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microRNA-493(miR-493)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9例ACI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行CT灌注成像及血清miR-493测定,溶栓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评估其预后情况。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miR-493预测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49例ACI患者中20例预后不良。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743(95%CI:2.363,13.958)]、脑血流量(CBF)[■=3.931(95%CI:1.618,9.555)]、脑血容量(CBV)[■=3.827(95%CI:1.575,9.301)]、灌注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3.615(95%CI:1.487,8.785)]、miR-493 [■=3.873(95%CI:1.594,9.412)]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分析结果显示,CBF、CBV、MTT、miR...  相似文献   

3.
周晶 《中国医学创新》2023,(34):161-166
目的:观察脑灌注CT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灌注CT成像检查,比较发生脑梗死患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脑灌注CT成像参数。治疗1个月后,评估预后效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脑灌注CT成像参数并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组织,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房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终梗死体积、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CBV、CBF、TTP、M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PI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CTPI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ACI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比较CTPI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DSA检查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I患者的CTPI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侧支循环组CBV、CBF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MTT、TTP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CI侧支循环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93、0.705、0.841、0.66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CT灌注各参数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15例,均先行CT平扫,然后行CT灌注扫描,72h内行头颈部血管检查,1周后行CT平扫随访;对灌注数据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CT平扫发现8例片状梗塞灶,7例腔隙性梗塞灶;CT灌注发现8例大面积梗塞灶,2例腔隙性梗塞灶;血管造影发现8例大血管狭窄或闭塞。(2)急性脑梗死各灌注参数均数是:CBV=(3.88&#177;1.57)mL/100g,CBF=(21.76&#177;15.79)mL/100g/min,MTT=(20.30&#177;17.99)s,TTP=(32.63&#177;10.24)s。(3)急性脑梗死CT灌注各参数变化特点是:CBV及CBF降低,MTT及TTP延长;各灌注参数的敏感性依次是:MIT〉CBF〉TTP〉CBV。结论:脑CT灌注可以早期定性诊断较大面积急性脑梗死,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病例、CT灌注在于早期排除较大面积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0-282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分为A组(CTA和CTP均为阳性,n=36)、B组(CTA阳性,CTP阴性,n=12)、C组(CTA阴性,CTP阳性,n=21)、D组(CTA和CTP均为阴性,n=9)。治疗24 h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效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A组NIHSS评分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NIHSS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的CT表现及生命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T应用以来,急性脑出血的诊断已比较容易,既能准确地测定血肿的部位、大小、血肿破入脑室及是否引起梗阻情况,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生命预后的判断都有重要价值,虽然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很高(18%-75%之间),手术死亡率5%-51%[1],而对急性脑出血生命预后做出判断很有必要。1993年3月~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出血400例,现结合患者CT检查结果与生命预后关系,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男289例,女111例,年龄最大者91岁,最小者12岁,发病高峰年龄50~65岁,占74%。1.2 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一站式CT灌注成像(CTP)及治疗前后临床影像资料,明确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CT脑灌注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脑梗死23例,占47.9%,其余患者未见异常;CT脑灌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对比峰值时间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5例(占52.1%),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占25.0%),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占14.6%),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占8.3%)。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准确反映其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而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血管范围。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能提升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2-7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重建成像进行分析,计算出患者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并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发生早期脑梗死,其余患者无明显异常;灌注成像检查中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有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及程度表现出来,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崔惠勤 《广西医学》2002,24(3):351-353
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或其它神经细胞的死亡即为缺血性脑梗死。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根据发病后时间的长短可对脑梗死进行分期 :超急性期脑梗死 (6小时或 12小时以内 ) ;急性期脑梗死 (6小时或 12小时至 72小时 ) ;亚急性期脑梗死 (3天至 10天 ) ;早期慢性期脑梗死(11天至 1个月 ) ;晚期脑梗死 (1个月以上 )。以前脑梗死的分期中并无超急性期这一类 ,只是在一些溶栓治疗开发成功〔1〕,并且认为起病 3~ 6小时之内使用效果最好和不良作用最小之后 ,才出现这一新的分期。但以后开发出来的NMDA拮抗剂之类药物治疗的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CT灌注成像(CT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CTP和CT平扫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再根据CTP检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BV、CBF、MTT和TTP)和缺血半暗带,从中筛选可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CTP-CTA)参数及其对脑损伤判断价值。方法 60例AIS患者进行CTP-CTA,分析CTP-CTA参数对脑损伤判断价值。结果 51例(85.0%)患者显示灌注异常。重度缺损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强化峰值低于轻中度缺损组,峰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则高于轻中度缺损组(P<0.05)。结论 CTP-CTA参数对AIS患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对急性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于发病后6 h内展开CT扫描与灌注成像,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平扫30例未见明确病灶,8例为可疑脑缺血区;38例患者经CT灌注检查,发现灌注图中均有对应于临床症状的脑缺血区域。30例在头部CT复查中发现程度不同的脑梗死,脑梗死区域中rCBF、rCBV明显低于对照区域,MTT、TTP相有明显延后;缺血性暗带区rCBF明显低于对照区域,rCBV有轻度升高或正常,MTT、TTP有明显延后。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与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启媛  金平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2018,39(7):841-84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