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搜集《中华医典》1中《普济方》2治疗痞满的方剂,跨学科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大数据库,总结中药治疗痞满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选取《普济方》中治疗痞满的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统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并批量导入,从单味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药对关联和聚类处方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后共纳入429首方剂,包含种256种中药,总用药频次3772次;功效371个,总功效频次10712次;四气9种,总频次3580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5888次;12经总频次10210次。治疗痞满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陈皮、白术、人参;关联性药对以人参-白术出现最高,常用药物可聚为4类。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华医典》中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分析临床治疗痞满的病机,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痞满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古籍《普济方·针灸门》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检索《普济方·针灸门》中治疗不孕症的针灸处方,分析处方数据中穴位的使用频率、特点、归经和刺灸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60条,穴位30个,共计用穴频次65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6次,占比93.33%;特定穴17个,...  相似文献   

3.
《普济方》由明代朱橚所著,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载方61739首,对方剂学的发展以及方剂的临床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病证在临床较为多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梁藏新,黄会生.《普剂方》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聪  陈云飞 《江苏中医药》2018,50(11):71-73
目的:对《普济方》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选穴规律及理论依据,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普济方》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条文,对所用腧穴的频次、归经、属性、分布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文献96条,使用腧穴44个;共涵盖经脉11条,包括9条正经和2条奇经;所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为主,分布以胸膺胁腹部和下肢部为多。结论:《普济方》针灸治疗失眠以单穴为主,所选经脉以膀胱经和脾经为重,又善于结合特定穴属性辨证选穴,对当今临床治疗失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普济方》中治疗反酸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反酸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反酸的方剂,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方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挖掘高频应用的中药、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方剂202首,共使用190种中药,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5味,排名前3位的是陈皮、生姜、肉桂;药性以温性、平性居多,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入脾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组合。结论:《普济方》治疗反酸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核心目标,重视对中焦的调补,采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行气、和胃降浊、温阳散寒等治法,多法并用,多脏同调,为临床治疗反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Python语言分析《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文献学依据.方法:搜集《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处方,构建方剂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统计出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等,并采取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方剂共677首,药物452味.用药以麦冬(...  相似文献   

7.
姚佳音 《江苏中医药》2021,53(11):72-75
《普济方·水病门》涵盖了多种与水肿相关的病证及其治法、方药,书中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主要原则为祛邪为先,以利为度,攻补兼施,调补善后.多采用发汗、利尿、逐水相结合,以祛除水邪为先;峻猛之剂采用少量频服或逐量递增的方法,徐徐轻取,以利为度;于峻药中配入温补药物,攻补兼施;使用峻药之后,正气受损,常以平和调补之方药善后.在治法及用药方面:注重理气活血,以使津液通利;配伍香药,开窍透络;合用风药,辛散宣通,畅达津液.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外治法,如外洗、摩熨、脐疗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9.
邵素菊  秦小永 《中国针灸》2007,27(9):709-711
目的:整理《普济方》有关针灸内容,为后学学习古代针灸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普济方》为蓝本,整理《普济方》中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取穴等内容。结论:《普济方》收集大量针灸文献,择各家之所长,汇历代之精华,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性和临床实用价值,为针灸文献的保存、考证、校勘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健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以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书中方剂的选材十分丰富,同时也选载大量各种病症,为后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对于健忘的方药也是记载颇多,归纳了《普济方》中有关健忘的方药,并拟从心、脾、肾、三焦、风邪等几个方面进行论治分析。  相似文献   

11.
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检索咳嗽及其相关病种的治疗用药、药物使用频次和含药方剂数。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该书以"咳嗽"为单一病证类别,相关热痰、寒痰等26种病证治疗咳嗽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基本药对等用药情况。以药测证,确认明代以前以"咳嗽"为单一病证类别相关的26种病证治疗咳嗽多从痰湿和气虚诊治咳嗽,治疗上以化痰止咳、宣肺平喘、补气为主。采用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该类病证证治规律,是深入探究明以前咳嗽证治规律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书《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书,其中所载灸法内容丰富,方法赅备,理法详悉,切合临床,资料本真,校勘蓝本,洵为明以前灸法集大成之著作,尤其具有文献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探讨《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软件,统计《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处方,采用Excel表格建立《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经穴处方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对处方中高频腧穴、经脉归属、腧穴部位、特定穴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针灸处方条文110条,涉及经络13条,穴位83个,总使用频次242次;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17次)、曲池(14次)、肩髃(9次);阳经穴位的使用总频率为85.950%(208/242),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依次是足少阳胆经(54次)、足阳明胃经(44次)、手阳明大肠经(35次)、督脉(35次);穴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颈(39.759%)、下肢(26.506%)、上肢(20.482%)。83个穴位中特定穴72个,总出现频次231次,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种类依次为交会穴(96次)、五输穴(61次)。结论:《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遵循对症选穴、近端选穴、远端选穴等原则,广泛使用交会穴与五输穴,选穴规律符合针灸治疗中风的治疗原则,可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挖掘《普济方·消渴门》的用药特点并分析其潜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消渴的临床用药。方法:将《普济方·消渴门》的所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处方的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常用角药,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普济方·消渴门》一共包含方剂674首,涉及药物510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黄连;最常见的药对:麦冬+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天花粉;最常见的角药:麦冬+黄连+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连;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黄芪、茯苓→人参(置信度0.8),知母、黄连→麦冬(置信度0.78)。结论:《普济方·消渴门》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以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为首选药,遵循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龙才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46-648
《普济方》摄生经验的特点 ,主要是博采抗衰老之各家学说 ,强调葆精养心 ;同时擅治老年疾病 ,以期却疾延年 ;并且重视食养疗法 ,详备膏酒粥茶各种药膳。通过上述方法 ,汇集了颇多的葆精延寿良方 ,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葆精养生体系 ,对后代医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至今这些治法和方药 ,仍有效指导摄生保健。  相似文献   

16.
《千金翼方》求子方用药规律和特色,求子六法,核心药物分析,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分而论治,原发性不孕次第用药、男女同治、内外合治,继发性不孕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剂型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内服方,分析其处方特色和用药规律。方法:以《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中记载的内服方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及名词规范建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进行中药使用及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178首,单味药72首;2~4味药组成的方剂分别有21、8、11首;涉及中药共216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达17味;中药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脾胃经最多;经关联分析后得关联图链接共10条,如“大黄-黄芩”“甘草-肉桂”“大黄-甘草”等;经Apriori算法得出药对关联规则8个,如“大黄、甘草→黄芩”“石膏→黄芩”“黄芩→大黄”等;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公因子6个,体现了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等代表治法;聚类分析结果得到6种聚类组合,涉及麻杏甘石汤、增液承气汤等方剂。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孙思邈治疗儿科各种疾病时善用大黄攻补兼施,善用小方灵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普济方》痤疮外治用药特色。方法筛选《普济方》痤疮外治方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页版分析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 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剂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痤疮外治方87首, 涉及药物164种, 常用药物有白芷、川芎、白附子、铅粉等;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 药味以辛、甘、苦居多, 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关联性较强药对、药团为川芎-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高频剂型膏剂与药物猪脂、水银、铅粉关联性较强, 高频剂型散剂与药物白芷、牵牛子、皂荚、藁本、川芎关联性较强。结论《普济方》痤疮外治以辛散发越为主, 高频药物聚类分别针对体虚感邪证、外感风热证、血热郁滞证, 提示了明代以前痤疮辨治特色, 亦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藉由《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分析宋代医家许叔微学术思想特点。以北宋《太平圣惠方》、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两部官修方书为主要参照,分析《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从属的类别、陈述方式以及病机理论特点;以叶天士《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及叶天士学术体系为对象,分析该方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珍珠丸证归类于肝病、根据病机组方的操作模式以及肝风扰魂的病机理论,均属首创,对叶天士肝风及滋阴潜阳理论与方药的创新有启发作用。探讨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于明确肝病理论、治法、方药的演变与应用,还是探索肝藏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济方>为明·周定王朱橚组织编撰的古代著名大型方书[1],辑录了明初以前较多医书的内容,医方总数达61739首之多,可谓古代中医方书之最,对方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历史作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