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价及安全性.方法:26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情况及开始溶栓时间分为两个时间区段:即2 h~6 h内为A组;7 h~12 h内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均采用常规抢救措施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A、B两组再通成功率达61.53 %,无明显副作用.且溶栓时间愈早,再通率愈高.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价及安全性。方法 :2 6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情况及开始溶栓时间分为两个时间区段 :即 2 h~ 6 h内为 A组 ;7h~ 12 h内为 B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 70岁以上 ,均采用常规抢救措施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 :A、B两组再通成功率达 6 1.5 3% ,无明显副作用。且溶栓时间愈早 ,再通率愈高。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 r-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PA 18 mg +0.9%氯化钠50 ml快速静脉溶栓治疗,30 min后再给予r-PA18 mg治疗.计算发病0.5~2h、>2~4h、>4 ~6 h及>6~12h内溶栓再通率,并将6h内溶栓病例与将>6~12 h溶栓病例进行再通率比较.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为86.67%,>6~12 h溶栓再通率为41.67%,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r-PA急诊溶栓治疗AMI疗效好,再通率高,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对 8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分成 1~ 3h组、3~ 6h组、6~ 12h组 ,分别用尿激酶 15 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中快速静脉点滴 ,30min内滴完。之后用生理盐水 2 0ml加肝素 5 0 0 0IU静脉推注 ,2次 d ,连续用3d后停药。结果 1~ 3h组与 3~ 6h组相比 ,再通率无明显差异 (χ2 =2 .34,P >0 .0 5 ) ,而两组分别与 6~ 12h组相比 ,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χ2 =9.99,P <0 .0 1;χ2 =3.99,P <0 .0 5 )。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时间与溶栓成功的关系.方法 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AMI病例6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溶栓,肠溶阿司匹林0.3 g口服;尿激酶溶栓6 h后,给予肝素5000 U肌注,2次/d.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 h以内再通13例(再通率72.2%);3~6 h以内再通21例(再通率91.3%);7~12 h以内再通7例(再通率38.9%);13~24 h再通0例(再通率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85例70岁以上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2h、2~4h、4~6h、6~12h和12~24h 5组。结果:5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76.9%、68.8%、45.6%和50%,前3组与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0、2.6%、12.5%、18.2%和16.7%;开始溶栓至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正相关(P〈0.05),发病2h内为35~80mim,6~12h则为90~155min。结论: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但对于发病时间6~12h和12~24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尹宏磊 《中外医疗》2011,30(27):27-28
目的 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发病6h以内)和B组(发病时间在6~12h),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其冠状动脉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再通率为92.5%,B组再通率为39.3%,A组的再通情况较B组有明显优势(P〈0.01).全部患者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5.9%.其中6h内组死亡1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因其方便、快捷,尿激酶溶栓价格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AMI患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6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6 h内组及6 h以上组,对比经溶栓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1例,再通率为71.6%,发生出血3例,其中6 h内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5.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便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余学义 《吉林医学》2013,34(12):2324
目的:对早期溶栓和延迟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的时间分为6 h内溶栓组(30例),6~12 h延迟溶栓组(26例)两组,利用国内常用的尿激酶,进行相关溶栓的治疗。结果:6 h内早期溶栓组血管的再通率是78%,死亡率是7%,延迟溶栓组两项分别是65%、17%,两组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在6 h内溶栓血管的再通率很高,病死率较低,因此,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且利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效果也相同。  相似文献   

11.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6h内)积极静脉溶栓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明确此方法可开通(AMI闭塞的冠脉,改善AM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进行早期系统规范化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抗凝、抗血小板,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营养,保护心脏功能,积极处理并发症等.结果 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6h内与6~12h内疗效差异显著(P<0.05),疗效的关键取决于时间.结论 对AMI患者应采取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时间越早对冠状动脉开通越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与非早期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按溶栓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6 h内进行溶栓),对照组39例(6~12 h进行溶栓),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其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5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5周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死患者采用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 (UK)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80例AMI按发病时间分为 <2h、2~ 4h、4~ 6h、6~ 12h 4个时间段 ,应用UK15 0万u溶栓治疗。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相近 ,<2h与 6~ 12h血管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UK15 0万u溶栓是安全有效剂量 ,特别是对发病 6h内溶栓者 ,延迟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特点,探讨AMI早期房颤(12h内)和后期房颤(12h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AMI并发房颤的患者32例,与同期无房颤发生的心肌梗死患者146例临床资料。结果 在AMI时,房颤组的静脉溶栓再通率低于非房颤组。在房颤组中,早期房颤组静脉溶栓再通率又显著高于后期房颤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发生房颤者静脉溶栓再通率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可能与再灌注损伤有关,后期房颤的发生与心肌缺血、心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英  汤洪顺  王绪亮 《吉林医学》2010,31(13):1774-177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EMI)的疗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根据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A组,6~12 h为B组。比较6 h溶栓时间窗内与6~12 h溶栓再通率的差别。结果:两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0.4%和30.9%,择期(1~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一步证实溶栓的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SEMI患者,若医院不能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降低AMI的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2h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按发病后1~3h,3~6h,6~12h三个阶段做溶栓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再通44例,1~3h21例,3~6h16例,6~12h7例,再通率73.3%,三阶段分别为35.0%,26.6%,11.6%,未通16例,再通组死亡2例,未通组死亡4例,再通组死亡率4.5%,未通组死亡率25.0%。结论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和分析不同部位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效果。结果 92例AMI患者中,再通64例(69.6%),未通28例(30.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再通率83.7%(41/49),6~12 h溶栓再通率为55.6%(20/36),12~24 h溶栓再通率为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1)。死亡7例(7.6%),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室颤抢救无效2例。前、侧壁心梗,下、后壁心梗以及非Q波心梗在溶栓后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关键,不同心梗部位溶栓后症状有所差异,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邹海林 《中外医疗》2011,30(10):29+31-29,3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AMI患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90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6h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经溶栓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0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4例,再通率为71.1%,发生出血3例,其中6h内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5.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吴伊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8-14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率75%,其中发病〈3h再通率83.3%(40/48),〈6h75%(33/44),6—12h33.3%(2/6),〉12h0%(0/2)。5周病死率11%,再通组20%(4/75),未通组28%(7/2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完善急救的情况下可使AMI患者尽早静脉溶栓,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结果 84例AMI总再通率为78.57%,其中发病1~6h、6~12h、〉12~24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33%、57.14%、20%,各时段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可显著降低AMI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