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ABO血型的HDN临床较常见,发病轻,第1胎就可发病,而Rh血型的HDN一般发病快、病情重,往往第1胎不会发病.我们治疗1例抗-E造成第1胎发生Rh HDN,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儿,男,A型Rh(D)阳性,一胎,出生24h发现黄疸,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皮测胆红素305.06 μmol/L;患儿母亲,24岁,无既往输血史、流产史,足月孕40周产.  相似文献   

2.
邵华  马曙轩 《北京医学》2018,(2):170-171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现报告1例罕见的母婴Diego血型不合,抗-Di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儿,女,孕37周出生,出生时体重3 kg,出生17h后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人院,Hb 10.4 g/L,胆红素424 μmol/L.患儿母,29岁,孕3产2,无输血史.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1999年对 1例抗 -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 ,采取了换血治疗 ,并进一步观察了换血后患儿红细胞血型和抗体水平变化过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产妇 2 1岁 ,孕 3次。前两次人工流产 ,本产系第 1产 ,既往无输血史。患儿男 ,2d ,足月顺产 ,体重 3 40 0 g。出生后 48h全身出现皮肤黄染、嗜睡 ,总胆红素 45 8.3 μmol/L ,间接胆红素40 0 .1μmol/L ,Hb 116g/L。经血型血清学检查 ,证实为RH不合 (抗 -D)新生儿溶血病。经换 40 0ml和隔日再输 5 0mlRH( - )血后 ,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总胆红素渐降至 3 9.3μ…  相似文献   

4.
<正>例1.男,因生后69h,发现皮肤黄染48 h由妇产科转入儿科。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7~(+6)周顺产,生后无窒息,Apgar评分1~10 min均为10分,出生体质量3.1 kg,母乳喂养,母血型O型、Rh(+),患儿血型A型、Rh(+)。疑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查体:患儿精神、反应稍差,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乳房、双侧阴囊明显色素沉着,心前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向后背传导,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外生殖器外观无异常,双侧睾丸已降至阴囊。入院第2天查血:WBC 5.6×10~9/L,RBC 3.20×10~(12)/L,RC 0.04,Hb 131g/L,球蛋白16.8g/L,总胆红素381.2μmol/L,间接胆红素362.4μmol/L,直接胆红素18.8μ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21.5 mmol/L,钙2.02  相似文献   

5.
1病例摘要 例1,王毛毛,女,3天.因"口吐白沫2天,皮肤黄染1天"入院.患儿系P1G1,孕38周,出生体重3 000g,出生时否认产伤窒息,出生后第二天出现口吐白沫,伴发热,纳差,并于昨日出现皮肤黄染.至当地医院抽血查血清总胆红素为224.6μmol/L,直接胆红素45μmol/L,间接胆红素181.4μmol/L,谷丙转氨酶(ALT)57μ/L,谷草转氨酶(AST)105μ/L,碱性磷酸(AKP)154μ/L.并给予蓝光照射24h,光疗24h后出现全身皮肤灰绿色,如青铜绿,立即停止光疗转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28 次/分,呼吸48次/分全身皮肤呈青铜绿色,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未见异常.腹软,肠鸣正常,肝肋下2cm.父子血型均为O型,其母为A型,RH血型均为阳性.入院后复查血总胆红素238μmol/L,直接胆红素55.8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82.2μmol/L,ALT 69μ/L,AST167μ/L,AKP 373μ/L.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一周后出院,出院时皮肤颜色改变不明显.出院30天经随访皮肤青铜色消失,面色已变红润.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男,生后4h,主因"发现皮肤黄染4h"入院.患儿为第三胎第二产,孕38周,臀位抽产娩出,出生体重2500 g,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10 min 9分,羊水Ⅲ°粪染,无窒息及生后抢救史.患儿于生后及发现皮肤黄染,经皮测黄疸面部为165 μmol/L,前胸为190μmol/L,为进一步诊治,由产科转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治疗.入院时经皮测黄疸前额为167μmol/L,面颊部为191 μmol/L,前胸部为161μmol/L.查体:T 36.2℃,HR 140次/min,R38次/min,一般情况差,反应差,全身皮肤中重度黄染,前囟平,张力不高,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具胎儿不配合德IgG性质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免疫性疾病.我院遇到1例Rh、AB0两种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1d,因皮肤进行性黄染,于2008年3月20日入院,系3胎第2产.母于8年前分娩第一胎,现体健.3年前产第二胎,婴儿生后2d即死亡(具体不详).体检:脉搏140/min,面色红润,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不同时期光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中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76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监测和记录光疗过程中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2组血清胆红素峰值、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0±34.20)μmol/L低于对照组(261.15±37.40)μmol/L(P<0.01),观察组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25.6±7.1)μmol/L多于对照组(22.1±6.1)μmol/L(P<0.05),观察组平均光疗疗程(4.5±1.1)d短于对照组(6.5±1.0)d(P<0.01)。结论新生儿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达到考虑光疗标准时即予光疗为主综合治疗,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峰值,缩短平均光疗疗程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出生1h。患儿生后查:子血清总胆红素31.6μmol/L、间接胆红素21.3μmol/L,血红蛋白157.0g/L,红细胞4.12×1012/L,同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新生儿溶血病310例患儿的血样。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检测,所有患儿均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血常规检查结果、抗体释放试验以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结果 A型血患儿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81.4%)高于B型血患儿(60.8%)(P<0.05),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病率在性别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 d的新生儿患病率最高为84.7%,检验结果双阳占比最高为47.7%,抗体释放试验单阳占比24.2%,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总胆红素(188±73)μmol/L、网织红细胞(5.13±2.13)%高于正常组(170±64)μmol/L、(3.82±2.01)%,红细胞计数(5.78±0.24)×1012/L和血红蛋白(163±30)g/L低于正常组(6.24±0.65)×1012/L,(183±28)g/L。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总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增高,A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因皮肤黏膜黄染半月余入院.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伴食欲下降、腹部不适、小便发黄,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未行治疗.10d来症状加重,大便呈白色陶土样,全身瘙痒.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未行诊断和治疗.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中度黄染,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尿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2U/L、总胆红素 96.3μmol/L、结合胆红素 67.8μmol/L;甲胎蛋白 3.08μg/L、铁蛋白 287.50μg/L、癌胚抗原1.91μg/L、CA19-9 8.67U/mL.增强CT扫描:肝内外胆管扩张,门静脉与下腔静脉间可见多发结节影,部分融合;增强扫描可见结节呈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62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的治疗效果为88.71%;胆红素峰值浓度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例数为31,占50.00%,胆红素峰值浓度超过427.5μmol/L的例数为14,占22.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为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应及时做出诊断并实行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汉族,因"皮肤巩膜黄染25年,体检发现胆囊结石1月余"入院,既往有"痛风"病史.食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征阴性,左肋下缘触及肿大脾脏,边缘圆钝,质中,下极至脐平面,未过中线,肝脏肋下未及,肝脾区轻叩痛,肋脊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检:血常规:白细胞5.46×109/L,红细胞3.72×1012/L,中性粒细胞58%,血小板149×109/L,血红蛋白11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85 fl;肝功能:总胆红素126.6 μmol/L,直接胆红素19.9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15 U/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011年3月29日出生。出生时皮肤苍白,呈贫血貌,Hb90g/L,1d后皮肤黄染。患儿母,35岁,无输血史,孕4产1。孕38周时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水肿,遂行剖腹产术娩出患儿。患儿血常规:RBC2.35×1012/L、HCT26.97%、PLT115×109/L、Hb55g/L、总胆红素258μmol/L、间接胆红素190.2μmol/L、直接胆红素47.9μmol/L。对患儿和其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患儿 ,男 ,出生 3天 ,神萎 ,嗜睡 ,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经测定总胆红素 3 12 μmol/L ,怀疑为新生儿溶血病 ,送患儿及母亲、父亲血样至本站鉴定。产妇 ,3 1岁 ,汉族 ,无输血史。孕 3产 1,第 1胎人工流产 ,第 2胎孕 6个月时流产 ,此为第 3胎 ,足月顺产。2 血型血清学检查2 .1 试剂及方法 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 ,均按文献[1]方法操作 ,谱细胞及试剂抗血清均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2 .2 游离抗体试验与抗体释放试验 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 ,患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含有ABO以外的抗体 ,结果同产妇血清一致见表 1…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1 ] 国内新生儿溶血病 (HDN)由Rh抗体引起的已有2 0 0多例报道 ,笔者最近遇到 1例Rh系统免疫抗体抗 -c、抗 -E引起的HDN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儿 ,男 ,出生 5h。因“气促、哭声低、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等原因”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总胆红素 1 60 .6μmol/L ,直接胆红素 1 4 .2 μmol/L ,间接胆红素 1 4 6 .4μmol/L。产妇系孕1 产0 足月分娩 ,两年前因贫血输过血。患儿检查确诊后 ,经抗感染、光疗、输注相同ABO血型与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对症治疗 ,2周后痊愈出院。2 血型血清学检查2 .1 患儿父…  相似文献   

18.
服首乌片致肝损害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兰  董玉娟 《医学争鸣》2007,28(2):162-162
1 临床资料 例1,男,54岁,因巩膜及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十余日,于2004-06-24收住入院. 入院前曾因脱发而口服何首乌片,6片/次,3次/日,连服40 d后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染,尿色深,粪便颜色浅,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除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中度染以外无其它异常体征. 腹部肝,胆,胰,脾B超均正常. 血清甲、乙、丙、丁、戊、庚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血常规正常,梅毒血清检查阴性, T.BIL 154 μmol/L, D.BIL 78.78 μmol/L, I.BIL 85 μmol/L, ALT 2667 nkat/L, AST 825 V/L,尿胆红素(BIL)3 ,尿胆原(URO)阴性. 诊断:药物性性肝炎. 治疗予以清开灵注射液,阿托莫兰、肝得健及能量合剂静脉点滴,1次/日,口服联苯双脂滴丸,黄疸陈颗粒,5 d 后复查:ALT 12.72 μkat/L,AST 1067 nkat/L,GGT 1300 nakt/L,ALP 2567 nkat/L,T.BIL 254 μmol/L,D.BIL 133 μmol/L,I.BIL 120.9 μmol/L,TBA 57.3 μmol/L,尿BIL2 ,尿URO阴性.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刘坤学 《四川医学》2008,29(4):479-480
1临床资料 产妇,33岁,汉族.无输血史,婚后曾妊娠4次,第1胎女婴足月顺产,现已11岁,健在.第2、3胎均在出生后数天内因皮肤黄染而死亡.该患儿为第4胎,足月顺产,出生后2d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而入院就诊.入院检查:新生儿贫血貌,伴全身水肿,体重2.8kg,Hb119g/L,总胆红素327.2μmol/L,间接胆红素247.8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强阳性.  相似文献   

20.
例1男,出生40 min.因窒息复苏后40 min,以"新生儿窒息、胸腔积液"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母孕34+3周B超提示胎儿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孕36+2周因宫内窘迫剖宫产娩出.Apgar评分1 min 2分,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查体:心率152次/min,体重3 250 g,皮肤口唇苍白,全身重度水肿,气管居中.胸廓明显饱满,双肺叩诊清音界明显缩小,呼吸音明显减低;心脏四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TORCH、血清电解质、肾功能、CRP、血培养均正常.肝功能:总蛋白(TP)36.4 g/L,白蛋白(ALB) 20.5 g/L,球蛋白(GLB) 15.9 g/L,总胆红素(TBIL)48.0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30 μmol,间接胆红素(IBIL) 38.7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6.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8.9 U/L,谷氨酰转肽酶(GGT) 358.0 U/L,碱性磷酸酶(ALP) 207.0 U/L,总胆汁酸(TBA) 15.0 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