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护士针刺伤进行调查,提出相应防患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弍对90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护士中,有被针刺伤者达102例且大多数未接受培训。结论:预防针刺伤,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王志敏 《广州医药》2011,42(3):72-74
目的 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达到有效预防针刺伤的目的.方法 依据我院针刺伤预防标准的项目自制调查表,对138名正在工作的临床护士进行实时调查,项目分为实地观察护士拔针操作后正确执行针刺伤预防标准的合格率、预防针刺伤辅助物品准备的合格率和护士曾经针刺伤的发生率三部分.结果 发现护士在注射操作后利器处理上...  相似文献   

3.
李晓玲  余启碧  袁世平 《重庆医学》2018,(9):1237-1238,1296
目的 基于监测数据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性针刺伤发生现状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该院各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案例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性锐器伤调查问卷》于2016年4月1-15日收集调查对象锐器刺伤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职业性针刺伤发生率为11.77%,遭遇针刺伤的医务人员性别以女性为主,年龄以25岁以下居多,工种以护士及实习护士为主;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 44.54% 的医务人员在同时段遭遇过针刺伤,男、女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66,P=0.132),25~ <40岁年龄组发生风险最高,护士针刺伤发生率48.40%,医生发生率43.50%.结论 当前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遭遇职业性针刺伤后上报意识亟待加强,医生同样也是职业性针刺伤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ICU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ICU 25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5名护士中,22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尤其ICU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工作量超负荷,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多,容易造成工作疲惫感,面对这些诸多因素,医院尤其应该加强对ICU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于2016年5月随机选择我院8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所选85名护理人员中,24名(28.24%)曾发生针刺伤,分离针头清理废物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环节,其次是输液后拔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高,副主任护师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低.结论:针对针刺伤事件,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使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霍越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79-179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8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5名护士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26人次,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3人次报告、跟踪检查。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一些护士临床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被针刺伤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被针刺伤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128名临床护士被针刺伤者占78.1%。结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较差,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了解对职业性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认知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危险,以确保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能力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性损伤的定义、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知识等。对急诊科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统一的解释术语,并当场收回问卷。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知识知晓率较低,针刺伤的发生率高,发生针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进行一般操作时戴手套率低,对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应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性损害的健康教育培训,培养学习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护士了解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现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王玉莲 《吉林医学》2011,(1):150-150
急诊室就医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不可预性强等特点,护士在执行各项处置操作时存在着意外针刺伤风险,本文对100名急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97.0%被调查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77.3%被针刺伤〉5次/年,71.6%在操作和处置中被污染针头所伤,54.6%的针刺伤不能确定感染源;  相似文献   

11.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对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被针刺伤,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污染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发生率为61.20%。结论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通过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提高意识,有效减少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现象,从而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晓芳 《现代医学》2007,35(6):491-492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职和轮转的53名护士,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就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导致刺伤的锐器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士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与否等因素有关.结论 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管理、提倡安全注射、规范操作要求、制定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理方法等,可使急诊护士有效预防和应对针刺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40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了传染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结论: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临床护士工作繁忙,与患者接触较多,针次伤及受到感染的机会也多,严重损害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建议医院关注护士,寻找刺伤原因,并采取具体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目标抽样方法,对我院18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50%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几率大.6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和肝炎.结论 大多数临床护士针刺伤后心理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是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临床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有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丁宝珍  张莉 《包头医学》2012,36(4):244-245
目的:调查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近3年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出现的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结果:医护人员在被针刺伤、锐器损伤后,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为100%;但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识不足为11.6%;自我防护意识不佳的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几率增高;近70%的医护人员担忧自己因职业危害而感染乙肝、丙肝,20~30%的医护人员惧怕感染艾滋病。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做好预防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二级医院护士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士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口处理现状,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四家二级医院160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结果被调查的160名护士中,87.5%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14.37%的护士未经任何处理,55.0%的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3.125%的护士行血液检查。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后处理不规范,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一年内22名注射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过去一年内,100%的注射室护士发生了针刺伤,年人均刺伤2.63例,发生针刺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27.27%,按规范进行正确处理者占56.9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9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3名精神科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原有管理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循环管理(PDCA)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方面,对照组为92.23%,观察组为97.56%。结论:采用PDCA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系统的针刺伤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确实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暴露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另有文献披露: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国外也有文献指出:由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医疗领域颇受重视的问题,针刺伤可以引发多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