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逃逸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编辑指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的模式,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重塑与编辑,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改造”成免疫抑制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五期演变是李杰教授对肿瘤病机发展的总结,认为肿瘤的渐次发展遵循“虚-寒-毒-闭-衰”的核心病机,其中“郁”贯穿始终,癌毒是核心。该文以免疫编辑为切入点,将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李杰老师的五期演变核心病机相结合,揭示恶性肿瘤五期演变的生物学基础,分析从虚到寒阶段的突出变化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从毒到闭阶段的突出变化是免疫逃逸,而五期演变的最终阶段——衰,是机体免疫衰竭的最终结局,郁是肿瘤免疫编辑的助推剂。以此提出扶正解毒法调控免疫编辑截断肿瘤的五期演变,益气温阳扶正气,恢复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解毒宣闭转毒势,逆转免疫逃逸;以和为法,维持免疫细胞/免疫抑制细胞的动态平衡;解郁之法,截断肿瘤免疫编辑,为中医药的微观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对益气温阳法、解毒宣闭法、两者联合及解郁法对免疫编辑调控的具体机制进一步地探索,寻找出特异性的中药及作用靶点,为中医药调...  相似文献   

2.
肿瘤免疫编辑理论包括免疫清除、免疫均衡和免疫逃逸三个阶段,该理论阐述了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扶正抗癌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临床在肿瘤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运用扶正抗癌法的权重亦不相同。在肺癌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扶正抗癌法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旨在使肿瘤细胞重新被识别清除或进入免疫均衡期,以达到抑制肺癌复发、转移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正气"不足,提倡"养正积自消"的治则,从而针对性地选择可以提高或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免疫理论指出免疫系统不但有免疫抑制作用,防止自身免疫病;而且有免疫监视作用,预防肿瘤免疫逃逸。随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以一种整体性来发挥作用,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极其相似。"扶正治癌"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另一方面能够调控免疫编辑,从而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阻止免疫逃逸预防癌症转移的发生。以下将从几方面探讨"扶正治癌"通过免疫编辑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肺癌发病与免疫调控紊乱的关系、"扶正治癌"的优势、"扶正治癌"调控免疫编辑等。  相似文献   

4.
复发转移是导致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干预措施。田建辉团队基于“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融合现代肿瘤学的研究,提出“正虚伏毒”为肺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其中“伏毒”指 的是肿瘤病人体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包括静止期癌细胞。静止期癌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且可以逃避机体免疫 清除,激活后会造成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徐宏喜课题组率先提出可以通过抑制静止期癌细胞激活预防肿瘤的 转移和复发,建立了一系列体内外的研究模型,并发现了抑制静止期癌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子机理和活性先导化 合物。静止期癌细胞的研究将为预防肺癌转移复发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转移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场”指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而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中医认为,癌毒侵袭转移与护场不守有关。护场的微观基础为免疫微环境,能识别和杀伤癌变细胞,而免疫逃逸在促进肿瘤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护场”理论,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分析宫颈癌转移病机,正虚毒盛护场不守,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进而发生转移,并提出从清除癌毒、固护护场以及先安未受邪之地三方面进行干预,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宫颈癌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肿瘤免疫编辑假说描述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并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以及免疫逃逸三个序贯的阶段。中医学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最重要的基本病机,并以此指导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治法的临床运用。应用肿瘤免疫编辑假说,将正气与免疫功能、病邪及癌毒与肿瘤细胞联系起来,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全身不一定虚,局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所指导的治法由"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拓展为"匡扶病灶中的正气及靶向以毒攻毒"。尝试对"正虚邪实"及其治法进行拓展,可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多因素的网络调节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薛娜  林洪生 《中医杂志》2012,53(21):1801-1804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免疫编辑理论的提出使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清除功能,从而消灭和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肿瘤细胞产生“筛选”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向恶性程度的分化和进展,而肿瘤细胞也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重塑作用,进而改变机体的免疫环境;中医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还可以打破机体免疫耐受,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能.  相似文献   

8.
戴义宁  李慧杰  李秀荣 《中医杂志》2023,(22):2275-2281
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具有免疫抑制、缺血缺氧、代谢重编程、炎症浸润等特征,为肿瘤细胞的定植、恶变和迁移提供了条件支持。中医学认为阳气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提出由阳气异常所形成的“伏阳”状态与肿瘤微环境高度相似。伏阳失护,导致正向免疫减弱,病邪侵入,积聚始生;伏阳郁遏,造成微循环障碍,脉络不通,气血闭阻;伏阳生浊,聚集异常代谢产物,浊邪蓄积,搏结成瘤;伏阳化火,介导“炎-癌”转化,火热炽盛,癌瘤恶变;伏阳成毒,促成预转移龛,正虚毒结,癌毒流注。结合“伏阳”理论及现代研究,总结提出以“温阳益气以固本、通阳行气以祛瘀、助阳化气以除弊、疏阳开郁以散火、扶正清源以截毒”之法对肿瘤微环境加以干预,以期为中医药重塑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进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健脾化瘀中药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归宿取决于肿瘤细胞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障碍.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而产生免疫逃逸.健脾药物可提高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化瘀药物可改善肝癌局部微环境紊乱状态,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健脾化瘀治疗可治理肝癌患者微环境,纠正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0.
提出并验证"正虚伏毒"为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癌症转移发生中存在"正气"与"伏毒"交争的过程,即"正胜则毒伏不作、正虚则毒出为病",其实质是癌细胞与宿主抑癌力量之间的博弈。实体瘤根治术后残余癌细胞(如循环肿瘤细胞、播散肿瘤细胞、休眠肿瘤细胞等)潜伏于体内处于休眠期或静止期,待正气亏虚时(即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效率下降时),癌细胞从静止期进入增殖期而导致临床转移事件的发生。因此,从形、气、神层面全面调护患者正气是预防癌症转移发生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癌毒”的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癌毒"相关文献的客观整理,从癌毒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与正虚的辨证关系等方面,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癌毒的性质主要包括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几个方面;邪毒内结导致肿瘤的发生,癌毒流散引发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与此同时,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癌毒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归纳出癌症各个阶段的治疗原则,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方法,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机体免疫功能在控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具有清除和防御能力。参与肿瘤清除和防御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T及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抗体、补体、与细胞素等。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杀伤新生的肿瘤组织而抵御肿瘤的产生。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下降,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素以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等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免疫系统足够强大的时候,肿瘤细胞被全部杀死,防止肿瘤的产生。如果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不能全部杀死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和肿瘤相互作用进入相持状态,则称为免疫均衡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全球首位,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晚期带瘤生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本课题组创新提出“虚-寒-毒-闭-衰”五期演变,“郁”贯穿始终,癌毒是核心的中医辨证体系。“五期演变”理论是基于“病证结合”对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生理病理状态的总结,该文深入剖析了其生物学基础,提出“虚”重在肿瘤免疫编辑失常,逃避清除;“寒”契合于肿瘤微环境代谢重编程;“毒”表现为肿瘤微环境诱导的癌细胞干性化特征;“闭”与肿瘤新生血管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密切相关;“衰”主因代谢主导权易位所致恶液质;“郁”实质属于激活应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肿瘤进展。同时总结提出扶正调衡重塑肿瘤免疫编辑,恢复正向免疫调控“虚”;益气温阳修正肿瘤代谢编程避免“寒”;解毒扶正逆转肿瘤细胞干性抑制“毒”;豁闭清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EPR效应来开“闭”;燮理阴阳从而减缓代谢主导易位,改善无效循环避免“衰”;解郁调气解除神经内分泌应激,防止肿瘤演变疏解“郁”的治疗法则,并佐证以效验方剂,为建立临床防治新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免疫逃逸是促使肿瘤恶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对肿瘤细胞自噬、凋亡、微环境、能量代谢、放化疗抵抗等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基于免疫逃逸的免疫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向,因此,明确免疫逃逸在肿瘤发展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寻找特异性靶点的免疫疗法,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抗肿瘤的免疫疗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抗原的识别及改善外周免疫等方式,干预肿瘤免疫逃逸途径,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如今,从免疫逃逸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较少,因此,阐述免疫逃逸对肿瘤发展阶段的影响和中医药干预免疫逃逸治疗肿瘤的现状,为中医药免疫疗法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稳态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肿瘤间质细胞和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密不可分。随着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发生发展,最终的结果便是出现肿瘤的转移。用中医理论解读肿瘤的转移过程,其实是正与邪相争的过程,也是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被打破的一系列恶性循环过程。《内经》将转移称为"传舍"。传,即传播、扩散,指癌毒脱离原发部位发生播散;舍,即居留,指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部位,完成转移。传舍包  相似文献   

16.
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二者交互作用严重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抗原的呈递、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免疫检查点蛋白的降解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正向或负向调节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中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Ⅰ型干扰素(IFN-Ⅰ)先天免疫传感途径的激活来抑制其免疫原性并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扩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而自噬抑制则可通过降低M2型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识别,从而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单方面调节自噬或者改善肿瘤免疫层面已有系统研究,而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仍缺少系统阐述。该文通过对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性、中药调控自噬干预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曾普华 《陕西中医》2021,(8):987-990,1137
炎症被视为肿瘤的第七大生物学特征,而肿瘤被称作“永不愈合的伤口”。炎性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诱导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还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新生、代谢重编程等过程,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及恶液质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癌毒与痰浊、瘀血、热毒相互滋助、互为因果,胶结留着于至虚之处而发为肿瘤。癌毒窃夺精血、损耗正气,使机体出现“虚劳”之候,体现了肿瘤恶液质 “癌毒致虚” 的病机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炎性微环境在肿瘤恶液质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探析其与中医学“癌毒致虚”病机理论的相关性,为“癌毒致虚”治疗肿瘤恶液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与细胞免疫及中药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隔器官的病理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是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双方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决定它是否有能力完成转移的各个步骤 ,即细胞膜表面的黏附能力、转移能力、细胞所释放的某些酶及抗原性物质等 ;另一方面是由机体 (宿主 )的内环境决定是否接受转移来的肿瘤细胞 ,即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决定了肿瘤的转移特性是否表现[1] 。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癌细胞 ,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这一事实已得到公认。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书臣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临证经验。根据肺癌患者不同阶段气、血、痰、毒、虚的变化特点,辨别虚实,病证结合。肺癌病变局限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尽早解毒消癥化积,防止毒邪内陷扩散;发生转移时,力求内守正气,平衡阴阳,与邪毒共生;手术切除肿瘤后,当培补元气,清除余邪,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0.
赵凡  尹刚  谭峰  温芳  瞿融  唐德才 《中医杂志》2024,(9):898-903
肿瘤细胞黏附异常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其中肿瘤细胞的同源黏附减弱、异源黏附增强是导致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慢性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联动调控肿瘤细胞的同源与异源黏附而加剧肿瘤转移。结合中医学和西医学对肿瘤转移的认识,认为中医理论中“气机郁滞、癌毒传舍”病机与慢性应激触发的肿瘤细胞黏附异常具有高度关联性,气机郁滞与慢性应激及其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关系密切,癌毒传舍则从中医学角度阐释了肿瘤细胞黏附异常而致肿瘤转移的机制。调气解毒方药可通过调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细胞黏附”的关键环节达到改善慢性应激并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