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现代社会人群中脑小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但与之对应的治疗研究却进展缓慢。在中医络病学中,脑络形态细小,结构上呈网状分布,功能行气走血,滋养脑窍,其和现代脑小血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高度一致,故脑小血管病在中医学中亦可划分为脑络病范畴。通过以清代医家叶桂(字天士)“久病入络”理论为出发点,从正虚邪盛的角度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年老久病,肾精虚损,正气渐衰,脏腑失调而致痰瘀内生,痰瘀邪气客于机体,日久由经入络,阻于脑络,脑窍失养,从而出现认知损害、肢体功能失调等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分清标本虚实。年老体虚,正气不足而致脑络虚损者,重在补肾培元,以益气扶正为本;痰瘀阻络、气血不足而致脑络失养者,重在活血行气,以祛邪通络为标。然而临床中脑小血管病患者往往正虚邪实同时存在,故治疗上当将扶正与祛邪二者动态结合,即将补肾益气扶正药物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药物相配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动态辨证以调整双方药物用量,标本兼顾才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3.
《丹溪心法》首次基于痰瘀致病理论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见解。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的基本病机,其根柢在于正气内虚,气机不畅。文章基于“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理论释义阐新,以“痰瘀”为出发点探讨肺癌脑转移辨治法则,并提出“扶正调气,升清降浊治其本,化痰祛瘀,通络解毒清其源”的论治思路,结合临床验案实例分析,证-法-方-药环环相扣,浅析肺癌脑转移的疏调之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李虹 《中医研究》2015,28(1):36-38
"脑心同治"的提出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虚标实、久病入络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络脉瘀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其实质是虚、瘀、痰并存。在临床上从改善脑和心的供血入手,采用逐瘀通络,益气生血等治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症状多样化,乃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其发病过程有虚有实,实乃毒邪损伤脑络,虚乃气虚脑髓失养,其治疗不外乎祛邪与扶正。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如何恰当运用到中风治疗中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风始发痰瘀生毒、毒损脑络,毒邪炽盛,应先予以祛邪,解毒通络,结合不同证候要素或清热化痰、或化痰通腑;并提出将补气扶正治疗时点前移,以助祛邪;另不容忽视的是中风始发即出现正虚之象,治疗先补气扶正,后再兼祛邪;溶栓后破血耗气致气虚络脉瘀阻及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治疗应益气化瘀通络和补气摄血护络;中风恢复期肾虚不容忽视,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治疗需要重视补肾益髓护脑,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黄汝成教授认为,头痛病主要责之于风、火、痰、瘀、虚等病因病理,致病关键在“瘀”,总为气瘀、血瘀、痰瘀;治当以脾胃为中心,倡导“脑脾同治”。黄教授基于脾与脑经络相通;脾主升清、清阳得养、脑清神聪;脾主运化、气血津液条达、脑窍荣畅;脾主统血、脉行得道、奉养脑窍四个方面构建脑脾同治法的理论基础;治疗以醒脾开窍,行气化瘀;运脾通窍,理气化瘀;健脾益窍,补气化瘀为三大法则。临床中自拟健脾祛瘀方加减治疗头痛,若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阻窍者,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血虚血瘀者,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CSVD-VCI)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CSVD-VC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CSVD-VCI属于中医学健忘、痴呆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涉及虚、痰、瘀、毒等多种因素,可分为脏腑亏虚型、痰瘀阻络型、毒损脑络型等主要证候类型。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就CSVD-VCI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近年来中药单药、复方治疗该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SVD-VC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例痿证 (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 )治验的经过 :原先按传统的辨证论治原则辨证为脾气亏虚 ,精微不布 ,痰瘀阻络 ,施以健脾益气升清、化痰祛瘀通络法 ,效果不明显 ,后结合西医诊断———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 ,确定病变部位在脑 ,根据“脑为髓之海”和肾生髓的中医理论 ,重新辨证为肾精气亏虚 ,痰瘀阻于脑络 ,拟补肾填精、豁痰开窍、活血化瘀法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验案提示 :传统的辨证论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该积极而合理地借鉴、参考西医诊断 ,拓展、创新辨证论治理论 ,使之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0.
脑小血管病属于中医"痴呆""中风病""颤证""眩晕"等范畴,其病因以肾虚为本,兼有全身各脏腑功能的虚衰。机体因虚致实,导致病理产物积聚堆积上犯脑络引起临床相关症状。脑小血管病西医无针对性治疗,中医药早期干预,预防病情进展,达到治未病目的。其治疗强调补肾,需协调周身脏腑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常与宁心、健脾、疏肝、通瘀、涤痰等法合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例痿证(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治验的经过原先按传统的辨证论治原则辨证为脾气亏虚,精微不布,痰瘀阻络,施以健脾益气升清、化痰祛瘀通络法,效果不明显,后结合西医诊断--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确定病变部位在脑,根据"脑为髓之海"和肾生髓的中医理论,重新辨证为肾精气亏虚,痰瘀阻于脑络,拟补肾填精、豁痰开窍、活血化瘀法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验案提示传统的辨证论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积极而合理地借鉴、参考西医诊断,拓展、创新辨证论治理论,使之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2.
健脾益肾祛痰通络治疗小儿癫痫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癫痫系脑络受损,“痰气上逆则头气乱,脉道阻塞,孔窍不通”所致。然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复,则痰源难尽;久病及肾,肾精不足,脑海失充,脑络受损难于修复,故病缠绵难愈。笔者认为,本病虚、痰、瘀至为因果,脾肾虚损是本,痰瘀为患是标,乃本虚标实之证,法当健脾益肾、祛痰通络并举,病作时服,病休时亦服,以求缓缓图治,直至正复病去。文中列有验案两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则有三:醒脑开窍,法重急救;痰瘀并治,法重通络;活血化瘀,法贯始终。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虚""邪""瘀"三者多相互为证,其常见病因为络脉空虚、寒湿客络、湿毒壅络、痰瘀阻络4种。从"络"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随疾病进展将其分为络脉空虚,寒湿入络证;肝肾亏虚,湿毒壅络证;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扶正祛邪为总体原则,温经通络、利湿清络、补气养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5.
何宽其 《四川中医》2001,19(6):24-24
本文介绍了一例瘘证(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治验的经过:原先按传统的辩证论治原则辩证为脾气亏虚,精微不布,痰瘀阻格,施以健脾益气升清、化痰祛瘀通络法,效果不明显,后结合西医诊断-大脑白质多发性硬化,确定病变部位在脑,根据“脑为髓之海”和肾生髓的中医理论,重新辩证为肾精气亏虚,痰瘀阻于脑络,拟补肾填精、豁谈开窍、活血化瘀法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验案提示:传统的辩证论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积极而合理地借鉴、参考西医诊断,拓展、创新辩证论治理论,使之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方出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和瘘证的著名方剂.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药以黄芪生用为君,大补元气,而使气旺血行而瘀去;归尾祛瘀不伤正而为辅;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以佐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络,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效。故原书曰治“固虚致瘀”者。笔者据其补虚祛瘀之原则,将其用于妇科疾病治疗,疗效卓著,现举验案如下。1 崩漏  相似文献   

17.
名老中医袁占盈从医45年,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他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不离"虚""瘀"二字,"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瘀"有血瘀、湿瘀、痰瘀、热瘀、毒瘀,其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并依此制定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治疗大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该治法符合袁老师重视病机辨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51-553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其辨治要点是: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络,病机为肺络痹阻,痰瘀互结。虚、痰、瘀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以通补肺络为大法,主张络虚宜通补,采用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温阳益气,滋阴补肾等治法,善用峻烈、有毒和虫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根据本病具有年迈体衰、脑白质影像学改变、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运动功能低下等临床特征,病机主要为元气亏虚(虚气)、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不同,分别阐述了益气开郁、培元化痰、补气活血、扶正解毒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脑瘤经验。徐教授认为,脑瘤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责之于肝肾阴虚、脾虚不运,实则为肝阳化风、痰瘀阻络;治疗强调辨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补消并进,治以补肾填精、滋水涵木、益气健脾图其本,软坚散结、消痰化瘀、熄风通络祛癌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