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病浅析     
史琳茜 《河北中医》2009,31(10):1559-1560
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后并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症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但因百合病病状复杂,历代医家见解不同,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归纳整理所积累的资料后,对百合病病名、病因病机、病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前景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百合病浅解     
<正>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提出,篇中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证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对于百合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争论,观点始终未能统一。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后,对百合病也略有体会,浅述如下。或虫或虫  相似文献   

3.
杨玥  阳伟红 《河南中医》2011,31(4):313-315
狐惑病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其病机为湿热虫毒内蕴;临床表现主要有咽喉、阴部、眼部损害三方面;在治疗方面虽有经方、各种名医经验、单方专药和各种综合疗法,但都没有非常理想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只有综合中医和西医的各种疗法,才能更好地认识该病,为临床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11,31(8):831-832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属现代医学精神疾病神经症范畴之癔病.病机为阴虚内热.传统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治疗.若辅以针灸与精神治疗,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5.
陈雅琼 《山西中医》2011,27(7):21-21
百合病之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根据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临床表现分析与西医所说的抑郁症类似。  相似文献   

6.
<正>狐蜮病首见于《金匮要略》,是指以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疡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指出:"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尊仲景之说以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蜮病的基本方剂,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虫毒入手。笔者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百合病的组方及分量浅议热病后遗症的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一篇,提出百合病,详细描述了百合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指出百合病在热病发生之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皆可见,说明百合病是热病的并发症、后遗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百合病7个方子的组方、分量及3个临床病例应用,浅议热病后遗的调治,对热病后遗及热病瘥后的有调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金匮要略》来谈阴阳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此段文字论述了阴阳毒的典型症状与治疗方药,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则论述不详。为此,本文拟从《金匮要略》来谈谈阴阳毒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以供研究和治疗阴阳毒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狐之病,属祖国医学杂病范畴,始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书中对该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论述颇详,其谓:“狐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把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结为感染虫毒,湿热熏蒸,阴虚血热,治疗上总以清热除湿解毒杀虫为法。征诸临床,笔者认为本病之发生,多由阴虚内热,劫烁津液,复因湿热蕴蒸,循肝脾二经上攻于口眼,下注于二阴而成。治疗上宜滋阴清热,  相似文献   

11.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相似文献   

12.
狐惑病,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狐惑病的病位、症状及治疗方药均作了较明确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14.
正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而肺癌居肿瘤发病及病死第一位[1]。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随着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高达50%~80%,占脑转移癌的40%~60%,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为1个月左右[2]。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下称百合病篇)中有关百合病的记载基本符合现代医学肺癌脑转移的论述,而且从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  相似文献   

15.
导阳归肾法治疗白塞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病 (Behcet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表现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症。但此病为一全身性疾病 ,可累及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泌尿、神经等。西药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此属祖国医学“狐感”范畴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述“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其描述与白塞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金匮要略》中 ,仲景对狐惑病的治疗 ,提出外治、内治两法 ,并对不同病位 ,施以不…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的升麻鳖甲汤,由于传统观点认为阴阳毒属于杂病范畴,故在皮肤病中运用较少,笔者查阅近年有关报道,发现该方在治疗荨麻疹、红斑狼疮、皮肌炎、丹毒等一些疑难疾病方面有应用,也许会对张仲景原文的学习有所裨益,为皮肤科一些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狐惑一病,首见《金匮要略》,多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所致.张仲景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病证治第三》).  相似文献   

18.
升麻鳖甲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江泳教授据升麻鳖甲汤及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二方的配伍机理研究,基于疾病本体创新性地提出升麻鳖甲汤与"火郁发之"的联系,指出"阴阳毒"实为"火郁"之机,升麻鳖甲汤切合"发之"之法,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界定"火郁发之"的临...  相似文献   

19.
浅谈阴阳毒     
贾晓林  胡正刚 《新中医》2007,39(7):95-96
阴阳毒出自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诸医家多认为,阴阳毒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的病证。其中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  相似文献   

20.
狐惑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篇》。本病为一反复发作的综合症。由于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目前,见于近代文献报导者极为罕见。三年来,作者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