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因此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感冒病毒引发并传染性甚高的呼吸道感染。在全球而言,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多为甲型和乙型。如甲型H3N2和甲型H1N1型等。‘H’和‘N’是病毒所含蛋白质的简称,用以把病毒分类。潜伏期一般是一至三日。主要的病症为发烧、头痛、发冷、疲倦、肌肉痛、咳嗽、喉咙痛、流鼻水或肚泻等。一般健康良好的人,多在一至二星期内自动复原。但是,长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患者),则有较大机会出现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甚或死亡等。  相似文献   

3.
桥联酶标法检测小儿呼吸道病毒病原1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检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内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156例中,病毒检出者66例(42.3%)。其中,副流感病毒1、3型占15.4%,流感病毒A型占11.5%,合胞病毒占6.4%,副流感病毒2型占5.8%,流感病毒B型占3.8%,腺病毒占3.2%。病期≥10天组较病期<10天组病毒检出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随机检测住字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内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156例中,病毒检出者66例(42.3%),其中,副流感病毒1、3型占15.4%,流感病毒A型占11.5%,合胞病毒占6.4%,副流感病毒2型占5.8%,流感病毒B型占3.8%,腺病毒占3.2%,病期≥10天组较病期〈10天组病毒检出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宋宝玉 《中外医疗》2015,(3):156-157
流行性感冒是因时行戾气导致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秩序。因此,加强中医药诊疗流行性感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通过翻阅相关文献,现对中医药诊疗流行性感冒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能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奥复星治疗急性淋病疗效观察仁化县慢病站(512300)黄溪光我站于1994年2~6月用奥复星治疗急性淋病5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9岁;已婚43例、不洁性交史41例;潜伏期3~15天,平均6.6天;病...  相似文献   

7.
54例新生儿破伤风,男女之比为9.8:1。潜伏期3 ̄12天。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率70.3%,有效率79.6%,病死率14.8%。潜伏期愈短、病型愈重则病死率愈高。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等,一般病程7天左右,有些可持续两周,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特别是体弱的儿童。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为多见,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郭玥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5):49-5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急性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只发生在冬季。临床表现可以从单纯的感冒伴有发热、肌痛以至严重的肺炎。常不易与其他病原引起的呼吸道传染  相似文献   

11.
流感的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患者往往会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以上)、剧烈头痛、两眼胀痛、结膜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评估破伤风病人的预后,其目的是有利于治疗上寻找出新的措施,减少死亡率,对488例破伤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表明,破伤风病人预后的不利主要:(1)年龄:新生儿以及老年病人病死率高达48.6%,而其他年龄组仅为19%,P〈0.001;(2)潜伏期;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潜伏期〈9天的病人病死率为54.1%,而〉9天者仅为5.5%,P〈0.001;(3)起病期(即首次抽搐到全身性痉挛所经历的时间)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刺激对健康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方法;对60名健康青少年志愿做单音、图像及汉字结构识别视觉刺激(靶刺激为结构的汉字)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1)单音刺激,P3潜伏期无性别差异(P〉0.05);图像刺激,女婿生的P3潜伏期较男性短(P〈0.05;汉字结构刺激,女性的P3潜伏期(Fz,Cz,Pz)较男性短(P〈0.05);三种刺激的RT无性别差异(P〉0.05):(2)汉字  相似文献   

14.
P3测试对血管性痴呆认识障碍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病人P3测试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视觉分辨刺激序列测试15例VD病人的P3,同时测查MMSE、数字广度(DS)。结果 ①VD病人P3缺失率增加,潜伏期及波宽延长,波幅降低。②P3地形图显示VD病人顶中央区皮层激活范围明显减少,额区、颞区(尤其左侧)皮层激活不明显。③P3潜伏期与MMSE、DS得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3潜伏期是反映认知功能的关键指标,地形图可以形象地反  相似文献   

15.
本组观察黄芪精口服液(黄芪精)对3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参照1987年全国儿科呼吸道疾病会议拟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选择我院1998年3月~1999年3月住院患儿64例,除外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近1个月内未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的患儿。随机分为黄芪精组和对照组各32例。黄芪精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0月~9岁,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28例,病程7~14天。临床表现有发热、气促、咳喘,两肺闻及干、…  相似文献   

16.
提起感冒,无人不晓,但对“流感”、“感冒”的内涵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此简述其区别,以帮助读者有效地预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烧、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流行性感冒作为平时最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其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身体疼痛、乏力、咳嗽、鼻塞等表现,患者多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中流行性感冒发生以温度较低的秋冬季为主,一般在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的时间发病率较高,极易造成大面积爆发性发病。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一般可通过物品间接接触、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染,其潜伏期时间较短,一般在2~4d。1流行性感冒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18.
霍然 《健康伴侣》2010,(1):54-54
1什么是流感?答: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及制止,应该是现代医学及公共卫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伤风、白喉、猩红热、麻疹、天花及脑底脑膜炎等,主要是由呼吸道而感染。此外,一些链球菌的感染,如急性及慢性肺炎、气管炎、扁桃腺炎、竇炎等以及肺给核病,也都是由呼吸道感染的。这些呼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夏季11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1999年夏季婴幼儿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及血凝技术对11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及新生儿进行了7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71例,其中1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17例,各种病原体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为9.3%(11/118),腺病毒(ADV-IgM)为12.7%(15/118),巨细胞病毒(CMV-IgM)为13.6%(16/118),柯萨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