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胤产全书》是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妇产科专著, 计4卷, 由张受孔等参订刊行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通过对《胤产全书》国内外藏本调研, 发现存世的版本有4种, 分别为明代书林乔山堂刊刻的本子, 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将明代书林乔山堂刻板修订刊行的本子, 分别藏于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录明刻本的抄本, 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明代刻板修订刻本的抄本, 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经过调研, 没有支撑清康熙刻本的充分证据, 现存刻本均应是明代刻本。《胤产全书》文献主要来源于《脉经》《产宝》《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 兼有王肯堂的发挥补充内容, 王肯堂编辑《女科证治准绳》以其为主要蓝本。 相似文献
2.
明代浙江钱塘医家吴绶, 家世业医, 以医名先后举为医学正科、太医院医士, 后以传奉的方式右迁御医, 以太医院判致仕。吴绶著有《伤寒蕴要全书》一书。该书现存大致有4个版本体系, 其主要内容是对《伤寒论》的分类研究。在成化、弘治年间传奉浪潮中, 医官非常途迁转至文官系统, 文官与医官之间矛盾加剧, 文官对吴绶个人形象的书写, 多认为其夤缘奔竞, 医术不精。但从《伤寒蕴要全书》一书所体现的伤寒学术思想, 可看出吴绶的医术并非低劣不堪。 相似文献
3.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 经北宋治平年三年(1066)校正医书局整理得以传世。目前学界所用的《金匮玉函经》是清代陈世杰本, 系陈世杰从清代学者何焯处得手抄宋本后校讹整理, 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刊行。通过检索从1066年至1717年间的医学著作中引用的《金匮玉函经》条文, 经对比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2类, 以此来考查《金匮玉函经》自宋本传世后的流传情况, 据此推测, 元明时期的医家未曾得见《金匮玉函经》。 相似文献
4.
《民国医学杂志》1923年由侯毓汶在北京发起创办, 1933年改名为《东方医学杂志》。《民国医学杂志》办刊时间较长, 是20世纪20—30年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期刊, 在推动医学进步, 尤其在推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刊先后在北京、沈阳、长春多地办刊, 记载了当时重要的医学活动和医事经历, 呈现了医学与社会、医学与文化、医学与政治等多维度的互动与交流史实,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星楼治痘全书》被认为是明人治痘理论与经验集大成之作。目前有关该书及其作者朱一麟的著录时有谬误,也缺乏详细介绍。朱一麟字季祥,号应我,主要活动年代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他因病习医,擅长治痘,举业不第后专于行医,刊有《痘言蘧庐集》《论痘游戏篇》《治痘大成集》,并有医案流传于世。其《治痘大成集》尚存明天启元年刊本、日本抄本与台湾抄本残卷。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其后人朱法与朱珔又搜集朱一麟著述与医案,编成《摘星楼治痘全书》,于1826年刊刻,即道光耕乐堂藏板。一些工具书和教材将《摘星楼治痘全书》成书时间定为1619年、上海耕乐堂刻本版刻时间著录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或乾隆七年(1742)序刻本,均误。此外,《摘星楼治痘全书》之《附摘钞种痘心法》是以《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为基础,摘抄《痘疹定论》等多部书而成。 相似文献
6.
7.
《食医心鉴》3卷,唐代昝殷撰,成书于公元9世纪,载有各科食治理论及食疗方,对食治及临床各科影响深远。《食医心鉴》在北宋时尚存,《太平圣惠方·食治》《养老奉亲书》《证类本草》《圣济总录·食治门》先后引用本书内容。靖康之难后,原书罕见,甚至有已亡佚的可能,至明代原书彻底在国内亡佚。但《证类本草》等书保存有《食医心鉴》佚文,内容依然经常被后世医籍收录转引。后有日本人从朝鲜《医方类聚》中辑得《食医心鉴》211方,罗振玉将其带回国内并于1924年在东方学会刊行,使《食医心鉴》自亡佚后首次在国内单独成册出现,促进了本书在国内的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学者重新辑佚,使《食医心鉴》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抄本《杨寿山医案》1卷, 孤本, 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主体内容为辑录晚清吴门名医杨寿山的医案。较之杨氏其他存世医案, 该抄本具有收载案次最多、病程记载最详的特点, 且书中所载医案鲜见于杨氏其他存世著作, 较大程度地丰富了研究杨氏临证特色及学术思想的史料。考证发现, 《杨寿山医案》抄本作者为清末民初吴门医家、书法家黄寿南, 该抄本此前未作为黄氏的存世医籍而被登记在册, 抄本内容现貌形成的时间上限为1890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选注》是山东清代乾隆年间与黄元御齐名的诸城名医臧应詹的代表作, 未得刊刻, 仅以抄本流传, 现存5部。通过对所见的5种抄本进行比较, 发现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庄恩泽本在此书现存版本中较为独特, 精致大方、抄校精美,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庄恩泽采诸家之论, 补充方剂, 辨证医理, 并独到见解。究其原因, 或许与其家族世代业医有关, 与其为读而藏、为读而抄、钟爱医书的藏书理念有关, 也与其保护乡邦文献、流播桑梓之遗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医理发微》为明代江阴籍医家庄履严所著, 普遍认为是书已经亡佚。通过考查, 于《江阴庄氏宗谱》中发现《医理发微》3卷, 其成书年代应在万历乙未(1595)或之前, 由庄氏后人庄文鹤于咸丰九年(1859)修入宗谱。《医理发微》共计3卷, 分5部, 部之一论述脉诀、脉经、诊家诸书等;部之二论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等;部之三论述伤寒诸证;部之四论述妇人诸证;部之五论述小儿幼科诸书。现传庄氏《妇科百辨》一书系《医理发微》部之四胎产百辨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宏翰的《古今医史》自被发现以来一直颇受史学界重视, 而在其中留下痕迹的朱克柔之生平及其同《古今医史》的关系却长期未得澄清。医籍、笔记、书信、地方志等文献显示, 朱克柔字文刚, 号砚(研)渔, 为江苏吴县人, 活跃于乾嘉年间, 曾从学于名医缪遵义十余年, 但后未以医为业, 或赖艺术行业谋生, 著有《第一香笔记》并付梓, 整理《古今医史》前7卷, 对续增2卷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没食子于北魏自波斯传入中国使用至今, 其译名繁多。综合参考中外医学及历史文献, 以没食子为对照, 从墨食子、跋屡子以及五倍子相关的外语音译展开, 从来源、含义的角度进行考辨。研究发现, 墨食子之墨用于描述没食子不够恰当, 墨既不符合没食子音译的语音演变, 也不能准确体现没食子本身的医学含义。中医典籍中的跋屡子与没食子实为一物, 但希腊-阿拉伯古籍中Bullut对应橡树群体及其虫瘿, 而并非跋屡子。跋屡子应为Omphacitis。在外来医籍《西药大成》中, 没石子对应Quercus infectoria属的虫瘿类药物, 五倍子实际列于没石子附注部分, 作为性质类似的拓展内容出现;而在本土医籍中, 没食子与五倍子是明确的两味不同药物, 但二者在药性上互为替代补充。 相似文献
13.
俞庆恩(1885—1930, 图1), 字湛如[1], 号凤宾[2], 笔名天鸟, 江苏太仓人。俞凤宾作为近代医界领袖之一, 在其短短46年的人生中, 参与创办中华医学会, 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审订医学名词, 开展学校卫生教育与性教育、研究传统医学, 反对废止中医, 对我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作有突出贡献。俞凤宾既是医界早期重要领袖, 又是著名医家, 为其编撰年表, 既能表彰其事功, 又可为后续开展专题研究提供史料路径。 相似文献
14.
缪遵义是清代中期颇有影响力的吴门医家。遵义博览方书, 自学成才, 用药灵活, 精于医理。《清史稿》载其与叶天士、薛生白二人被并称为吴中三家。至其晚年时, 遂始著书立说, 曾为《脉因证治》《吴医汇讲》作序, 现存著作有《伤寒集注》《温热朗照》《松心笔记》《松心医案》《缪氏医案》《松心堂医案经验钞》6种。遵义门人弟子众多, 可考者有黄堂、管鼎、缪淞、沈念祖等十余人。 相似文献
15.
《温灸医报》是东方针灸术研究社于1931年创办的一份针灸专业杂志, 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和普及日本温灸术。系统介绍杂志的编辑团队、发行情况和设立栏目情况, 分析杂志的创刊缘由, 认为科学化思潮的驱使和教学交流的需求是创刊动因, 办刊特色在于专注温灸主题、宣扬科学、注重实用实效、促进教学互动4个方面。《温灸医报》对日本温灸术在国内的应用以及国内温灸教育发展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着夸大温灸术功效, 重西轻中, 全盘译介日本温灸技术知识, 没有进一步开展本土科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殷仲春所著《医藏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目类著作, 但殷仲春生卒年代不详, 经过考证, 其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 去世于天启元年(1621);《医藏书目》现存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原范行准栖芬室崇祯刻本;日本抄本与国内版本略有不同, 均缺"云间陈继儒眉公甫校"字样, 但多出一篇陈懿典序文, 其底本可能与国内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 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 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 系理论创新之作, 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 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 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 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 内篇则流传很有限, 二者在传承过程中, 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 但总体而论, 失真的程度不大, 特别是内篇《灵枢》。 相似文献
18.
《梅师方》是亡佚医方书, 其书名出自《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 《证类本草》保留其佚文117条。除《证类本草》外, 共50种医书明确引用《梅师方》部分佚文。其中38种医书未超出《证类本草》引《梅师方》佚文范围, 12种医书所引《梅师方》佚文为《证类本草》所未载, 以此推测《梅师方》在1552—1578年间的长江流域有可能还存世。就《梅师方》现存的佚文而言, 其内容与《肘后备急方》有学术渊源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校诂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个别词语, 如余子万民中的子, 认为当解释为字的通假字, 是养的意思;令各有形, 先立针经的形是指针灸实践归纳的理论著作;粗守关, 上守机中关本义是保护扳机的部件, 机本义是扳机, 在文中是比喻用法;挂以发中的挂是挂住之义, 发是指头发, 挂以发是指用头发挂住。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2)
2022年广大神经科医师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患者规律复诊的节奏被打乱, 更多患者寻求到急诊诊疗, 给急诊医疗服务带来了挑战。尤其在2022年底, 很多医院神经科急诊日接诊量屡创新高, 众多医生放弃休假, 相互支援, 保证了急诊的平稳运行, 展现了中国医生迎难而上、能打硬仗的风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