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肾气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组方理念颇合《素问》《难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可以说金匮肾气丸即是以阴阳五行观念为指导而创立。本文试论金匮肾气丸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探讨仲景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精化为气”,谓精是气化生的物质基础;而精的化生又要依赖气的气化活动,故又谓:“精归化”。由此可知,精与气之间有着阴阳互根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经》经筋的实质是神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秦玉革 《中国针灸》2006,26(2):147-150
通过解剖、定位、症状、临床及五行理论的对比分析,否定了后人对经筋的错误认识,论证了《内经》经筋的实质是以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为主,含少部分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这一概念的澄清与回归,无论是对中医的继承、发展及中西医结合,还是科研、临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把先秦哲学的气论思想应用到中医学 ,开启了生命以“气”为核心的构建。“气”的思想分别对应于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病因病机、药物的性能、针灸的行针候气及迎随补泻等 ,这表明了气在人体系统中起着复杂的信息调控作用。《内经》所论的气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或指宇宙本原之气 ,或为自然界大气、四时之气 ,或指构成人体各种生理结构与功能之气 ,或为病邪之气 ,或为药食之气等。《内经》把“气”作为一种理论思辩工具的同时 ,又提供了一个具有生命物质基础的理想的人体气模型。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真气…  相似文献   

5.
从《难经》“脾裹血”浅探“脾统血”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平 《天津中医》2002,19(5):37-38
  相似文献   

6.
对难经<五十八难>所论伤寒病内容进行剖析,指出<难经>对外感病的分类、脉象区别、治疗方法及宜忌等.认为<难经·五十八难>对伤寒病论述分类明确,思路清晰,论述精辟,注重创新,对中医后世对外感病的理法方药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自《内经》首论三焦,《难经》提出其"有名无形"的理论之后,关于三焦实质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在学习三焦生理、病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浅谈自己对三焦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附子在金匮肾气丸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为张仲景所创制,临床用之得当,确有卓效,被公认为是一剂补肾良方。其配伍精当,寓意深刻,成为后世组方所效仿的典范。但对该方的方义却有较大争议:仲景先师为何将附子配人方中,且仅用一两?肾气丸是补肾阳的吗?笔者在不断研习此方中得到一点体会,现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沈开金 《陕西中医》2002,23(3):286-286
“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 ,肾气有余”一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意是讲 (年老之人为什么还会有生育能力 ) ,这是因为他天赋的精力超过一般人 ,气血经脉照常通行 ,同时肾气比一般人充盛的缘故。古今医家对此句的解释皆偏重“天寿过度”,而对“气脉常通”,忽而不谈 ,或解释含混。如王冰解此仅“所禀天真之气本自有余也”一句话 ,中医学院五版教材 :“气脉常通”即“地道不通”的相反语。笔者认为此句经文的实际临床运用价值在“气脉常通”四个字上 ,应着重研究、探讨。因为“天寿过度”。“肾气有余”说的皆是先天之禀赋 ,它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张珍玉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着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谙经典 ,倡导学生力争做一个“大医” ,崇尚 :“医乃仁术” ,学习经典体现一个“悟”字。对阴阳学说、气血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挥 ,对《内经》、《难经》有关条文常有独到的感悟 ,并能用这些独到理论解释和治疗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11.
于东林  丁然 《河北中医》2013,(11):1652-1653
肾气丸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8味药物组成,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5次,是现代临床的常用方剂,但我们在查阅《方剂学》及注释《金匮要略》的现代相关著作时发现,这些教材及相关著作大都认为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方,我们认为可能有悖张仲景原意,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徐大椿《难经经释》一书是注释《难经》而作,是历代注本中被认为较好的一种。徐氏采用以经释经,溯本求源的方法,结合《内经》以解释《难经》经义,并有所阐发,注释简明扼要,立意新颖。其治学特点在该书体现颇多。1、治学思想,从源厦流。治学之道,一般有两条途径:一为由流而溯源,一为由源以及流。徐氏认识到治学莫如由源以及流。寻找源头,以知其所由来;探求支流,以识其所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难经》人体解剖学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国时期医圣秦越人著《难经》,其中记载了我国古代人体解剖学的重要资料,证明了在古代人体解剖学已取得了伟大成就,对祖国医学和世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运动规律,以及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形成变化规律的哲学理论.《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运用了精气学说中的有关概念、原理、思维方法来解释生命现象,并且直接将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移植于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之中,渗透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医学的各个层面,并与相关的医学知识融为一体,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难经》作为中国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建树颇多,纵观全书对《内经》气口独为五脏主理论的拓展,可谓特色鲜明,不拘一格。其原创思想彰显于承袭《内经》诊脉理论并创独取寸口之诊法,首创寸口分部,提出上中下三部与脏腑主病,阐发寸口异常脉象及预后推测,创建五色之与脉当合参之综合诊法,对中医脉诊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三部九候"遍诊法到"独取寸口"脉法,标志着中医脉诊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是古代医家千百年临床脉诊实践的科学总结。溯源独取寸口的形成、发展以及完善,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研究脉诊的内在客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在精神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10,30(2):125-127
肾气丸见于《金匮要略》,功能温补肾阳,对具肾阳虚欠之精神疾病效果颇佳。然需注意的是,临证时必须慎察症象,准确辨证方可。  相似文献   

18.
康波  周宜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13-115
《内经》中的肾气,主要指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气或天地之精气,随着日月运转,肾气由盛到衰,人体亦出现"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根据《内经》中关于"肾气盛衰"所具有的时限性,及其外部表现的论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人的4个生理阶段:第一阶段先天养后天,第二阶段后天养先天,第三阶段先后天失济,第四阶段先后天损极俱虚。对各年龄段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特点予以阐述,并与《内经》"治未病"理论进行了联系和互补,以达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使人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寿康 《中国针灸》2003,23(12):725-727
以《灵枢·九针十二原》《难经·七十二难》等篇为据 ,说明在《内经》《难经》中 ,迎随不是某一具体的针刺补泻手法 ,只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代称和原则。对于迎随 ,后世大多宗于《难经》 ,发展为深浅迎随、针向迎随、流注盛衰时间迎随、补母泻子迎随等。现代多以针向迎随为补泻 ,但在临床上很少单独用。针向迎随在理论上不符合《灵枢》本义 ,在临床上只能在四肢穴作行气法用 ,没必要作为一种具体的针刺补泻手法存在  相似文献   

20.
试论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宜昌县土城卫生院(443123)周运权关键词:《内经》,阳气,阴阳平衡,理论研究阴阳是古人用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对朴素的哲学概念,它贯穿在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更是突出的应用阴阳学说来阐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