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军安  王钢  王涛  雷达 《吉林医学》2011,32(28):5984-598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例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的资料。结果:术后4~6周考察疗效,总有效率(87.1%,27/31),效果满意率(43.4%,13/3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 《中外医疗》2016,(18):191-192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情况。结果58例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脉博、血压、血氧饱和度,均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CEA、AFP检测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相比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痛若小、恢复快、风险低、适应症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红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消融率较对照组高,局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桂华  赫军  俞渊  许斌 《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46例患者共55个病灶,直径<3.5 cm的23个瘤体,20个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86.96%;直径为3.5~8 cm的15个瘤体中11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3.33%,直径>8 cm的17个瘤体中(其中8例直径>10 cm)12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0.5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院微创介入治疗科收治的46例(72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行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融情况[消融点数、消融时间]、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3年随访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短(P0.05),两组住院费用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病灶均较好地清除;研究组3年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射频消融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消融时间、3年复发率方面均具有更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技术,它适合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不能手术的肝肿瘤,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创伤小、疗效明显等特点。我科自2003年3月起应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32例,效果好,无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雪芬  喻洁  孔健 《当代医学》2010,16(5):112-113
目的总结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141例肝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及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配合治疗及护理,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是安全有效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保障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探究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平均AFP和CEA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6例,占93.3%;不完全坏死3例,占5.0%;部分坏死1例,占1.7%。60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16例,占26.7%;1年内死亡患者1例,存活59例,1年生存率为98.3%。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 1995 年意大利 Rossi 率先将射频消融术 (RFA)治疗肝脏肿瘤应用于临床后,射频消融术当 今仍为最新的肝脏肿瘤导向治疗方法之一[1-2]。与其 他局部治疗方法相比,射频的热效应可增强机体的 免疫力,同时坏死物质的吸收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可 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 能力,故射频消融术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肝癌 介入疗法之一[3]。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2011年 12月就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后甲胎蛋白(AFP)、肝功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冷极射频消融治疗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FP及肝功能变化、B超和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复查,AFP升高的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15例(68.18%)降为正常,6例(27.27%)较术前下降(P<0.01),消融越彻底AFP下降越明显,射频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后AFP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该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以来在CT定位引导下,采用RFA-1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用多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每针次温度70 ℃~90 ℃左右维持10 min或15 min.结果 44例患者经CT引导行射频消融51例次,绝大多数病灶复查CT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CT值下降30~37,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定位下经皮多极射频消融对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对晚期肺癌、多发性肺转移瘤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CT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应用在直径<3mm的肿瘤.我院2010~2011年对9例不适于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采用了RFA,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25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全部病例经临床症状、CT增强、MRI检查、甲胎蛋白定量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前行三大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生化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和胸片、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均无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术后1天,7天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1个月后复查CT或MRI和彩超及血清学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1/2者5例,缩小<1/2者19例,无明显变化者1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消失17例,血流明显减少7例,无明显变化者1例.结论彩超可引导介入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83例肝癌患者的95个病灶接受经皮肝穿射频消融(RFA)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经皮RFA的疗效,并随访其复发情况。RFA治疗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95.4%,≥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76.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7.7%,多发病灶的完全消融率71.4%。RFA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病灶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对无法切除的肝癌及复发肝癌效果显著。其原理是以B超或CT为引导,将直径仅2mm的射频电子针经皮肝穿刺进入肿瘤组织并呈星状展开数根小电极“锁定”肿瘤,通过发射交变电流,使肿瘤组织中离子产生振荡发热,最高可达120℃,从而达到彻底灭活肿瘤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广等特点。但新技术的开展,也带来相应的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院从2002年1月-2007年10月对43例肝癌病人进行射频治疗,效果满意,现就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共112例临床分期属于Ia期和Ib期的小肝癌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予以全麻下开腹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首次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切除组65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0.7%、18.4%和24.6%。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2%、85.7%和67.3%。射频消融组47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8.5%、19.1%和23.4%。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2.0%和64.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4)。按临床分期进一步分组比较,Ia期两组的生存率相近,射频消融组略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53);Ib期时,手术切除组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略优,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4617)。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特别是对肿瘤直径≤3cm的Ia期小肝癌,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性效果,在条件许可和技术上有保证的情况下,可部分代替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金成 《中国医药导报》2013,(35):80-82,8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周围型肺癌3例,原发性肝癌13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2例,肝癌介入术后复发2例,肝癌介入术后腹膜后转移癌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中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中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0.5%;1例出现呕吐,3例局部疼痛,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肝周有少量渗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10个月复查CT,15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4例患者肿瘤部分坏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实体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1a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例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邹彦芬  吴鸣  杜端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09-28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及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护,所有患者顺利恢复。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和严密的监护是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8例,B级14例,C级6例)的110个肿块(平均直经6.1cm,1.9-13.7cm)共进行了105次治疗,平均治疗1.3次和6.3个点,平均随访9.2个月(1-1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6例(7.7%)出现并发症,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5.1%)复发,平均发生在治疗后6.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r=0.77216,P=0.0001),回归方程式为y=-1.794 1.733x。结论 RFA是一种治疗HCC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