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申田教授专长于中医针灸学、神经内科学,尤其擅长运用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神经科疑难杂症,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老认为神志病发生主要与脑功能失常有关,故治疗应重在治神,强调以调神为本,常用穴百会、印堂、情感区及孙氏腹针"腹一区".本文介绍了孙老应用"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辨证治疗原则与常规用穴,并附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2.
娄必丹教授认为,神志疾病主要责之心脑,心脑功能失常则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儿认知障碍的主要病机。目前,临床治疗ASD多单纯选用头针,娄教授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提出宁心调神针刺方法。该针刺方法选用心经之神门、通里、少海及心包经之内关、大陵以宁心调神,聪脑益智,头部选用督脉之百会、印堂、神庭,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和本神穴(与神庭穴组合为“智三针”穴组)以通督调神、醒神益智。  相似文献   

3.
介绍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经验。认为TS属心身疾病,病机核心为血虚生风,病位在心、肝。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指导选穴,抽动障碍首选锥体外系区,行为障碍首选情感区。治疗重在多法调神,包括手法调神,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多穴调神,取百会、内关、神门、大钟。针对TS患儿腹部抽动和精神症状,针刺选取腹一区和腹三区。采用局部取穴、首尾取穴、同名经取穴强化治“标”(目标症状)。采用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四物汤加减疏肝养血息风。结合TS疾病特点和目标症状,选择毫针、揿针、中药、心理治疗等方法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骏教授认为小儿脑瘫病位在脑,与肾关系密切,临床应从脑论治、以肾为本;痉挛型小儿脑瘫证属阳缓阴急,治应平衡阴阳,通督调神。治疗上采用针药结合的综合疗法,针刺以重取头面腧穴及精取体穴为选穴思路;以山核桃仁、全蝎组方温水拌服;穴位贴敷选取神阙、百会二穴,药物以冰片、细辛为主。诸法合用共达醒脑开窍、益智醒神之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临证注重“治神”,提出“神之所在、神之所主、神之所病、神之所治——四神论”。从多方面剖析了神的内涵,形成了其独特的治神学术体系。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基于“窍闭神逆、神不导气”之病机,提出的一种具有养神、醒神、调神、治神的针刺疗法,其突出了针以守神、效以神应、施术治神的思想。该文从醒脑开窍针刺法立论于神、施术于神、治病于神、变化于神四个维度对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神思想作了钩玄。意在强调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立论于脑——这一元神之府。施术时强调神气相随,必以“神应”为度。治病当以调神为先。临证之时,多宗“治神”之旨,活用于他病。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认为肝气失常、神失所养为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提出疏肝调神的治则治法,并据此制定整合针灸治疗方案,即综合运用针刺、精灸、刺络、埋针等中医特色疗法,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方案。一针指针刺时主辨肝气虚实,肝气实则平肝气、调神志,主穴选取四关穴(太冲、合谷)、百会、印堂;肝气虚则补肝气、安神志,主穴选取太冲、内关及引气归元四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百会、印堂。二灸指精灸和刺络法,其中精灸取细小的艾绒精准刺激穴位,以补为通,选取位于任脉的引气归元四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巨阙、膻中为主穴;刺络为泻以调脏腑,选取五脏俞之心俞、肝俞为主穴。三巩固指运用耳穴和背俞穴埋针,其中耳穴多选取心、肝二穴,背俞穴多选取刺络五脏俞对应的五志穴。  相似文献   

7.
介绍石学敏院士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调神"思想和临证经验.石学敏院士认为脑主神明,并根据中风病的病机提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机为"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治以益精填髓,调神益智.治疗重点在于"调神",分醒神(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养神(百会、四神聪、神门、四白、风池、完骨、天柱)两部分取穴,具有严格的手法量学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总结邱仙灵教授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经验。邱仙灵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繁杂多样,病机以肾虚夹实为主,识证遵循传统辨证辨经法则,论治以补泻兼施配合调神宁志。关元、会阴、次髎、秩边为治疗必选主穴,临证时根据所取腧穴或具体病情采用芒针深刺法、升提针灸法、三进一退法、透刺法、针刺结合按压法等特色针法,达到全面改善局部及整体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杜元灏  李桂平 《中国针灸》2005,25(2):143-146
从中医理论、文献及临床角度研究郁证的发病机理,认为郁证发病关键脏腑为脑、肝,首次提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为本病的中医病机.创立了"调神疏肝"针刺法,在选穴上以督脉和肝经穴为主.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病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的特点,当前单一的治疗模式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疗效,而整合针灸思维可解决这一临床问题。“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是一种临床针灸治疗模式,一针即毫针针刺主穴,选穴注重疏肝调神,兼顾调理冲任;二灸即善用灸法,常使用精灸技术以扶阳通阳,以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为主;三巩固即运用皮内针技术,留针背俞穴或耳穴,以巩固、延续疗效。治疗过程中,针灸并用,注重灸法,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体现;联合皮内针疗法,使治疗、巩固、防复发三个环节紧紧依存,以提高临床疗效。另附病案一则展示临证时使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总结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心身疾病的诊疗思路及操作要点。庄教授认为本病可细分为“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前者以调节脑神为要,主穴取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随症佐以素髎、水沟、申脉、照海、合谷、太冲等;后者以改善原发病为主,辅以调神(头部督脉排刺)。穴位组方从脑神立论,尤重督脉,同时强调调理脏腑、疏通气血。针刺得气后施以导气同精法,并配合耳穴贴压或火针患处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2.
焦虑症作为情志类疾病,符合脑不调神,肝失疏泄的病机特点。总体治疗思路当以调神为主,兼调脏腑。本文从焦虑症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征,探讨“心”“脑”与焦虑症的相关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推拿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推拿治疗焦虑症的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推拿治疗焦虑症选穴的合理化、标准化提供参考。推拿治疗时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治“脑”取百会、风池、太阳、印堂、四神聪,调“心”取心俞、神门、内关;再者治“腹”取中脘、气海、关元,调“背”取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这种推拿取穴思路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达到心脑同治,腹背双调的效果,有助于较好地缓解焦虑症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郁证,西医概念即抑郁症及其相关躯体症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阳虚不能守神相关,临床诊察时应结合相关症状,治疗时重在"通督""调神",通过重灸督脉以温一身之阳气、煦脏腑之气机,结合针刺头部治神诸穴(百会、四神聪等)以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郁证及其相关躯体证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兆钢教授运用芒针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有着独特疗效,其特点概括为“疏弹趋动,技巧术行”。本文主要从定向深透,气至病所;通经调气,深刺单穴;妙刺调神,重在手法;一针多透,穴少而精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5.
陈冲  指导:袁青 《新中医》2023,55(24):165-168
介绍袁青教授治疗儿童癫痫的临证经验。袁青教授认为,癫痫患儿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 乱,元神、心神俱损。针刺治疗以醒脑调神、调和气血阴阳为主。常用穴组有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 四关穴组等。袁青教授强调,调神针法的要义在于两神合一,既要调患儿之神,也要求患儿与医者之间达到高 度的信任与配合。  相似文献   

16.
孙申田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均与"神损"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神"。孙教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的中医理论以及西医对大脑解剖学及功能的探索,以经颅重复针刺激(r TAS)手法在特定穴、区(百会穴、情感区)进行针刺刺激,通过调神来治疗临床各类病症,此方法可概括为"神安病减"。该方法仅应用于头针,并强调足够的刺激量。研究介绍了孙教授"神安病减"的理论基础、中西医机理、操作方法,并提出r TAS可能的作用途径,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分析针刺“益智调神”穴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揭示针刺治疗AD的脑功能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每次2.5~5 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每次加量至10 mg;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针刺“益智调神”穴方(百会、四神聪及双侧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悬钟)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整体认知功能;采用rs-fMRI分析两组患者(针药组11例、西药组12例)治疗前后左侧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FC)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组MMSE评分高于西药组、ADAS-Cog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西药组患者左侧海马与左侧梭状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双侧颞上回、右侧顶上回之间FC较治疗...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混合性失语属中医学中“语涩”“言蹇”等范畴,致病因素多为风、痰、瘀三邪。因痰、瘀日久不化挟风而动,蒙蔽清窍,甚者瘀阻脑络,导致神机失用发为失语。程为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诊疗实践,提出治疗卒中后混合性失语以“调神”为基础、“通窍”为关键,针刺程氏头针认定的“元神穴区”以通督调神益髓,针刺“运动语言穴区”以疏风通窍利音。通过论述程氏头针治疗卒中后混合性失语的选区及针刺手法,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针法从气论治老年性痴呆解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属中医老年呆病范畴。中医对痴呆的专论散见于“呆病”、“善忘”、“痴证”、“颠证”、“郁证”、“神呆”等病症中,其病机复杂,包含了中医症状学的多种病症,是脑衰老病机多元化的表现。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出发。认为老年呆病病位在脑。却是涉及五脏功能失调的全身性疾病。涉及心、肝、脾、肾诸脏功能衰退和失调。“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治疗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的特点、选穴原则、常用穴位及其主治病症,总结武连仲教授运用巨刺针法治疗痛证经验。武教授认为神、气、血失调是导致痛证发生的基本病机,其中神起决定性作用,临床上在运用巨刺法选择穴位时,以调神开窍穴为主,以具有"窜、动、抽"针感腧穴为辅,且注重患者情志的调畅,坚定信心配合治疗,对临床治疗痛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