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解剖 Meziane等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HRCT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驿照,其研究结果如下:①直径小到0.5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②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③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肺小叶是HRCT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HRCT上可见。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1-0.16mm,长0.7~2.2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肺部HRCT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入我院并确诊的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且肺部HRCT资料完整的儿童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HRCT图像。结果单发或多发结节2例;磨玻璃密度影9例;间隔增厚、胸膜增厚10例;小泡状透亮影4例,其中3例磨玻璃密度影及1例小泡状透亮影合并小叶间隔、胸膜增厚。所有患者HRCT图像均未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HRCT表现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磨玻璃密度影、间隔、胸膜增厚、小泡状透亮影等,HRCT可清晰显示患者肺部改变及转归。  相似文献   

3.
谢正平  戴峰  蒋燕  袁莉莉 《现代医学》2012,40(3):276-28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常规CT和HR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诊肺损伤的HRCT主要有以下表现:(1)肺实质改变。呈均匀肺实变影20例,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伴部分腺泡结节影;呈斑片状模糊影36例,单侧或双侧分布,以中下肺为主;胸膜下实变影44例,呈紧贴胸膜下的斑片状或类圆形渗出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磨玻璃样改变43例,其中肺实质内磨玻璃影21例,胸膜下磨玻璃影22例,呈大片或斑片状分布,密度淡而均匀,内见网格状或结节状改变。(2)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增粗、紊乱35例;小叶间隔增厚23例;星芒状或结节状影24例;网格状影32例。结论:HRCT能客观反映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陈锋  陈东良 《当代医学》2008,(18):92-93
目的 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事CT(HRCT)征象在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病变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150例肺结核、肺癌忠者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肺淋巴道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表现为串殊状者60%和不规则状者40%,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表现为小叶间隔结节状改变,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在小叶实质细线、网状影表现上,肺淋巴道转移癌占60%,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3%)、肺血行转移癌(6.7%)和弥漫结节性细支气管肺泡癌(7.1%)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83.3%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小叶中心"树芽征",明显区别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弥漫结节性肺癌.结论 肺小叶结构异常HRCT征象在弥漫结节性肺结核、肺癌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2,34(7):866-867,870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IPF患者14例,使用普通CT扫描(层厚10 mm)及HRCT(层厚1 mm)两种方法 检查,分析IPF的CT表现.结果 IPF主要CT征象有8项,HRCT可以清晰显示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而普通CT扫描则无法清晰显示;HRCT在显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优于普通CT,两法均能显示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结论 HRCT有明显优势,能显示肺的细微结构,显示病灶清晰,能观察到很多普通CT扫描不能显示的征象,能反映IPF的早期表现,评价病灶的活动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HR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岚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44-474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意义。方法:运用HRCT薄层1mm、呼气相扫描对高度怀疑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用HRCT检查发现病灶。结果:在HRCT上,两例均表现为分布于两肺内的直径达2mm的微结节,以下肺部较多,小而边缘模糊的圆影,位于小叶中心内,围绕着小叶中心的细支气管和动脉,近胸膜,是典型的小叶中心气腔结节。结论:HR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最好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HR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HRCT薄层1mm、呼气相扫描对高度怀疑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病人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发现病灶。结果在HRCT上,2例均表现为分布于两肺内的直径达2mm的微结节,以下肺部较多,小而边缘模糊的圆影,位于小叶中心内,围绕着小叶中心的细支气管和动脉,近胸膜,是典型的小叶中心气腔结节。结论HRCT是诊断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的最好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在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病变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对150例肺结核、肺癌患者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肺淋巴道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表现为串珠状者60%和不规则状者40%,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表现为小叶间隔结节状改变,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lt;0.05)。在小叶实质细线、网状影表现上,肺淋巴道转移癌占60%,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3%)、肺血行转移癌(6.7%)和弥漫结节性细支气管肺泡癌(7.1%)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lt;0.05)。83.3%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小叶中心“树芽征“,明显区别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弥漫结节性肺癌。结论肺小叶结构异常HRCT征象在弥漫结节性肺结核、肺癌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丹  包权  王辉  王英久 《医学综述》2011,17(10):1580-1581
目的分析和总结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特点,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评估其影像特点。结果首次检查均无阳性发现;2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10例,实变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7例,胸膜下线3例,界面征2例,小叶内间隔增厚2例,肺实质带2例;4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1例,胸膜下线9例,界面征8例,小叶内间隔增厚8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2例;6周后复查出现膜下线9例,界面征9例,小叶内间隔增厚9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4例且范围增大。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与病理演变有较好的一致性,提高对其HR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病变发展情况,决定其治疗手段,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尘肺观察对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尘肺观察对象行胸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HRCT),并将扫查结果与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RCT检出p影46例、s影38例,p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上肺野,其中45例以小叶中心性分布为主、1例以淋巴分布为主;s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下肺野,其中33例表现为肺内不规则线状影伴肺纹理增多且走行僵直扭曲、4例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样结节、1例伴有"界面征";另有8例表现为单纯小叶中心性分支状阴影、12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 HRCT较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更能确切地显示尘肺观察对象的肺内影像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影像学特征,及时诊断,早期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对患者首诊的X线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征象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诊症状。X线胸片对下肺近肺底病灶易漏诊(1例)。病变呈肺野外带分布的占7例(87.5%),病灶累及双肺下叶的占5例(62.5%),8例病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0%),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5例(62.5%),增粗的血管影或增厚的支气管壁4例(50%),网格状改变1例(12.5%)。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1)病变分布特点呈肺野外带、胸膜下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病变密度特点以磨玻璃密度最常见;(3)病变的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血管影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或网格状改变等。结论HRCT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选筛查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热门诊专用CT在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及高分辨率CT(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CT及HRCT检查显示为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异常的39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其CT及HRCT征分为以在支气管束附近分布多发的大小不等网状异常结构改变(Ⅰ类,22例)和以双侧肺上部出现的不规则大片状的网状异常结构改变(Ⅱ类,17例)两类。Ⅰ类患者肺间质主要表现为规则的网格结构,并可见肺小叶内间隔厚度增加,且间隔增厚程度较一致,结节影直径均为1~2 mm。Ⅱ类患者肺间质主要表现为肺小叶间隔厚度增加,但间隔增厚程度不一致,网格异常结构形态不规则,结节影直接为2~5 mm。结论活动性肺结核肺间质异常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继发性肺结核表现形式,HRCT是该型肺结核的重要检查方式,其主要征象以磨玻璃影、网织线影、微结节影及树芽征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现 ,3 1例中重度肺气肿 19例 ,中度肺气肿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 18例 ,支气管壁增厚 5例 ,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 4例 ,小叶内间质增厚 2 1例 ,小叶间隔增厚 2 8例 ,胸膜下线 8例 ,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3例 ,蜂窝 7例。结论 胸部 CT及 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人次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治疗前后的HRCT资料。结果全肺灌洗治疗前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地图样分布边界清晰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显示肺部磨玻璃影不同程度变淡,范围缩小,但仍遗留不同范围的网格状阴影及实变影。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即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表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HRCT在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HRCT表现特征。为防止尘肺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随机抽取井下煤工118例作肺部常规CT,然后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水平,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及重点兴趣区作HRCT,层厚1mm,高空间分辨算法对图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本118例有98例肺HRCT的显示了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改变及小叶间质增厚、肺结节阴影,磨玻璃密度,和低密度改变等肺间质的特征。结论HRCT能够较早期的显示长期从事井下煤炭作业者肺间质形态改变,在对尘肺早期筛查中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诊治的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采用西门子balance扫描仪,进行胸部CT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中,15例肺部呈现弥漫性改变,影像学图像也表现为多种形态.15例出现肺间质改变,多表现为肺小叶间隔线状或结节状增厚,并可出现"树芽征",7例出现小结节影,15例双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5例肺内出现单发或者多发型斑块影,同时伴有小叶间隔的增厚,其中2例患者肺部既有毛玻璃样改变,又有斑片影.结论 HRCT扫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范围、大小等影像学特点,提供了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在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病变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对150例肺结核、肺癌患者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肺淋巴道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表现为串珠状者60%和不规则状者40%,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表现为小叶间隔结节状改变,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在小叶实质细线、网状影表现上.肺淋巴道转移癌占60%,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3%)、肺血行转移癌(6.7%)和弥漫结节性细支气管肺泡癌(7.1%)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83.3%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小叶中心“树芽征”,明显区别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弥漫结节性肺癌。结论肺小叶结构异常HRCT征象在弥漫结节性肺结核、肺癌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及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COP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临床表现:12例COP患者以咳嗽(12例)、乏力(12例)、发热(11例)、活动后气急(9例)为主要症状,体检双肺可闻及Velcro音。(2)肺CT或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胸膜下及支气管周围分布的结节状和斑片状实变4例;胸膜下及支气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片状实变影及条索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沿胸膜下及支气管周围分布的斑片实变影及磨玻璃影2例;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小叶间隔增厚,形成"铺路石"征1例;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条索影1例;胸膜下分布的多发片状影及条索影,呈游走性特点1例。(3)甲泼尼龙40~60 mg/d,3~14 d减量后改成泼尼松30~40 mg,临床表现明显好转,肺部病灶明显吸收;4~12个月病情好转或痊愈,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条索影。经2~20个月随访,痊愈9例,好转3例。结论 COP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呈多态性、多发性、多变性特点,多双肺受累,蜂窝肺少见。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HRCT表现,不需要组织学证据就可以诊断COP。COP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甚至可以痊愈。治疗中,追踪CT变化可对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厦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