获效甚佳,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伟明  谷红苹  姜宏伟  康年松 《新中医》2021,53(15):185-187
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络气郁(虚)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介绍赵卫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本为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胃络瘀阻,其中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胃络瘀阻、湿热是其标,治疗大法为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佐以清热祛湿、化瘀散结、解毒化瘀,用升降通顺的胃炎合剂进行加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6.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基本治则,臁疮治疗之关键在于“通”,应以通络法作为治疗之总则。中医内治从清热祛湿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荣养以通络,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熏洗、刺络放血、艾灸等方法以通络,内外并举,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学者对中风的病机认识,结合中医络病理论,提出"肝肾阴虚,脑络瘀滞"是脑梗死的基本病机。认为病位在脑,其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机中"肝肾阴虚"与"脑络瘀滞"并重,脑络瘀滞为病机关键,贯穿始终。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脑络瘀滞外延气滞、痰、虚、火、瘀等皆致脑络瘀滞而发病,是致病之标。立足病机,提出"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8.
黄粤 《北京中医药》2013,(6):441-443
络脉是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透气血、互化津血的生理功能,是内外沟通的桥梁,有气络与血络之分。紧张性头痛病位在气络与血络,初病中络,以邪气阻络、气机不畅为主,多为络之气病;病久不愈,络脉瘀阻,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主要病因病机为神形过用而致的心肝失调,气血失和,络脉瘀滞。络病易滞易瘀,气络之滞起于肝,血络之瘀因于心。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疼痛特点是痛处固定,常伴有颈部、颞肌压痛,切合"久痛入络"之说。调心疏肝、疏畅气血、辛散通络为基本治法。气络之病要在疏肝,血络之病重在调心。临证应重视风药的运用,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轻扬,性主上浮,疏通气血,兼具引经、止痛之效,为治疗紧张性头痛之良药。  相似文献   

19.
李延萍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发病及治疗与络病理论密切相关;具有久病兼痛、易滞易瘀易积和难愈的络病临床特点;其辨治应分发病期和缓解期,发病期病在腑在“经络”,以治气为主兼通“脉络”,缓解期病在脏在“脉络”,以治血为主兼消积滞,适当配伍辛味及虫类通络药;主张早诊早治,重视调护。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