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依恋问卷。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网络成瘾组在家庭矛盾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依恋关系上,成瘾组的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父亲拒绝、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0.001)。结论: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消极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对忍者治疗前后进行对照.并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首发精神分裂症发者治疗后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控制性显著优于治疗前,矛盾性显著低于治疗前。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显著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差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校对照组又为突出。②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显著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惠者家庭,矛质性显著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羞于对照组家庭。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家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述情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特征及其关系。方法以自设一般情况问卷,多论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65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平,并与90例正常人及FES—CV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TAS各因子分及总分FES—CV中除娱乐性、独立性外的各因子与正常入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者TAS与FES—CV的部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家庭环境、述情的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述情障碍可能是成瘾群体的一种素质特征,且这种素质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农村自杀未遂者家庭环境、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FES)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对71例未遂自杀者的家庭进行了测评,并与一般家庭进行对照。结果未遂自杀者家庭的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和适应性均较对照组差,矛盾性较突出。说明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对自杀的成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自编问卷、FES—CV和SCL-90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结果:对于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在FES—CV的10个因子中,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因子对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情感表达、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对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单纯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功能。方法:应用向制儿童行为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115例单纯ODD儿童(研究组)和115名非ODD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定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ODD组儿童家庭矛盾性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ODD组父母双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明显比对照组得分低(父亲P〈0.01,母亲P〈0.05).而其“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二因子得分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ODD组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ODD中学生的家庭存在高度的矛盾性.他们的父母养育方式不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富裕个体户的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健康测验(PHI)、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义鸟市42例富商家庭及33例普通家庭进行测评和对比分析。结果:富商家庭(男性:66.7%/39.1%,妻子61.9%/42.4%,子女34.1%/13.6%)较普通家庭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表现在男性的敏感多疑、好与人争执、行为控制能力差;女性的焦虑紧张、脱离现实及对心理挫折常常采取躯体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子女则为过分压抑、敏感和孤独性。结论:富商家庭较普通家庭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家庭环境,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70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P0.001);其娱乐性、道德宗教管、控制性与常模无明显差异。父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的组织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杀未遂者抑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自杀未遂者的抑症状及相关因素,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74例农村自杀未遂者及74名正常者对照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者SDS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家庭环境和邻居关系明显不同。自杀未遂组存在问题较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应激事件,家庭亲密度、成功性和婚姻状况,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存在较严重的抑制症状,抑郁症状与应激事件和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海洛因依赖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6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6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控制性以及高矛盾性(P〈0.01)。在教养方式上,海洛因依赖者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分较高(P〈0.05)。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患者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较对照组为差(P〈0.01)。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可能对海洛因依赖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畲族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以白煽量表和FES—CV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结果畲族中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为:大多为多子女家庭,居住在山区和农村,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多为农民;畲族家庭的独立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均显著低于汉族家庭,而道德宗教现和控制性均显著高于汉族家庭。结论畲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目前北京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以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主动调整家庭的互动状况,使家庭环境更适合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学校二至九年级,每个年级随机两个班的学生作答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62份有效问卷的亲密度和矛盾性进行描述和相关分析.结果 学生整体的家庭亲密度为7.17±2.13、矛盾性为2.53±2.12,与中国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5.937,P=0.000;t=3.674,P=0.000).女生与男生相比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3.261,P=0.001;t=-3.352,P=0.001);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性出现高峰.四年级男女生均出现了家庭亲密度最高、矛盾性最低的结果.家庭环境与EPQ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相关.结论 中国大城市家庭环境已发生改变,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家庭环境中文版的问卷调查,以确立新的中国人常模;女生家庭更和睦,但父母应对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高峰有心理准备;建议父母主动接受、适时推进"父母控制"向"儿童控制"的转化,使家庭更和睦和儿童健康成长,主动调整家庭环境以助于某些极端的个性特征向中间靠拢.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4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偏执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敌对性、恐怖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常模,HAMA评定77.6%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HAMD评定91.4%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结论: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不但要医治病人躯体上的痛苦,还要对病人的精神不良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中文版,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1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评定,并与35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①强迫症患者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及娱乐性3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两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除控制性P<0.05外,余P<0.01);②强迫症患者在父母惩罚及过分拒绝因子上评分较高,另外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而过度保护因子评分较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除父母惩罚及父系过度保护P<0.05外,余P<0.01)。结论 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因子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5月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患者家庭环境因子在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方面低于国内常模(P<0.05),在矛盾性、道德宗教性方面高于国内国内常模(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有较多问题,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柳州市四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控制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家庭环境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6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3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907,-4.088,-3.037,P0.01),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415,P0.01);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966,P0.01),而求助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711,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等与应对方式多个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关,两者间存在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功能,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①抑郁症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抑郁症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较多采用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家庭支持系统不良,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家庭环境与儿童气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方法: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地区3-6岁549例入托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与儿童气质类型有关。父母养育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对儿童气质有影响。家庭环境、父母EPQ评分、入托情况等未显示有相关性。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儿童看电视时间看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