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骨伤科学的振兴和繁荣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是有很多同志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还存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认识,如何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中医特色,如何更快地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学,关键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1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1.1中医骨伤科的优良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骨伤科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6世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骨折的描述。以后《内经》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以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学说和论述奠定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医骨伤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防治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损伤与疾患的一门学科我院1978年建院后即成立了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在全国知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的带领下,经过30余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核心思想,阐述其哲学原理与自然规律的关系是本文的首要目的。方法以"阴阳五行"学说阐述物质能量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体现中医核心思想的具体内容。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物质能量运行规律的抽象概括,中医是以人体新陈代谢为核心的医学体系。结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湖湘岳阳张氏正骨是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岳阳张氏正骨第四代传人黄会保先生将岳阳张氏正骨前人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归纳总结为以"和"为核心,强调"去瘀生新,气血相和"筋骨并重、内外调和"正骨理筋,君臣相和",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强调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并独创君臣佐使的正骨理筋手法使用原则,构建了岳阳张氏正骨独特的湖湘中医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方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冯新送教授是骨伤科专家,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骨伤科的教学、医疗和科研40多年,成绩裴然.他擅长中医骨伤科,对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中医治疗风湿痹症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余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精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受压学说、化学性神经根学说、自家免疫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和中医痹证学说[1].绝大多数患者可经中医外治得到缓解或治愈.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经络学说是脏象学说的一部分,所以,本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等为理论基础,采用中医学方法 -系统方法 对中医的经络进行研究,提出和说明了经络、穴位、循经感传现象的新定义、新概念,并提出人体上的每一点都是穴位.  相似文献   

9.
中医骨伤科学是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其临床教学是中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进行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探究,提高骨伤科疾病的诊治能力,缩短中医药院校骨伤科医师的成熟期,塑造出复合型、实用型的中医骨伤科临床医师势在必行[1].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提出缘自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对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的一种理论学说.五脏相关是指人体可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其系统内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五脏相关学说体现了现代中医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三个理论层次的整体认识.其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临床研究是课题的工作重点,医案研究是主要切入点之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人机结合方法,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络的生理功能与机体损伤后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经络学说与生理机能与解剖相关学说、气血学说以及肾主骨学说形成了指导骨伤科疾病辨证施治的四大学说,在骨伤科临床实践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标志性特征是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LIDP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学说:机械性受压学说、化学性神经根学说、自身免疫学说[1].绝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或治愈.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保守疗法治疗LIDP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现将近年来保守治疗LIDP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方法:通过对藏象学说本质特征的总结,结合现代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原理,阐析人体是复杂的耗散结构.结果:应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充分发挥“心为君主”对生命的主宰作用,自觉地发挥人体藏象系统“自组织、自调整、自修复、自稳态”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命系统的有序性,从而达到养生康复、健康长寿的目的.结论:中医藏象学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气学说在中医妇科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气学说是关系到天文学、历法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一门学科,它从宇宙的节律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关系.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源于运气学说.经过千百年的理论继承与发展,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理论体系.从病因病机、经、带、胎、产等方面将运气学说在中医妇科学的应用作一总结,同时为运气学说在中医妇科学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述中医阴阳学说与稳态、负反馈、植物神经功能等几个生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阴阳学说和生理学之间的联系.认为中医阴阳学说对理解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植物神经功能等主要生理学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用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理解现代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胆在人体精神情志活动和气机调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六经辨证中胆的重要地位的理论阐述.探讨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句话的准确、合理的涵义,认为此言与人们惯常认识的"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经义是不相矛盾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所指的"胆"是对应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的情志、功能、位置而言,体现中医学理论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了胆的重要生理功能及作用,又体现了与整体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考察命门学说的历史,分析命门学说理论结构,探讨命门学说兴衰原因,进一步探讨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命门学说兴于明代,衰于清代,在现代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其兴起源于对阐述生命原动力及动力机制的需求,并以宋明理学为核心基础构建;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命门学说自身的存在缺少实证基础。现代处于边缘位置,主要是有两个特点:第一,在介绍命门学说的章节中,缺少命门学说原本的理论框架;第二,出现了以命门学说理论框架部分结构构建的新概念,即以"动力—肝、心、脾、肺、肾"这一结构重新构建新的概念。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的理论构建上,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主流思想的改变,使命门学说的核心结构与核心理论的结构存在差异,相互排斥,使得命门学说原本的问题被放大;第二,对生命动力及原动力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厘清这一点,对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指甲状腺肿大,而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者,主要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属于中医瘿病范畴内的"气瘿"。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水土因素及情志不畅、忧郁气结、肾气亏损、正气不足所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肝藏象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与肝藏象密切相关,临床上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可从肝入手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被称为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学说之一,其与肠道微生态有相似相通之处。脏腑经络互为表里,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因此我们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魄门亦为五脏使、肾为胃之关等中医理论来探讨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人体气血、脏腑、经络均是寓于阴阳之中,中医外科虽以治外疾为主,但仍视人体为一个整体,历来重视内外结合,因此阴阳学说对于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回溯阴阳学说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探讨中医外科的阴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