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测验工具和调查问卷对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结果]父亲对男生的关心以及男生对母亲的不同评价对男生生命价值观的建立会产生影响;父亲去世以及母亲的职位不同会对女生生命价值观的建立产生影响。[结论]亲子关系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男女生的影响不同,父母对子女的生命价值观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活兴趣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测验工具和调查问卷对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兴趣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结果]男女生的生活兴趣有所不同,男女生野外生存兴趣较高而野外生存经历较低,前者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比例是女生的两倍。男女生关注媒体报道不幸事件的比例较高,虽然女生关注率较男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兴趣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媒体报道的不幸事件是男生的积极生命价值观的保护因素,是女生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珍爱生命(4.60±0.53)分,其次是积极进取(3.79±0.55)分,然后是悲观困惑(2.61±0.73)分,得分最低的是狭隘(2.59±0.78)分,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P〈0.05);悲观困惑、狭隘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价值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P〈0.01),而父母拒绝对悲观困惑、狭隘价值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越是正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越是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人格量表调查768位大学生。[结果](1)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是积极乐观(4.34±0.62)、拼搏进取(4.31±0.59)、珍爱生命(4.07±0.55)、狭隘(2.74±0.97)、悲观困惑(2.33±0.72)、消极宿命(2.06±0.76)。生命价值观在积极进取的主流中呈现多元化趋势。(2)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各因子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P﹤0.05)。(3)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对生命价值观多个因子具有预测作用(P﹤0.01)。人格各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命价值观。[结论]高内外向、掩饰性,低神经质、精神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低内外向、掩饰性,高神经质、精神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消极作用。健康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生命价值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探讨自我肯定意识及其相关因素对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天津市3所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203名,采用生命价值观量表和自我肯定意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类专业(积极生命意义:F=3.67,P<0.05)及志愿者学生(积极生命意义:F=2.06,P<0.05;追寻生命价值:F=4.35,P<0.01)的积极生命价值观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及非志愿者学生;大一的消极生命意义维度分(F=15.91,P<0.01)高于其他年级,大四的追寻生命价值维度分(F=7.92,P<0.01)高于其他年级;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充实和自我表露4项积极自我意识与积极生命意义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25~0.50,P<0.05或P<0.01),自我封闭和对人紧张2项消极自我意识与积极生命意义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18~-0.59,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我肯定意识和年级(消极生命意义:β=-0.21,P<0.01;追寻生命价值:β=0.14,P<0.01)、志愿者活动(追寻生命价值:β=0.16,P<0.01)、专业(积极生命意义:β=0.15,P<0.01)是影响生命价值观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自我肯定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静媛  李丹  刘婷  陈磊  黄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90-1691
[目的]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命价值投射测量工具(LPT)对四川省某高校整群抽取的278名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测量,根据SCL-90得分分组,以心理健康状况为因变量,生命价值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并对男女生的影响不同,死亡认知对男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助人和担心他人对女生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而同情心对女生心理健康起阻碍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可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但对男女生应采取不同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7.
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现研究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的领域.我国的生命价值观研究时间不长,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对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内涵、内容、现状、意义和方法等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文章尝试梳理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研究现状,提出个人观点,在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之后进一步指出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调查了768位大学生,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回答轻重程度筛选有无自杀意念。结果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93人,占13.2%,无自杀意念者611人,占86.8%。有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学习压力、珍爱生命、消极宿命、悲观困惑、消极应对比其他因子更能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与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应对方式训练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高危性行为情况及生命价值观现状,探析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上海市48所高校,通过自制问卷及生命价值观量表对4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价值观对上海高校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过去半年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大学生约占调查对象的33.7%(1429/4244),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得分为194.40±17.80分,各维度的生命价值观得分依次为:生命价值目标37.41±2.69分、生命价值过程78.05±8.26分、生命价值评价78.94±8.76分。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男性、居住时间越短、非异性恋者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此外,生命价值观中的各个维度均与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呈负向预测。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总体得分较低,高危性行为尤其是临时性行为较为突出。相关部门可从生命价值观角度切入,采取措施减少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实现性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0.
医科大学生是那些已经选择医生作为职业并迈进成人生活的特定时期的人群。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医学赋予了这个群体更多的意义和责任,对于医科大学生来说,仅仅把医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医科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文章从良好生命价值观对医科大学生的特殊意义谈起,指出当下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从其自身结构的改造上寻求其功能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活困扰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霞  马爱国  孙永叶  赵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36-1038,1041
[目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件及其对生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17个方面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9%的大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对生活困扰的影响很大,而47.5%和4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干扰大以及学习负担过重也对生活困扰的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受其相关事件影响程度低年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也可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困扰,并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其影响的程度明显大干来自城市的学生(37.4%VS21,5%)。与学习有关事件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依次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有关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学习因素>人际关系。[结论]大学生生活困扰与在校期闻学习成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四季血压水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血压季节性变化规律,为群体血压调查研究选择适宜的季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4、2005年级16个班,共441名在校本科学生,在秋、冬、春、夏4个季节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秋季平均收缩压(SBP)水平为(115.84±12.60)mmHg、舒张压(DBP)水平为(69.04±7.65)mmHg,冬季为(114.76±12.54)mmHg和(68.38±8.34)mmHg,春季为(114.05±12.68)mmHg和(67.16±8.26)mmHg,夏季为(108.79±12.00)mmHg和(66.24±7.83)mmHg,无论SBP还是DBP均为秋季高于冬季,冬季高于春季,春季高于夏季,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学生平均SBP和DBP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16,P=0.000;F=24.085,P=0.000),男生两者平均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95,P=0.000;F=3.298,P=0.020),女生两者平均水平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29,P=0.000;F=24.706,P=0.000)。男生四季血压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生血压水平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夏季血压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阅读治疗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50名在校医学大学生随机分为阅读治疗组和非阅读治疗组各75名,对阅读治疗组的学生进行6个月选择性阅读治疗干预,干预前后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阅读治疗组和非阅读治疗组组的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与非阅读治疗组及阅读干预前比较,阅读治疗组在阅读干预后SCL-90总分、抑郁、焦虑、强迫等因子分及SDS、SAS标准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阅读疗法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同伴交往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回顾相关的重要理论、研究现状,并为如何在高校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刘菲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4-534,536
[目的]了解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饮酒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饮酒率51.0%,男生饮酒率70.4%,女生饮酒率19.7%,男生饮酒率显著高于女生.饮酒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周围环境的因素,社会交往的需要占第1位.同意饮酒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占32.9%,有一点同意33.6%,不同意33.4%.同意饮酒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占16.1%,有一点同意50.0%,不同意33.9%.认为饮酒对健康无害无利的占30.6%,有利于健康11.4%,适度饮酒有利于健康50.1%,有害于健康7.9%.[结论]大学生饮酒行为不容忽视.应提高饮酒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消除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645名医学生中,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结果]非考试期,15.5%医学生有睡眠障碍,且五年制有睡眠障碍的比例高于七年制(x2=12.867,P(0.01).考试期间,则有24.5%学生有睡眠障碍,女性有睡眠障碍比例高于男性(x2=10.827,P<0.01).考试和非考试期男女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t=3.61,P<0.01;男性:t=4.40,P<0.01);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在在考试期和非考试期睡眠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五年制:t=2.44,P<0.05;七年制:t=8.88,P<0.01).[结论]学制及考试对男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来源,了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键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安徽医科大学编制的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对7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对某些课程没有兴趣(85.02%)、学校教学设施不足(84.21%)、父母唠叨(83.27%)、考试成绩不理想(82.05%)、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79.08%).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陪伴时间多少,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等4个方面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大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主要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