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迪  乔海法  王强  刘鹏  许磊  王渊 《中国针灸》2023,(3):265-268
基于疼痛的3个维度(痛感觉、痛情绪和痛认知)探讨针刺治神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痛感觉与形质相关,痛情绪与七情相关,痛认知与五脏之神相关,疼痛的3个维度相互影响。针刺通过“调气以治神”和“治神以调气”两种途径,综合作用于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实现对疼痛的全方位调节。  相似文献   

2.
慢性神经性耳聋为五官科常见疾病,因其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运用脏腑经络推拿手法,从心肺切入,以“五神—五脏—经络气血”轴为出发点,使五神归序,五脏安定,气血通调,达到“形神一体”,从而缓解或治愈耳聋。从心肺论治慢性神经性耳聋,为临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杜耀文  王珑 《陕西中医》2024,(3):369-372
形神一体是人的基本特征,内则为神,外则为形,形神相倚密不可分。形神的联系建立在五脏藏神的基础上,脏气平和、不盛不虚是神志安而不乱的根本。此外,五脏与六经表里沟通,生理相因,病理相传,六经经气疏调才能保证五脏之气畅达。然人的七情过激、饮食不节或过于烦劳,会直接导致六经气机逆乱,日久必内传脏腑致脏气不调,引起神志不安,发生各种精神情志疾病。郁证是其中之一,其症状特点不仅涉及“神伤”,更包括诸多“形坏”,是形神共病的典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常涉及五脏失调、六经紊乱,临床诊治十分棘手。故在其治疗中应突出整体观,从形神一体、五脏协同、六经一气三个层面总体把握,利用针刺内调脏腑、外通经络的特殊作用,主取五脏背俞穴,直调五脏之气,又能通太阳经,同时取少阳经之外关,阳明经之合谷,厥阴经之太冲,少阴经之神门,太阴经之三阴交等各经调气安神之穴,则五脏六经皆顾。考虑其兼证、变证繁多,根深难拔,辅以膻中、百会、丰隆,强化全方理气化痰安神之功,实现形神并调。诸穴相配而刺,可使五脏六经之气机条畅,形与神俱,郁证自愈。  相似文献   

4.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抑郁、胃肠道症状等非特异性表现并存的身心疾病。中医强调“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与纤维肌痛综合征形、神共病的症状和病理机制相吻合。正气不足与外邪侵袭致气血瘀滞或生成不足,“形”损而痛;气血是神的基础,气血亏虚或瘀滞日久进而出现失眠、抑郁、认知功能异常等“神”伤的表现;七情过极,出现气血运行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形”的不适。形、神损伤互为因果。肝具有调节气血和畅达情志的作用,在体合筋。肝郁气痹、肝血不足则筋痹、情志异常,百症丛生,因此肝是纤维肌痛综合征形神相因致病的核心脏器。治疗当重视形神同调、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5.
尹沫淋  杨江 《江苏中医药》2023,55(12):22-25
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点的疾病。“形神合一”观认为,作为先兆的感觉异常是患儿“神机”改变的重要体现。在以“五脏-五官-五体”为核心的感觉系统基础上,五脏“神机”的变动被认为能够造成五官、五体感觉的异常,从而导致抽动。因此,在治疗感觉性抽动时,应注重以“调神”为主。通过养心安神、宁肺藏魄、调脾定意、平肝宁魂以及滋肾固志,调节五脏“神机”,缓解五官、五体的感觉异常,从而治疗抽动障碍,发挥“调神”以“摄形”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对人自身认识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甘淳临床专注研究功能性胃肠病诊治几十载,在“形神一体观”影响下,倡导“调形以治神,调神以治形”的治疗法则,遣方用药上又以调脾胃、肝、心、肾为主,并喜采用心理干预、言语开导之法,以循循善诱而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止痛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调神止痛法痛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gg症。“痛”是人的主观感觉,受情绪、生理及精神活动影响,是人体对疼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内经》云“心寂则痛微”。通过调神可以起到“心宁神明,意通经通,神达痛止”的作用。(取水沟、舌下为主。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医核心概念“神”,探讨调神止痛的理论机制,并从针刺治神、推拿安神、导引凝神三方面讨论疼痛与负性情绪共病的中医治法,以期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深化对疼痛与负性情绪之间关系的认识,明确治神在疼痛与负性情绪共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醒神调神法在痛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痛证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其中以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症状严重,患者因疼痛困扰,处于极度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状态中,甚者有自杀倾向。以往针灸治疗这些以疼痛为主的疾患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治愈率并不理想。笔者总结过去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在针灸名家医案的启迪下,发现醒神调神法在痛证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现简述如下:1 醒神调神法及选穴操作  《灵枢》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强调醒神调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临床上通常选取上星、百会、印堂、人中来达到醒神调神、镇静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舌咽神经痛(GP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神经性疼痛,以舌咽部和耳内呈刀割样的剧痛为特点,发作时可能会伴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杨骏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咽喉,病因内外皆有,不通则痛为关键病机,以形神并调、通络止痛为主要治则。杨教授临证选择下颌区域局部阿是穴、翳风、颊车针刺以缓急止痛,调形治标;选风府、百会、印堂、水沟针刺以宁心调神,使神安痛减,调神治本;同时辨明经脉,主次结合,配穴选取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腧穴以整体调节、畅达气血,且常联合电针、中药等法,杂合以治。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各种病证病理机制的总概括,不“荣”也可导致疼痛,即“不荣则痛”,但“不荣则痛”之病机仍离不开“不通则痛”,两者可相互转化,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五脏藏神”理论认识小儿自闭症,并探讨运用振腹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思路。振腹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是以振法为主要操作,辅以通任脉、分胸腹阴阳、摩揉腹部、推腹及拿腹等操作的一套手法。该手法以“补养并调和元气运动”为纲,结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通过御气、调脏、调形来实现调神的目的,有效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睡眠质量、脾胃运化、语言功能和刻板行为等,从而达到脏和神安之效。  相似文献   

14.
痛情绪是指由疼痛引发的焦虑、抑郁、厌恶、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是影响疼痛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痛情绪常与痛感觉相互依存,常常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针灸可通过多途径、多维度、多层次有效减轻疼痛,缓解痛情绪。大脑边缘系统是管理疼痛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针灸对痛情绪的调节可能与边缘系统有关。基于大脑边缘系统各脑区在痛情绪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现对其参与针灸改善痛情绪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缓解痛情绪的机制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诊治与预后中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赵琰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属于形神共病,指出“五脏虚损”与“气血痰火郁”是该病的病机关键,当以补虚开郁、形神同调为治疗原则,补不足,损有余,杂合以治,内外同修贯穿诊治全程。本文总结赵琰对更年期综合征形神同病的认识与诊疗经验,以扩充该病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总结介绍粟漩教授基于形神一体理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经验。粟漩教授认为神机失守, 脏腑气血失常,形体失养,形神分离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主张以调神导气、健运脾胃为法,应用 “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采用针刺、麦粒灸、皮内针进行治疗,使人体形神协调统一,从而气血生化 有源、布散有序,脏腑及筋脉肌肉得以濡养。  相似文献   

17.
“痛者,血气不通之意。”(《本草求真·痛》)。肝具有生化气血脏腑、抵御外邪、协调脏腑气机、和调表里营卫等生理功能,是保障人体气血正常运行的重要脏腑。肝藏血、藏魂,主疏泄、主升降,性喜条达,属木,古人称其为五脏的特使,将军之官,与少阳胆互为表里。而少阳...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与抑郁情绪成正相关.失眠与抑郁症在本质上存在着神志异常的病机交集,是其相关性的核心所在.《内经》认为,神志是建立在五脏气血阴阳的物质基础上而产生,故从形神统一观的病理角度“脏虚五神失舍”与“邪实神难归藏”探讨抑郁症失眠,可作为临床病机分析的主要切入点,为治疗抑郁症失眠提供了辨治思路.而在临床诊治中还应依从形神相依的生理特性,注重心理范畴的调整,从根本上做到身心并治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冯颜庆  李立国  黄志雄  周婷 《河南中医》2023,(12):1905-1909
手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导致“丘脑-皮层环路”和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的改变。该病病灶在脑,内因是脑部气血受损,五脏气机不调,外因是外感六淫之邪客于肌肤。中风病脑络受损致“神伤”,加之气血虚弱、运行失司,经络受阻引起局部麻木不仁等“形伤”,共同形成其“形神两伤”核心病机,治疗应围绕调和气血、形神共调为主。基于“形神共调”理论,常以督脉上头部穴位百会、神庭、脑户为主穴调神定志,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时,以阳明经上五腧穴为主调形体气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形神共调之效。针刺手法采用广德张氏芒针疗法,通过循经透刺,一针多穴,直达病所。芒针透刺选穴:头针调神: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体针调形:合谷透后溪、偏历透曲池、颊车透地仓。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归推拿按摩范筹,推拿按摩在我国源远流长,日渐盛行。推拿按摩对肢体痛症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如对劳损肌肉粘连产生的疼痛,颈椎病肩周炎,以及腰腿疼痛,实施手法治疗后疼痛均能得到改善与消除,有立竿见影之效。运用手法治疗颈腰肢痛效果好,安全绿色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患者乐意接受,所以应将手法治疗颈腰肢痛视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