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4—2008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丹  安庆玉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8-900
目的探讨辽宁省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4种91696例,年均发病率为340.1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2005—2008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累计报告死亡64例,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省义县各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义县2004—2008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义县2004—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65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6.59/10万,死亡率为0、14/10万,病死率为1.19%。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45.77/10万)、乙肝(25.09/10万)、甲肝(12.23/10万)、出血热(11.45/10万)和布病(8.0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1069例,占41.6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826例,占32.20%;肠道传染病共报告396例,占15.4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274例,占10.68%。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是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对布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阿拉善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阿拉善盟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阿拉善盟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4 923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为515.6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3/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乙肝(271.93/10万)、肺结核(101.10/19万)、淋病(26.71/10万)、细菌性痢疾(23.88/10万)、梅毒(20.01/10万),五种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6.05%。各种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共报告3109例,占发病数的63.1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数的27.20%:肠道传染病占9.26%。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我盟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1990~2006年德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计13859例。年均发病率为239.46/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2004年414.82/10万,最低为1997年85.77/10万。17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6514例,占总发病数的47.00%,主要表现为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在较高的状态下波动;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4357例,占总发病数的31.44%。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肝炎、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宣教、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建始县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北省建始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建始县2004-2008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始县2004-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8 038例,死亡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6.62/10万,死亡率为0.41/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54.21/10万)、乙肝(92.61/10万)、流行性腮腺炎(25.68/10万)、痢疾(11.95/10万)和梅毒(11.17/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 588例,占发病总数的57.0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34.82%;肠道传染病占6.43%。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是建始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丹  张倩文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78-2580
目的了解大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布、流行情况,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控制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大连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20765例,发病率为344.76/10万,与2007年相比呈上升趋势;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风疹。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控制暴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建始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建始县2004—2008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始县2004—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8038例,死亡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6.62/10万,死亡率为0.41/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54.21/10万)、乙肝(92.61/10万)、流行性腮腺炎(25.68/10万)、痢疾(11.95/10万)和梅毒(11.17/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588例,占发病总数的57.0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34.82%;肠道传染病占6.43%。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是建始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8.
江永县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皆喜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53-1254
目的了解江永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江永县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江永县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共3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3.07/10万。结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不仅要加大对肠道和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力度,还要加强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密市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4~2008年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高密市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4 961例,发病率为115.22/10万,死亡5例,病死率为0.10%。2004~2008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23.08、142.94、129.08、92.26和89.22。累积发病例数前6位的依次为肺结核(1 718例)、病毒性肝炎(1 492例)、细菌性痢疾(934例)、淋病(304例)、梅毒(277例)、出血热(176例)。[结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高密市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时凯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1-1863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驻马店市2004—2008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驻马店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共计112 2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8/10万,各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2.78%(其中又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它们各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4.13%和8.87%),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8.35%)和肠道传染病(7.46%)。发病群体以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7∶1。结论肝炎,肺结核、痢疾、艾滋病、性病、麻疹为该市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当涂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当涂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当涂县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3 114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乙肝;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最多,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最少,各年度全年均有报告发病,5月份最多;职业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近5年当涂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乙肝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描述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占全省暴发疫情的18.90%。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82.59%;发病17033例,死亡27例;疫情波及1886372例,罹患率为0.9%。甲类传染病事件6起,占2.68%;乙类67起,占29.91%;丙类92起,占41.07%;其他59起,占26.3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6月和10-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19起,15起为缅甸输入。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周口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下的传染病发生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合计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1种、158040例,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3.76/10万,病死率为0.62%。年发病率(/10万),2004年为217.68,2005年为274.65,2006年为278.48,2007年为333.52,2008年为362.79。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为病毒性肝炎(131.90/10万)、肺结核(90.42/10万)、痢疾(32.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10.01/10万)、麻疹(5.29/10万)。[结论]实行网络直报的2004-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衡阳市1995~2004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衡阳市1995~2004年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从1995年的4.84/10万上升到2004年的79.88/10万,呈直线上升趋势,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5,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肺结核、麻疹高发于农村地区。麻疹、风疹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为本市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是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卫生防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区部队野外驻训的地(市)为调查点,收集和检索近年的疫情资料、卫生防病专题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多达20余种,其中潜在传染病4~7种,新发传染病3种,发病数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有上升的趋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潜在危害较大,前5位疾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和淋病。并针对当地疾病流行特征,提出行之有效的循征预防对策。[结论]部队进入野外驻训地域疾病预防控制应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为重点,并重视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性传播疾病的社会综合治理,以及防范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06年合肥市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合肥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及所辖3县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疫情资料,对重点传染病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类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5.32/10万,2006年最低(256.56/10万),2005年最高(298.7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4年新增病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脑、麻疹等传染病是合肥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项东  张志坤  刘丹  张绍文  高庆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70-2871,2878
目的了解唐山市1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10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我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9 919例,发病率411.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染病传染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29.41%);病毒性肝炎(23.86%)、手足口病(18.45%)、肺结核(10.51%)和流行性腮腺炎(6.45%)等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宜秀区2005~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宜秀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数据,对各类法定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秀区2005~2007年共报告有14种法定乙丙类传染病发生,年均总发病率为167.53/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淋病、梅毒、痢疾等,甲类传染病无报告。结论呼吸道、肠道及性传播疾病是宜秀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赵科伕  吴金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48-2850
目的了解合肥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合肥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报告病例137 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85/10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道类传染病是合肥市主要的传染病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丙类传染病出现上升趋势;合肥市地区发病病种前5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肝炎和梅毒为主。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 2004~2009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需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肝炎和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布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哈尔滨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2年哈尔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931例,其中死亡94例,报告发病率为297.4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90/10万,病死率为0.30%。其中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数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肝炎、梅毒、痢疾和猩红热。结论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仍是哈尔滨市今后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