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捷  赵学涛 《临床荟萃》2008,23(18):1357-1358
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在国内的普及推广,我国机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目前已占了临床应用血小板的绝大部分[1-2],而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我们研究了汇集白膜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工艺,并进行了体外功能的测定,以评估汇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2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组和传统手工法分离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检测。结果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法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显著低于传统手工分离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种分离方法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比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2008年1~12月随机选择献血者且献血前72h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采集顺畅;采用两种形状的血袋及两种规格的血液,通过不同的离心条件及同一分离手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结果:按"白膜法1"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4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含量高。结论: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数量除献血者本身因素外,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及血袋的形状对收集血小板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半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用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与传统的手工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方法 采集(ACD抗凝全血400 ml为1个制备单位)10个制备单位用顶底袋收集血液、半自动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10个制备单位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实验组全血中血小板总数为(7.62±1.45)×1010/单位,对照组为(7.78士1.72)×1010/单位,两组收集的白膜均为(55±3)克、加入血浆(60~65)克,总体积约120 ml.实验组白膜中血小板数占全血血小板数(93±1)%,对照组为(72±1)%,白膜血浆混悬液经过轻离心后,红细胞沉淀、血小板悬浮在上层血浆中,每单位得到浓缩血小板(55.6±2.5) ml,试验组血小板,回收率为(72±1)%,对照组血小板回收率为(56土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优于传统手工白膜回浆法工艺.  相似文献   

5.
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而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始终占血小板用量的大多数。何以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我国不能大量应用?手工采集的血小板有无比较优势?笔者就国内外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用量逐渐上升,而手工血小板的用量逐步下降,造成现有血液资源的浪费。为此本站自2007年3月开始开展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并在此基础上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制备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冰冻血小板。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应用于临床1年多后,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的纠正作用 ,而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对临床输注效果十分重要。传统离心法(手工分离法 )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与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浓缩血小板相比 ,质量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对两种方法制得浓缩血小板的主要质控指标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1 手工法  40 0 ml全血采集于 ACD- B抗凝血袋(上海市血液中心生产 )中 ,4h内离心 ( 2 2℃ ,30 0 0r/min,1 0 min,Sorvall RC- 3BP型离心机 ) ,将上层血浆分入浆袋 1 ,近白膜层约 30 ml血浆与约 60ml白膜层一起分入浆袋 2 ,再从…  相似文献   

8.
背景:白膜法和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有无效输注发生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 目的:观察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126例站内采集后4-6 h的400 mL血液,随机分成改良白膜法组、白膜法组和富含血浆法组。改良白膜法采用3步离心,第1次采用次重离心,离心转速23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降速5,离心温度(22±2)℃;第2次采用轻离心,离心转速91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22±2)℃;第3次离心转速28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离心温度(22±2)℃,离心后,挤去上层含血小板较少的血浆,袋中留30 mL血浆悬浮血小板,即为浓缩血小板。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改良白膜法、白膜法以及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白膜法组血小板回收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白膜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富含血浆法组残留红细胞和残留白细胞的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受到全血量、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残留量,提高了血小板的回收率,可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手工富浆法、仪器白膜法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各项关键质量指标,包括血小板含量、容量及红细胞混入量等,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肉眼外观质量合格的浓缩血小板其容量、血小板含量及红细胞混入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富浆法和仪器白膜法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异,用仪器白膜法替代手工富浆法对浓缩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资源。方法 从常规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中分离、制备血小板,同时对2006年9~2007年4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使用和报废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浓缩血小板分离制备量8个月平均达到全血总采量的38.23%。结论 浓缩血小板制品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临床应用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