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模型大鼠行为学能力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四关”组穴的协同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的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太冲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阻术后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及孤养法造PSD模型。治疗组大鼠分别使用电针“四关”、合谷、太冲穴治疗,30分钟/次/日,连续21天。采用糖水试验、敞箱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下丘脑区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E )、多巴胺( dopamine, DA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结果(1)造模后,SD大鼠行为学指标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减少(P〈0.01);(2)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的敞箱试验数据高于模型组(P〈0.01),且太冲组直立次数治疗后与空白组无差别,而合谷组基本无变化且治疗后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治疗三组糖水消耗比逐步上升,且合谷组治疗后达到了与空白组无差别的水平(P>0.05);(3)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太冲组的NE、5-HT含量又明显高于四关组(P〈0.05),而合谷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低于四关组及太冲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及太冲穴均能显著增加P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的增加有关;但四关穴治疗该病的协同效应并不突出,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PSD 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除MCAO组外,其余大鼠于MCAO造模成功7 d后予以孤养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应激(CUMS)方法建立PSD模型。其中电针组予以电针“四关”组穴治疗,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溶液2.33 mg/(kg?d),对照组、MCAO组、PSD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干预21 d。于干预第1、7、14、21天进行糖水实验,干预第22天,处死大鼠取脑,采用RP-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HT、NE、DA水平。结果与PSD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治疗第7天[(51.09±3.68)%比(38.97±4.07)%]、第14天[(68.25±4.69)%比(39.64±4.49)%]、第21天[(41.56±2.12)%比(41.56±2.12)%]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1 d,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526.31±54.41)ng/g比(221.56±39.57)ng/g]、NE[(244.93±44.57)ng/g比(129.27±11.68)ng/g]、DA[(86.80±14.64)ng/g比(44.22±7.60)ng/g]水平较PSD 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可改善PSD大鼠快感消失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地黄饮子对卒中后抑郁大鼠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与5-羟色胺2A受体(5-HT2AR)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地黄饮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每笼饲养5只外(雌雄分开),其余各组均采用单独饲养法,每笼饲养1只.卒中后抑郁模型建立成功后,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mL蒸馏水、盐酸氟西汀(1.8 mg·kg-1)和地黄饮子(按生药)450,150,75 mg· kg-ig,1次/d,持续用药至行为学检测.在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卒中后抑郁大鼠5-HT1AR与5-HT2AR mRNA水平进行观察.结果:大鼠海马5-HT1AR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组(1.12±0.16)比较,模型组(0.23 ±0.13)有显著性差异(P<0.01);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0.76 ±0.13,0.75 ±0.1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海马5-HT2AR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1.13 ±0.12)比较,模型组(2.21±0.21)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1.21±0.21,1.25 ±0.26),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能是通过上调5-HT1AR mRNA、下调5-HT2AR mRNA在海马区的表达,达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马嘉泽  陈鹏  张加敏  丁康  周惠芬 《针刺研究》2022,(12):1101-1106+1112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下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阳性药组予6 g/kg乳果糖灌胃治疗,电针组电针“中髎”“下髎”,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干预14 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受体(5-HT4R)、色氨酸羟化酶1(TPH1)、5-HT转运体(SERT)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及粪便中SCF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粪便含水率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及5-HT4R、TPH1、SER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血清SP含量降低(P<0.05),VIP含量升高(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激酶类家族 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电针四关穴治疗PSD时的抗抑郁机制,并探索四关穴的治疗中两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及太冲组。除空白组外,余大鼠均予PSD造模,空白组及模型组不做针刺,余组均电针相应穴位治疗,连续3周。通过多次糖水消耗实验及敞箱实验观察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BDNF及TrkB含量。结果 ①PSD造模后,各组大鼠糖水消耗比、穿行格子数、竖起修饰次数等行为学均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 < 0.05);②治疗后各组大鼠敞箱实验穿行格子数,四关组高于模型组(P < 0.05);合谷组在21天高于模型组(P < 0.05);太冲组在14天高于模型组(P < 0.05),第21天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P > 0.05)。③治疗后敞箱实验竖起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比变化均为:四关及太冲组均高于模型组(P < 0.05),合谷组与模型组比无明显差异(P > 0.05)。④与模型组比较,四关组、太冲组及合谷组BDNF、TrkB阳性细胞数均增高(P < 0.01),合谷组BDNF、TrkB阳性细胞数少于四关组(P < 0.05)。结论 电针四关能显著改善PSD大鼠行为学指标,在提升敞箱实验穿行格子数时,合谷穴及太冲穴起到协同作用,在提升敞箱实验竖起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比时,太冲穴起到主要作用;电针四关改善PSD大鼠行为学指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DNF、TrkB蛋白表达,进而改善神经元生存、发育及功能有关;四关穴治疗PSD时的协同作用得到部分体现,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针法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转运体(5-HTT)、5-HT 1A受体(5-HT_(1A)R)、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NEα_2R)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mg/kg)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及双侧"神门""太冲"穴针刺20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d。观察大鼠行为学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脑皮质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γ-氨基丁酸(γ-GABA)、谷氨酸(Glu)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_(1A)R、NEα_2R蛋白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PSD模型大鼠大脑皮质5-HT、NE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中5-HTT蛋白表达降低,大脑皮质Ach、γ-GABA、Glu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中NEα_2R、5-HT_(1A)R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针刺组脑皮质5-HT、NE、5-HTT蛋白表达升高(P0.01),Ach、γ-GABA、Glu、NEα_2R、5-HT_(1A)R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解郁安神针法能明显改善PSD大鼠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是上调大脑皮质5-HT、NE,下调Ach、γ-GABA、Glu表达,促进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敏感性,抑制NEα_2R、5-HT_(1A)R表达。  相似文献   

7.
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京京  孟宏  文娜  姜亨圭  图娅 《针刺研究》2004,29(2):130-134
目的 :观察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变化以及电针“四关”穴的调整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四关穴组及电针它穴组。应用慢性束缚加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因素造模。采用旷场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和力竭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 ,并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及针刺的防治作用进行评定。结果 :复合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出现体力下降及抑郁样行为 ,电针“四关”穴可改善这种抑郁样表现 ,并能对抗体力的下降。结论 :电针四关穴能够明显防治应激所致的慢性疲劳 ,改善体力活动 ,对抗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8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均下降,5-HT浓度升高,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使抑郁患者5-HT含量升高,和PSD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头三神、四关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头三神、四关穴,调以疏密波,通电30分钟,每日1次;药物组给予口服西药百忧解,每天20mg,与早饭同服。连续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症的疗效比较,电针组总有效率91.铴,优于药物组的68.6%。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比较,电针组总有效率88.6%,优于药物组的80.0%。所有结果经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头三神、四关穴治疗PSD优于药物组,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指脑卒中后伴随抑郁症状的出现,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但在其运用中仍存在部分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而在运用SSRIs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除了能起到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抗抑郁治疗的增效作用外,还可以对药物起效延迟及用药带来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
针刺“四关穴”能通达经脉原气、调整内脏功能,两穴配合使用,相互协调,有疏风和络、调和脾胃、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振奋阳气之功效。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的方法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四关”穴组血清IL-1β和IL-6含量。结果:模型组IL-1β和IL-6含量明显升高,电针“四关”穴可使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6的含量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电针“四关”穴能明显降低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6的含量,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抑郁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色胺1A受体(5-HT1AR)的变化,研究中药颐脑解郁方对脑出血后抑郁的干预机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5-HT1AR的表达变化及以西药百忧解为对照,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海马CA3、扣带皮质、隔核内5-HT阳性细胞表达减少,颐脑解郁方和百忧解均增加海马CA3、扣带皮质内5-HT阳性细胞内蛋白表达,减少5-HT阳性细胞在下丘脑表达;模型组大鼠海马CA3、隔核、下丘脑5-HT1AR阳性细胞表达较正常增加,百忧解和颐脑解郁方均可增加海马CA3区、扣带皮质5-HT1AR阳性细胞表达,但百忧解减少隔核、下丘脑内5-HT1AR阳性细胞表达,颐脑解郁方减少下丘脑内5-HT1AR阳性细胞表达。结论:中药颐脑解郁方可以通过增强5-HT阳性细胞的蛋白表达,调节不同部位5-HT1AR细胞功能起到改善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等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中5-羟色胺(HT)受体(R)亚型5-HT 1 AR和5-HT 2 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颈段组、足三里-阳陵泉腰段组,每组8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各30 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颈段(C1-C4)、腰段(L1-L3)脊髓5-HT 1A和5-HT 2A受体亚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或“合谷”-“内关”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颈段脊髓中5-HT 1 AR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5-HT 2 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脊髓中5-HT 1 AR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5-HT 2 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5-HT 1 AR和5-HT 2 AR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颈段脊髓中5-HT 1 AR mRNA表达、上调5-HT 2 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Qiao LN  Yang YS  Wang JY  Gao YH  Han YJ  Chen SP  Ji CF  Liu JL 《针刺研究》2011,36(6):391-396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等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中5-羟色胺(HT)受体(R)亚型5-HT 1AR和5-HT 2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颈段组、足三里-阳陵泉腰段组,每组8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各30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颈段(C1-C4)、腰段(L1-L3)脊髓5-HT 1A和5-HT 2A受体亚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或"合谷"-"内关"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颈段脊髓中5-HT 1AR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5-HT 2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脊髓中5-HT 1AR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5-HT 2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5-HT 1AR和5-HT 2AR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颈段脊髓中5-HT 1AR mRNA表达、上调5-HT 2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ACTH、Cort的影响。方法:将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以电针心包经穴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非经非穴假针刺假电针疗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以HAMD-24项量表及SDS量表评定抑郁状况,通过血清ACTH、Cort含量观察对HPA轴的影响,比较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起效机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HAMD-24项量表及SDS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CTH、Cort含量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24项量表及SDS量表评分显著较低,ACTH、Cort含量显著较少且HPA轴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穴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较好,可能与调节血清ACTH、Cor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模型组不接受任何刺激,电针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电针治疗,药物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予百忧解灌胃。各组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内BDNF及5-T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大鼠外周血清当中BDNF与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处于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 <0.05),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时间比明显增加(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更高(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BDNF、5-HT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TH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中BDNF与5-HT的表达都要稍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DNF、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HT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BDNF及5-TH含量显著降低,而电针和抗抑郁药均可以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内及外周血清内BDNF及5-TH含量,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及行为活动,且电针效果更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对5-HT、NE含量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采用经典的线栓大脑中动脉阻塞法造模,加用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建立大鼠PSD模型.造模成功3d后,予以药物干预,实验周期为21 d.末次给药后,测量大鼠体质量,进行蔗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疏肝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肝解郁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变化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包括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大便干结、震颤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Hcy、TNF-α、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BDNF、NGF、DA、5-HT、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HAMD、SDS、ADL、NF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HAMD、SDS、NFDS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AD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 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能降低卒中后抑郁程度,提高NE、5-HT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肝俞"穴对抑郁型胃溃疡的治疗机制。方法:旷场试验后选择合格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俞组、非经非穴组。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症合并醋酸烧灼胃溃疡大鼠模型。肝俞组采用电针"肝俞"穴,非经非穴组采用电针脐旁开2.5cm非经穴点,直刺6mm,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6d,中间休息1d,共治疗13d。旷场试验检测大鼠活动状况,Guth法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胃窦黏膜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和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水平和垂直运动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而治疗后肝俞组水平和垂直运动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胃溃疡指数、胃黏膜和下丘脑中SP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肝俞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海马5-HT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肝俞组海马5-HT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加(均P0.01)。以上各指标,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肝俞"穴可以同时缓解抑郁状态和胃溃疡损伤程度。这可能是电针对脑肠肽表达影响的结果;电针"肝俞"穴通过对中枢内SP、5-HT表达量的影响而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索电针保护结肠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d。在造模同时,药物组按1.8mg/kg给予氟西汀灌胃,1次/d,连续21d;电针组取"合谷"和"太冲",频率为1.5~2Hz,疏密波,电压9V,电流强度1~3mA,留针20min,1次/d,连续21d。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GSH-Px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活性、NO含量增加,GSH-Px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药物可降低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提高结肠组织中GSH-Px的活性(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具有保护抑郁状态下大鼠结肠组织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