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8~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防控制乙脑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08~2009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526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共检出乙型脑炎IgM抗体阳性病例132例,年龄以1~12岁儿童居多,占总数的87.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时间全部集中在7~9月份。[结论]除强化主动监测,加强小年龄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外,必须重视实验室监测,增强检测能力,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临床诊断乙脑或疑似乙脑病例标本,用捕获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送检病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61%、34.35%、39.30%、25.86%、17.12%。全区14个地市均有阳性病例分布,其中南宁、河池、玉林、贵港、崇左、梧州、钦州、百色8个市所辖县送检病例较多;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28岁,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88%;每年5~8月送检病例标本多且检测阳性率高,6~7月形成高峰;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中99.13%为无接种史和疫苗接种史不详。结论乙脑病例分布广,多见于低年龄组,主要为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乙脑IgM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危因素与预防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2005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了解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由监测医院报告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98例病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76例,占19.10%。在发病7 d内、7 d后采集的血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6.24%,18.18%和20.59%,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内与7 d后采集的血标本与脑脊液检测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67%和80.00%。病毒性脑炎发病6~9月较高,与乙脑IgM阳性病例时间分布基本一致,11月病毒性脑炎病例出现一个小高峰;病毒性脑炎病例中15岁以下占73.62%,乙脑IgM阳性病例中0~5岁最高占36.84%,其他病毒性脑炎5~10岁组最高占40.68%;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和农民占比例较高为71.05%,其他病毒性脑炎学生占比例较高为56.83%;未接种及接种史不详在乙脑IgM阳性病例中占76.31%;出院时转归,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脑治愈比例分别为67.11%,83.23%,病死率分别为9.21%,3.11%。结论乙脑病例在发病7 d内和7 d后采血进行IgM检测对乙脑诊断均有意义。应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在作好儿童乙脑防治的同时,加强对成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本起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本地乙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灯诱法调查蚊种.[结果]2009年的所有乙脑病例集中在7月发病,共10例,均为农村病例,其中8例在黄陂区,年龄10月~7岁.8例病例无明确的乙脑疫苗接种史.疫点健康儿童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阳性率96.27%,抗乙脑IgM抗体阳性率5.56%.病家周围环境蚊种构成中三带喙库蚊占71.63%,三带喙库蚊中雌蚊占99.80%.[结论]儿童未有效接种乙脑疫苗和环境中存在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是本起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和改善环境卫生是防控乙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三地区2005-2006年度病毒性脑炎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了解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对监测医院报告的所有病毒性脑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和/或脑脊液标本,用ELISA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抗体;用Epi Data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病毒性脑炎1097例,对其中1053例(96.0%)检测乙脑IgM,阳性311例(29.5%).监测的两年度内病毒性脑炎、乙脑病例均在7、8月份出现高峰,病毒性脑炎发病趋势与乙脑lgM阳性病例趋势基本一致;宝鸡、渭南和安康地区14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乙脑IgM阳性病例分别为33.7%、43.9%~1188.3%,其他病毒性脑炎在3个地区均是5~14岁组所占比例较高(53.3%);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占85.2%,其他病毒性脑炎病例学生所占比例较高(51.0%);病例出院时398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7.1%、83.7%,病死率分别为9.2%、3.1%.578例出院90 d后随访,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9.6%、90.2%,病死率分别为13.6%、3.6%,留后遗症比例分别为10.0%、4.5%.结论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和乙脑一致,临床报告的乙脑病例中乙脑IgM阴性病例占45.6%,提示对临床报告的乙脑/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乙脑实验室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不同地区乙脑高发人群存在差异,在预防控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景洪市乙脑流行情况和规律,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2008~2009年报告的121例病毒性脑炎进行乙脑IgM抗体监测。[结果]54例为乙脑IgM抗体阳性,发病率14.24/10万,呈散发,6~7月为流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均无免疫史。[结论]景洪市人群免疫水平还很低,还存在乙脑流行或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宏宝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39-1940,194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防治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0.19/10万、0.22/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灌云县、东海县;报告病例均≤10岁,均居住在农村。[结论]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强化防蚊、灭蚊措施以及做好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老疫区,1999年和2002年分别发生暴发流行,且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发生,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把该县列为全广西30个乙脑重点防控县之一。2009年6月8日浦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县人民医院报告,该院收治一例疑似乙脑病人,县CDC组织专业人员赶赴该院对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送钦州市CDC实验室做乙脑IgM检测,结果IgM为阳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玉林市2008-2010年乙型脑炎疑似病例检测资料,为今后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2008-2010年送检疑似乙脑病例IgM抗体,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2008-2010年共检测血清、脑脊液142份,乙脑IgM抗体阳性43份,阳性率30.28%,其中血清标本阳性率25.38%(33/130),脑脊液标本阳性率83.33%(10/12),确诊病例36人;连续3年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是33.33%、22.72%和41.17%,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6月形成高峰86.04%(37/43),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均无阳性病例的检出;送检病例均为14岁以下儿童,最小6月龄,最大12岁,检出36例病例,不同年龄段乙脑病例构成比以3~6岁最高,占52.78%(19/36),7~10岁居次22.22%(8/36),0~2岁居第3位19.44%(7/36),11~14岁最低5.56%(2/36),10岁以下儿童乙脑病例占94.44%(34/36);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12例,男、女比为2∶1,3~6岁年龄段男女比例基本相等,但在其他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确诊病例多以辖区内和周边地市及流动的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玉林市2008-2010年乙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为主,病例均为儿童,3~6岁病例数最高,应加强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工作是乙脑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脑疑似病例血清乙脑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乙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黔东南州各县(市)送检的乙脑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及部分双份血清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02例乙脑疑似病例血清,乙脑IgM抗体阳性的150例,阳性率为74.25%。乙脑IgM抗体阳性率,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23例为69.57%,无接种史的104例为80.77%,免疫史不详的75例为66.67%(P>0.05);2006年的125例为84.80%,2007年的77例为59.21%(P<0.01);10岁以下159例为78.62%,10岁以上的43例为60.47%(P<0.05)。[结论]应提高免疫质量和接种率,搞好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聊城市2009年麻疹血清学监测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和完善麻疹免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聊城市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2009年聊城市累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41例,阳性率为69.12%。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季度阳性率最高(81.16%),第四季度最低(21.43%),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县(市、区)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阳转与采集标本的发热天数相关,第0~3d为55.56%,4~7d为74.26%,8~14d为67.24%,≥15d为61.11%(P〈0.05)。[结论]聊城市麻疹疑似病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低;未免疫和不全程免疫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控制麻疹关键在于麻疹的免疫接种及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诊断率是及时控制麻疹局部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宝鸡市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方法]制定宝鸡市麻疹监测方案,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975例,发病率波动在0.66~5.72/10万之间。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以2009年最低(0.66/10万)。6年间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5.90%,及时送检的合格标本平均为89.95%,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2.94%。宝鸡市除2004、2005、2007年出现3起学校麻疹暴发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以0~6岁组和18岁以上成人组为主,占89.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比例最高,占84.21%。[结论]宝鸡市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较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现行的消除麻疹工作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肇庆市2007-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方法 对肇庆市2007-2014年乙脑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2012-2014年采集的怀集县和封开县共6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乙脑IgG抗体检测,运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肇庆市共报告117例乙脑疑似病例,经实验室确诊80例,其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0.24/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6月份为发病高峰;疫情主要分布在怀集县;乙脑病例以1~14岁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81.25%(65/80);怀集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5.76%(259/302),封开县为62.75%(192/306),2县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城乡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肇庆市乙脑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14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封开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较怀集县要低;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做好防蚊灭蚊,强化疾病监测相关工作,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龙珠 《职业与健康》2012,28(8):973-974
目的监测渭南市麻疹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渭南市疑似麻疹病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病毒血清IgM抗体监测。结果分别采集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55、60和110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7%(18/55)、36.7%(22/60)和32.7%(36/110);以8月龄~4岁病例阳性数最多,小于8月龄和24岁以上疑似病例阳性率最高。结论 2009—2011年渭南市麻疹阳性病例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了解西双版纳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情况,为乙脑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乙脑疑似病例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2010年共检测乙脑疑似病例标本240例,阳性149例,阳性率为62.08%;4年的阳性率依次为90.00%,57.50%,36.54%6,2.50%;阳性病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2岁,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65.10%;流行季节为5月-8月份,发病呈单峰分布,高峰出现在6月份,占54.36%;男女性别比为1.61∶1;阳性病例中95.97%无接种史和疫苗接种史不详。结论:西双版纳州存在乙脑高流行的自然环境,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韩丽娟  许航  朱小威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6-2437
目的对鞍山市2005-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临床疑似麻疹或风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该市3a共检测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337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744例,阳性率为55.6%;风疹IgM抗体阳性39例;阳性率为2.9%。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