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组各40例。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接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0.4 g/kg。比较三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Hematopoietin 1β,IL-1β)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肠内营养联合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92.5%、7.5%、22.5%、20.0%、(19.24±4.78)d]与肠外营养组[60.0%、40.0%、72.5%、67.5%、(30.84±4.52)d]、肠内营养组[77.5%、22.5%、40.0%、32.5%、(25.41±5.0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APACHEⅡ评分[(4.97±1.10)分]均低于肠外营养组[(7.51±2.24)分]、肠内营养组[(6.25±2.09)分](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超敏C反应蛋白、TNF-α、IL-1β[(0.71±0.34)mg/l、(7.13±1.46)、(0.10±0.02)pg/l]均低于肠外营养组[(1.64±0.59)mg/l、(14.03±2.08)、(0.20±0.04)pg/l]、肠内营养组[(1.20±0.45)mg/l、(11.08±2.15)、(0.16±0.05)pg/l](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好,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低,住院时间短,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改善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45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淀粉酶、体质量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5.59±2.03)d、(11.33±2.46)d、(15.93±2.61)d、(36.92±12.66)d],均低于对照组[(1.98±1.39)d、(7.49±1.82)d、(9.98±2.33)d、(19.93±7.11)d](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体质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5.56%、0%)均低于对照组(59.09%、11.36%)(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为手术组,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4例为保守组。手术组给予手术治疗,术前经CT、B超对胰腺及其周边进行检查。保守组给予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另外,生理盐水500 ml加入奥曲肽1.2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5 d。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手术组89.47%,保守组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住院时间[(18.9±8.7)、(30.2±15.7)d]与保守组[(27.5±13.0)、(43.6±20.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将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保守疗法,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晚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内毒素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4天、第7天及第9天PCT水平、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研究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肠源性感染指标PCT,CRP,WBC以及内毒素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PN+EN组,n=24)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3)。两组病人接受同样的基础治疗,所有病人均于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d3、d7、d10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PN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而TPN组较治疗前逐渐增高。治疗d7和d10EN+PN组显著低于TP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E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且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浆LPS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加强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干预组进行加强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身体状况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身体状况评分更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加强合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缩短恢复时间,是值得推广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初期合并不同水平高血糖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血糖干预,对照组血糖未超过11~12 mmol/L时,不予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低血糖发生0例,对照组发生5例(1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住院时间、血糖波动范围[(18.35±4.37)d、(3.18±1.59)mmol/L]均优于对照组[(27.17±5.69)d、(6.25±2.3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研究组未见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1例(2.9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初期应重视血糖水平及波动水平,胰岛素泵应用是理想重症急性胰腺炎血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以医院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营养,观察组患者予以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第3周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和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安全性较高,且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肠内营养输注的效果,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和CRP含量,提高淋巴细胞计数,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肠内营养启动时机的差异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为入院后48h内启动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则于入院48h之后开始启动肠内营养。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WBC、LYM、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两周治疗后,患者WBC逐渐降低,LYM与ALB逐渐升高,且研究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MODS、肺炎、菌血症、肾功能衰竭与呼吸衰竭,其中,研究组患者出现MODS、肺炎与呼吸衰竭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菌血症与肾功能衰竭发生概率,两组未表现出差异;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早期介入肠内营养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患者出现MODS、肺炎、呼吸衰竭与胰腺感染的可能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剂对高血糖状态危重患者住院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高血糖状态危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似热量和氮量的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剂和匀浆膳.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3天开始肠内营养(EN),连续14 d.研究期间,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 8.5 mmol/L,患者均未补充血浆、白蛋白以及肠外营养.分别于EN前及EN后,测定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生化指标,统计累计胰岛素用量,分析近期和远期临床结局.结果 最终入选患者59例,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29例.EN7 d[0.221±0.117比0.299±0.154,t=-2.199,P=0.032]和14 d[0.169±0.122比0.305±0.129,t=-4.191,P=0.000]后,研究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EN第7天[(195±54)比(227±60)U;t=-2.096,P=0.041]和第14天[(392±114)比(459±118)U;t=-2.221,P=0.030],研究组的胰岛素累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8.00±1.75)比(6.73±2.05)d,t=-2.547,P=0.014]及ICU住院时间[(10.00±1.95)比(8.80±2.17)d,t=-2.233,P=0.030]均有所下降;住院总费用显著降低[(56 238.39±17 869.61)比(70 395.63±20 111.69)元/人,t=-2.861,P=0.006];EN 90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7.59±3.21)比(35.34±8.65)分,t=10.030,P=0.000]及生存质量[(22.67±4.51)比(40.55±8.88)分,t=9.397,P=0.000]恢复较快.结论 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剂与等热量等氮量的自制均浆膳相比,可能具有改善高血糖状态危重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情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穴EN雪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穴ASP雪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急症手术后或入院后1周内开始实施EN的44例为研究组,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5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并发症、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14例和2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感染率分别为20.45%和40.74%,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分别为39.5、47.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64%、20.37%,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ASP患者中实施EN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体质指数(BMI)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ALB,住院时间、BMI、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血清PA,TF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所用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均可改善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与PN比,更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危重症病人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将77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第1、3、5和7天肠内营养(EN)的喂养量、腹腔压力的变化。并对比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1周后全肠内营养(TEN)和加用肠外营养(PN)的比例以及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第5、7天EN喂养量多于对照组(P0.05)、腹腔压力较对照组减低(P0.05)。治疗组EEN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TEN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EN+PN比例降低(P0.05)。治疗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肠道功能,减轻急性胃肠损伤。  相似文献   

15.
经鼻空肠管肠内加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加肠外营养(PN)21例,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35例进行比较。结果: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少,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在SAP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对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对照研究,探讨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0例急性卒中病人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入院发病24 h内给与单纯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以20 d转出ICU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EN组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N+EN组(P0.01)。结论 :危重卒中病人急性期采取肠外联合肠内序贯营养可降低肺部感染、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能缩短ICU住院时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对患者脏器功能和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两组均给予等热量等氨基酸的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检测术前、术后脏器功能指标,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总胆红素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P<0.01,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对照实践分析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72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EN(肠内营养)组与PN(肠外营养)组,通过术后给予两组患者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功能变化、营养状态指标、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EN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15 d后体重明显高于PN组;住院时间方面EN组也少于PN组;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基本上达到正常水平,但是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术后第1天、第7天的营养状态指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术后第15天,EN组的PA值明显高于PN组,EN组的CRP则明显低于PN组;另外在炎性反应指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在肝功能不全病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还可明显降低临床炎性反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呼吸肌力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7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EN)肠外(PN)混合营养组,EN组和PN组,每组49例,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能量代谢指标和呼吸肌力的变化情况及短期结局.结果 营养支持后第7天,各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水平和氮平衡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均<0.01),血尿素氮(BUN)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下降(P<0.01);混合营养组ALB、Hb、Cr和氮平衡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P<0.05或P<0.01),BUN下降幅度明显高于EN组(P<0.05).混合营养组(P=0.021)和EN组(P=0.011)的最大吸气压水平明显高于营养支持前,混合营养组的气道阻断压水平明显低于营养支持前(P=0.025).PN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组 (P=0.002,P=0.017)和混合营养组(P=0.005,P=0.004),EN组患者的胃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PN组(P=0.035).混合营养组患者的脱机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与20 d死亡率均明显小于EN组和PN组(P均<0.05).结论 EN与PN联用改善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EN和PN,其短期临床结局也好于单用EN和PN.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outes of nutrition on the outcome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of elderly patients 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 Methods Totally 147 elderly patients in RICU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into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 combinin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EN) group,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group. The changes of energy metabolism,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nd short-term outcome were observed or determined.Results Plasma albumin (ALB), hemoglobin (Hb), creatinine (Cr) levels, and nitrogen bal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ll group 7 days later ( all P < 0. 01 ), while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 <0.01 ). The increase of ALB, Hb, Cr levels, and nitrogen balanc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EN group and PN group (P<0.05 or P<0.01). The decrease of BUN level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EN group ( P < 0. 05 ). After nutritional support, the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P =0. 021 ) and EN group (P = 0. 011 )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occlusion pressure at 0.1 second inspiration level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became significantly lower ( P =0. 025). The incidences of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EN group (P = 0. 002 and 0. 017, respectively) and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 P = 0. 005 and 0. 004, respectively). Gastric retention was more common in EN group than that in PN group ( P = 0. 035). The weaning time,length of RICU stay,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20-day-mort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combined nutri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 all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N and EN is superior to PN or EN alone in improving nutritional status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s well as in improving the short-term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in RI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