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因大血管闭塞接受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 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D-二聚体对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16例, 年龄(72.8±13.1)岁, 男性72例(62.1%), 其中无效再通组75例、有效再通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收缩压升高(OR=1.038, 95%CI:1.012~1.065, P=0.0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OR=10.157, 95%CI:3.624~28.470, P<0.001)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平均年龄(63.40±5.70)岁;体检者150例,平均年龄(47.40±7.60)岁;健康志愿者30例,平均年龄(20.30±3.50)岁。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3.12 mmol/L为阳性;SYSMEX CA7000血凝仪测定D-D水平,>0.6 mg/L为阳性。结果 LDL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237,P<0.05);冠心病组与体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L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D水平同时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患者中LDL水平的阳性率为75.3%;而D-D水平的阳性率为97.3%。体检组中LDL水平的阳性率为18%;LDL阳性体检者中D-D水平的阳性率为48.1%;LDL阴性体检者中D-D水平的阳性率为1.63%。结论 D-D的检测可以提高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顾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23-24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的血浆D-D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病程演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体积大小、病程演变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73-75
目的观察新型支架取栓术(Solitaire AB型支架)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拟行急诊新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32例,观察术后脑血管闭塞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 d NIHSS评分,ND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32例脑动脉闭塞患者经过1~3次取栓,30例成功再通,再通率为93.75%。术后14 d 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FMA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结论新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较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总体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示PT/INR、APTT、D-二聚体含量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常规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PT/INR,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NLL组与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细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IN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可认为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急性乙型肝炎(A组,18例)、慢性乙型肝炎(B组,30例)、乙肝肝硬化(C组,13例)、重症乙型肝炎(D组,9例)。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结果 D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C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B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FIB水平低于其他3组,C组FIB水平低于A组和B组,B组FIB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TT、APTT、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正相关(r=0.395、0.398、0.253、0.484,均P<0.05),FIB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负相关(r=-0.209,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有助于评估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蔡恒森  农永栋  卓严光 《广西医学》2014,(12):1731-173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5例,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围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15例患者均能从大脑中动脉取出血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后30 mi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脑血管均无再次闭塞。术后15例患者肢体偏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d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无再次闭塞13例(86.7%),症状好转;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2例(13.3%),且患者肢体、语言、意识障碍等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再通率高,操作简单,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肝癌组,以术后1年内发生复发或转移为预后不良,否则为预后良好。另收集该院同期收治的7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肝良性肿瘤组)和7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癌组、肝良性肿瘤组、对照组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浆D-D、FIB水平,并采用点二列相关系数法分析D-D、FIB水平与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浆D-D和FIB水平比较,肝癌组>肝良性肿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D、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D、FIB水平与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浆D-D、FIB呈高表达,其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检测血浆D-D、FIB水平可为肝癌诊断和根治手术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天鹏  蒋成行  胡升安  胡朝洲 《广东医学》2020,41(21):2205-2208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1例患者为对照组。检验93例患者入院就诊后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照两组间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ABP、D-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5% CI 0.719~0.902,P<0.001)、0.806(95% CI 0.707~0.904,P<0.001)、0.695(95% CI 0.584~0.806,P=0.002)、0.918(95%CI 0.850~0.985,P<0.001)。结论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有临床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7年4月收入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情不同分为动脉栓塞组(A组,n=32)、动脉血栓形成组(B组,n=25)、静脉血栓形成组(C组,n=23).比较3组患者病程以及入院即刻的静脉血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A、B、C 3组病程(h)以及入院即刻的D-dimer(μg/mL)、N(%)水平水平分别为[(40.23±28.58)h;(2.39±1.93)μg/mL;(0.91±0.09)%]、[(65.37±47.14)h;(2.09±1.07)μg/mL;0.76±0.18)%]、[(152.07±62.03)h;(10.43±6.92)μg/mL;(0.71±0.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52、15.271、5.679,P<0.05);A、B、C 3组中,D-dimer水平低于3.0μg/m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4例(75.00%)、21例(84.00%)、5例(21.74%),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7,P<0.05),其中以B组占比最大.A、B两组D-dimer分段水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dimer分段水平占比显著低于A组或者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WBC以及N%三项指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对AMVO的筛查、诊断,以及不同AMVO分型的诊断,且该筛查诊断项目快速、易操作,能够迅速帮助筛查、诊断AMVO,提高医疗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唐敬  赵平  谢吉良  汤国彬   《四川医学》2022,43(7):685-68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并行EVL 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周内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D、FDP、血小板水平、肝硬化类型、肝功能分级等差异。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出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术前D-D和FDP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D(OR=4.411,P=0.007)、FDP(OR=0.670,P=0.042)和急诊手术(OR=0.148,P=0.021)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D-D、术前FDP、术前D-D+术前FDP的AUC分别为0.866、0.754、0.907,术前D-D的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20
目的探讨房颤栓子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房颤栓子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卒中行急诊取栓患者34例(房颤组),其他原因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48例(非房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INR、NIHSS评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TOR)、手术时间、取栓次数、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术后去骨瓣减压、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分析,分析房颤致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房颤组术前NIHSS评分及术前INR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取栓次数均少于非房颤组;两组患者在TOR、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去骨瓣减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非房颤组在术后7 d NIHSS改善总有效率和术后90 d mRS恢复良好率上优于房颤组,但是在细分亚组中均无显著优势。结论房颤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相对较重,动脉支架取栓治疗该类患者效果良好,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近期临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4.
蓝美锐 《吉林医学》2013,34(15):3020-3022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只在凝血、纤溶过程中产生,其水平反映着体内的凝血纤溶状态。笔者发现多种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DIC、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等都可能导致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与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杨凯乐  孙克佳 《河北医学》2012,18(1):102-10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科手术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宫颈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宫颈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组(P均<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随宫颈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Ⅰ期、Ⅱ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显著高于Ⅱb期官颈癌患者(P均<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Δ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P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TPA)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行CTPA,并且在CTPA前1周内行两次D-二聚体监测(两次间隔时间>1d)。根据ΔD-二聚体结果分为ΔD-二聚体>0组与ΔD-二聚体≤0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ΔD-二聚体升高对PE发生的可能性。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ΔD-二聚体>0组150例与ΔD-二聚体≤0组110例;ΔD-二聚体在肺栓塞组的中位数为2960,在非肺栓塞组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ΔD-二聚体>0组在PE中占 41.3%,ΔD-二聚体≤0组在PE中占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D-二聚体>0发生PE的可能性是ΔD-二聚体≤0的2.755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D-二聚体>0组发生PE的可能性是ΔD-二聚体≤0组的2.829倍。在非肿瘤患者中,ΔD-二聚体>0发生PE的可能性是ΔD-二聚体≤0的303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ΔD-二聚体>0组发生PE的风险是ΔD-二聚体≤0组的2.870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D-二聚体>0与PE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关注D-二聚体变化可提高PE的早期诊断率,尤其在非肿瘤患者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熊焰  章敏  张振宇  周雪珍 《当代医学》2014,(23):102-103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尿激酶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结合尿激酶法,第2组采用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法,第3组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的方法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第1组治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61%,第2组治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第3组治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6%,经过3组对比显示总有效能均能达到8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其D-二聚体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水平、血红蛋白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患者的D-二聚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当老年人群的年龄超过60岁之后,其D-二聚体的含量与年龄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女性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的风险性较男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造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发病24 h内再次头颅CT复查,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早期血肿扩大随机分为血肿扩大组(20例)和血肿未扩大组(7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肿扩大组患者中线移位率(35.0%)高于血肿未扩大组(19.7%),血肿扩大组患者血肿形状规则率(45.0%)低于血肿未扩大组(69.7%),血肿扩大组患者脑出血量(19.4±10.1)mL、D-二聚体水平(1.5±0.5)mg/L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13.7±4.9)mL、(0.2±0.2)mg/L.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脑出血量、D-二聚体和血肿扩大密切相关.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会增加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