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主症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与中医“经筋病”主症一致。TMD与足太阳经筋及手阳明经筋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足太阳经筋主“筋之急”,手阳明经筋为循行经过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唯一单侧经筋,与颞下颌关节联动关系密切。颈百劳位于足太阳及手阳明经筋循行所过之处,既可缓经筋之急而止痛,又能协调、改善颞下颌关节联动,快速缓解关节弹响及功能障碍。该文探讨针刺颈百劳治疗TMD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颈型颈椎病患者经筋异常表现形式,总结其分布规律,为颈型颈椎病针灸临床诊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上背部进行经络诊察,记录患者经筋异常表现类型、位置、所归属经筋。结果:(1)患者点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5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113例,病变频率9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10处;点状经筋病变以手少阳经筋(349例次)、足太阳经筋(333例次)居多。(2)患者线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0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77例,病变频率6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2处;线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51例次)为主。(3)患者面状经筋病变部位共8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井穴区(84例,病变频率70.0%),病变频率≥50.0%的共计3处;面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60例次)为主。(4)将点状、线状、面状经筋病变的分布进行综合统计,经筋病变部位共25处,高发区域主要为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肩井穴区、大椎穴区、C3-C5横突、肩胛外缘-小圆肌处;经筋病变主要集中在足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结论:颈型颈椎...  相似文献   

3.
四经筋理复法治疗落枕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又称"失枕",多起于睡眠后,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重者疼痛牵及肩背四经筋指手阳明、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阳四经筋于颈肩部的循行路线,及手阳明经筋从乳突至胸锁关节附近过天鼎、扶突穴一段;手太阳经筋从天窗至肩中俞;足太阳从天柱至大柱;足少阳经筋从风池至肩井.四经筋理复推拿法是以《灵枢·经筋》中关于手阳明、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阳四经筋主病的记载为理论依据,并结合临床对落枕发病及症状特点的观察,运用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而总结的一套对治疗落枕有特效的中医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受累经筋分布规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受累经筋分布规律。方法对2003年3月—2009年9月进行长圆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筋病灶点多分布于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阴经筋。结论长圆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着重在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阴经筋进行循按,寻找结筋病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经筋辨证分布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36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病程、经筋病灶点,其他相关症状、X光片结果以及分析其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等情况。结果颈性眩晕患者以手少阳筋病变所占比例最大。手少阳经筋340个病灶占全部病灶的37. 78%,从经筋证型分布上看,单一的手少阳经筋及复合型的比例,占全部证型的39. 66%。结论颈性眩晕以手少阳经筋的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病灶处施以壮医经筋手法,并配合针刺拔罐方法。结果:临床72例患者,痊愈42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对颈肩综合征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经筋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经筋证型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选取7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共102个患膝,采用手触诊法,统计经筋病灶点出现频次和经筋证型出现比率。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三阴经筋3种单一经筋证型和多种复合证型,其中足阳明经筋证型出现最多;随着疾病发展,出现了较多足太阳经筋复合证型。结论:KOA经筋证型的出现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和其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既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也为开展KOA经筋辨证的生物力学现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中医经筋微针刀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中医经筋微针刀疗法和常规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中医经筋微针刀组VAS评分低于常规针灸组;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经筋微针刀组有效率高于常规针灸组。结论:采用中医经筋微针刀治疗颈肩综合征,可有效缓解颈肩背部不适,改善患者活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常规针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反应点结合颈椎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反应点配合颈椎复位治疗)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RI、VAS及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PRI、VAS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PRI、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显著(P0.01)。反应点主要分布在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部位和经筋分布区域。结论:针刺反应点配合颈椎复位治疗CSR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CSR患者在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线上及经筋分布区域、颈夹脊存在有规律的反应点。  相似文献   

10.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的发病类型,临床上治疗的方法较多。本实验应用经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较明显改善(P〈0.05)。说明经筋手法是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比较。评价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肱骨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4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进对照的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桡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6例。结论: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冯学烽  邹伟民  陈永韶 《新中医》2015,47(1):206-208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治疗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手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治疗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僵直评分外,治疗组在改善疼痛、活动难度、总评分方面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手法治疗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采用三经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采用壮医三经筋分型分别分为:足太阳经筋型、足少阳经筋型、足阳明经筋型,然后采用壮医经筋疗法(经筋推拿+经筋针刺+拨火罐形成的三联疗法),并观察各经筋分型的临床疗效。结果:足太阳经筋组总有效率为92.7%,足少阳经筋组为88.9%,足阳明经筋组为64.3%。结论:壮医经筋疗法采用三经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曲崇正  江钢辉  宋振杰 《中医正骨》2010,22(8):42-42,44
手太阳经筋病的描述见于《灵枢·经筋》^[1],其中的描述为:“手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瞑目良久乃能视”。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病与胸椎小关节紊乱中的一个类型极其相似,经采用相应手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六经筋辨证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其它合并的临床症状、X线片的变化等,分析其六经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KOA患者以足阳明经筋病变所占比例最大。单一的足阳明经筋型占29.51%,加上复合型,足阳明经筋病变占到59.86%,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阳明经筋占41.97%。单一的足太阳经筋型占12.3%,在病灶点的分布上,足太阳经筋占3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与足阳明经筋以及足太阳经筋病变密切相关,有从足阳明经筋证型向足太阳经筋证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肩周炎患者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触诊阳性反应点,结合结筋病灶点解剖特点,选取216例肩周炎患者,对其306个患肩结筋病灶点于肩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及手三阴经筋4种证型肩周炎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出现的结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25.6%(1 446/5 657)、30.9%(1 749/5 657)、19.0%(1 075/5 657)、24.5%(1 387/5 657),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肩髃次、巨骨次、消泺次、臑会次等;在远端出现的经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31.7%(287/905)、23.2%(210/905)、10.9%(99/905)、34.1%(309/905),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阳溪次、手三里次、阳池次等。结论: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在近端与远端出现部位的频率,与肩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晓莉 《光明中医》2022,37(5):837-839
目的 观察筋针疗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高邮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筋针疗法组36例,对照组36例,筋针疗法组在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颈肩部分布区(胸锁乳突肌肌腹中上部或者耳后乳突附近或C7-T5棘突及棘上韧带与患侧及肩胛冈附近)寻找压痛点或筋结点,皮下横刺或纵刺,对照组选用经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例,探讨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经筋刺血疗法的机理,为日后深入研究提供临床指引。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9月—2012年6月本院门诊病例69例,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7岁,平均(48.1±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平均(5.3±1.6)年。2治疗方法 1)顺筋刮痧:肩部主要由手三阳经筋所主,刮痧时按照经筋顺筋方向刮试,即沿着从手走头的方向。刮痧过程中可以感  相似文献   

20.
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9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8例。治疗组采用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0,P=0.000)。结论: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