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发生在卒中后出现的一系列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通督醒神理论是基于督脉与脑的相关性所提出的通过针灸督脉上的穴位,使精血上充于脑,从而起到醒神开窍作用的一种理论方法。本文从督脉的循行和功能特点出发,阐释通督醒神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其指导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上星与百会同属督脉,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其主干循行沿脊内由下而上,入络于脑。其分支一条与冲任二脉同起胞中,贯脊属肾;一条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目内眦,行至额前,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循旅络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为元气之始。取督脉之穴,可使督脉精气充盛,督脉气盛则元气充盛,元气充盛则身体有神。百会穴位于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人脑,上巅与肝经相会,且督脉与冲任二脉同出一源,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息风,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相似文献   

3.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督脉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脉痹阻是中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脉为联系脑和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在临床治疗上,疏通督脉可醒神开窍,促进脑髓修复,从而恢复脑髓对人体生命活动功能的总体调控。  相似文献   

4.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之意。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因为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之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人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眈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督脉“为阳脉…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光鼎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脑络瘀阻、本虚标实,中药治疗以醒神开窍活血汤为主方,针刺治疗主取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督脉穴为主,以养心调神、行气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6.
颈针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胜 《陕西中医》1994,15(2):69-70
本文简述了颈针疗法的取穴和操作方法,对颈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枕神经痛、顽固性失眠、阳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颈针穴区有督脉、膀胱经、胆经等经络循行,通过经络与脑、肾、肝等的联系及多穴刺法的协同作用,起到化痰利窍、醒神通阳、通络止痛、解郁安神、补肾壮阳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理、法、方、术”四个方面对“通督启神”针法进行系统总结。五脏功能调达是脑府得以充盈的根本,而督脉作为沟通“脑”与“五脏”联系的桥梁在治疗神志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脑神-督脉-五脏神之间的密切关联 ,以通调督脉、调理五脏为手段,“启神”为目的,将“治神”理念贯彻神志病诊察、治疗、调养全过程。“督脉”经气顺畅,“五脏”功能调和,髓海得养,神机得启。通过对李志刚教授治疗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再探讨,为针刺治疗神志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餮同道。  相似文献   

8.
倪光夏教授根据脑神和阳气在痿证治疗中的作用和"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提出醒神通阳的治疗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将传统经络腧穴学理论与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醒神通阳针刺法,在治疗痿证时以醒神方(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等)、通阳方(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为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加减,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总结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心身疾病的诊疗思路及操作要点。庄教授认为本病可细分为“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前者以调节脑神为要,主穴取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随症佐以素髎、水沟、申脉、照海、合谷、太冲等;后者以改善原发病为主,辅以调神(头部督脉排刺)。穴位组方从脑神立论,尤重督脉,同时强调调理脏腑、疏通气血。针刺得气后施以导气同精法,并配合耳穴贴压或火针患处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疗效明确?其中“通督调神”法是以神-脑-心-肾-督轴论为核心的一种针刺方法?“督脉、心神、元神”是不寐致病的核心因素?督脉痹阻、元神失和、心神不宁为不寐的病机关键?本文从“督脉”与“神”和不寐的生理关系着手?探讨“通督调神”在不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现代医学角度证实“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临床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为该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醒神”与“开窍”是急症治疗中常出现的概念。有关医籍对其解释大同小异,较一致的是:“醒神”即“开窍”,是治疗神志昏迷的方法,将二者的关系视为同一关系。笔者认为:“醒神”属治则,“开窍”为醒神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临证常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身柱到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并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五脏之热证”,常获意外之效果。现介绍如下。1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有从背腧取穴而治疗脏腑疾病的记载。其中选取背部腧穴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共有2种:①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素问·刺热论》云:“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即第三胸椎到第七胸椎脊突下间的5个腧穴——身柱、神舍(笔者取名)、神道、灵台、至阳作为治疗用穴,来分别治疗“五脏之热”证,笔者命名为“督五腧”。②《灵枢·背腧》中记载的“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背夹脊相去三寸所,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此种选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方法临床报道较多,笔者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失语作为脑卒中主要后遗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障碍。中医形神思维贯穿于卒中后失语诊疗全程。中医之形通常是指脉、筋、肌、骨、皮五体,神是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而语言为人类独有的高级皮层功能,主神机变化,故属“神”的范畴;“言为心之声”“脑之为言在”“肾为声之根”,督脉为沟通心、脑、肾的中心环节,故脑、心、肾、督脉均为语言的载体,属“形”的范畴。“脑髓败坏,神机失用”是卒中后失语的关键病机,其发病机制为形神共损,治疗强调形神同调。文献记载督脉闭阻是引发“脑髓失养,神机失用”的使动因素,“肾—督脉—脑心轴”沟通传达“精”以达醒“神”,其机理与现代医学所述脊髓参与支配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契合,可通过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翻译、加工、转运及分泌过程,表达神经可塑性。因此,基于形神思维探讨从督论治卒中后失语,对丰富理论内涵和提升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述“形神共调”在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发现头部穴、督脉背部穴、夹脊穴是调神的主要穴位,痉挛肌局部及其拮抗肌穴位则为调形的主要穴位,认为调神与调形相结合、穴位与刺法相结合,可凸显“形神共调”理念,提高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应用价值,提出针灸临床应多关注恢刺、关刺等经典抗痉挛刺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娄必丹教授认为,神志疾病主要责之心脑,心脑功能失常则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儿认知障碍的主要病机。目前,临床治疗ASD多单纯选用头针,娄教授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提出宁心调神针刺方法。该针刺方法选用心经之神门、通里、少海及心包经之内关、大陵以宁心调神,聪脑益智,头部选用督脉之百会、印堂、神庭,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和本神穴(与神庭穴组合为“智三针”穴组)以通督调神、醒神益智。  相似文献   

16.
报道庄礼兴针药结合治疗发作性睡病验案1则。本例患者病机为脾虚湿困,神机不用,针灸治疗以调神针法为主,取头部督脉为主的腧穴通督醒神,循经取穴以养心安神,配合远端取穴以调补气血;中药以"醒脑开窍,健脾化湿"为治则。针药结合,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相比普通型失眠,顽固性失眠病程久、病情重、病因病机更为复杂,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均造成严重的损害。梁繁荣教授熟读经典,并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仍在于“阴阳不和,神气失守”,其治疗贵在通达,阳气得以通达则阴阳得和,神气得守,故梁教授总结治疗经验并形成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通阳调神针法。针法强调“通阳得理以阴阳平秘,调神得安以寤寐顺时,辨证取穴以补泻得当”;在手法选择上,除毫针针法外,亦多选择梅花针、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以加强治疗效果;在穴位选择上,除辨证取穴外,亦着重背部阳经穴位、敏化穴位及局部调神穴位的选用。  相似文献   

18.
“醒神”、“开窍”是中医急症治疗学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有关书籍(包括某些辞书)对其解释大同小异,较一致的是:“醒神”即“开窍”,是治疗神志昏迷的方法,将二者的关系视为同一关系。笔者则认为:“醒神”属治则,“开窍”为醒神的治  相似文献   

19.
杜娟  阮志忠 《河南中医》2021,41(1):76-78
针灸治病强调调神治神,常取心经之原穴神门调补心神,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祛邪安神;取头部督脉之百会、神庭、四神聪穴通调督脉,健脑益髓.在针刺调神的同时重视调气,常取合谷、太冲穴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合谷、太冲穴等调神导气止痛.治疗颈腰椎疾病,取百会、神庭等督脉穴调神导气止痛;治疗带状疱疹时,取百会、四...  相似文献   

20.
吴海标 《中国针灸》2021,(5):537-540
介绍韦立富教授应用朱琏学术思想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思路和经验.痉挛性斜颈的主要病机是阳气不通,筋脉失养,以“通阳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局部选用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阳经腧穴,远部取督脉腧穴、四肢相关阳经的合穴和“四关”穴.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朱琏抑制型针法,讲究得气,常局部配合熨热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