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和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 ( UC)的首选手术方法 ,但这一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 ,有的需再次手术。有时需作一无功能回肠造口 ,作者分析 154例 IPAA中施行无功能回肠造口的指征及其后果。英国伯明翰依丽莎白皇后医院于 1983年~ 1993年曾施行 154例IPAA手术 ,采用 2个 S型贮存袋和肛管内粘膜切除以及手法吻合 ,1个 S型贮存袋用吻合器吻合 ,13个W型贮存袋 ,138个 J型贮存袋 ,均切除肛管内粘膜 ,其中 94个全用吻合器操作。分析后来加作无功能回肠造口的结果。2 8例需作后期无功能性回肠造口 …  相似文献   

2.
应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吻合器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采用3种吻合器手术,行全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人、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发生贮袋粘连,在直肠镜下分离治愈;2例吻合口附近发现息肉经内镜电灼切除。全组病人排便功能满意,排便次数控制在每天2~5次。结论采用3种吻合器进行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安全、简捷省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手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良性疾病,结肠切除术和切除直肠粘膜以后保留肛门直肠括约肌机制和部分直肠肌肉的概念在数十年以前已有描述。1947年Ravitch等曾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968年对狗实验的研究,激发了人们重新对直肠粘膜切除和直肠内回肠拖出术发生了兴趣。近8年来数个医疗中心已做了约500例这样的手术。虽然切除直肠粘膜的技术已略定型,但对有关直肠内回肠拖出术的最佳方法仍有争论。以后,这一手术还附加了回肠贮存袋的操作。本文旨在报道近7年为7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8例家族性息肉病进行了全结肠切除术、直肠粘膜切除,直肠内回肠拖出术加侧位顺蠕动回肠贮存袋,手术分二期进行。本组中男42例,女44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4.
直肠前切除术中单吻合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克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方法的缺点。方法:采用单吻合器加手缝法治疗52例直肠中段癌病人。结果:无吻合口漏,无死亡,同期用国产吻合器荷包缝合法治疗41例,4例瘘,无死亡,两组比较,经卡方检验X^2=3.962,P<0.05。结论:单吻合器方法具有更低位的直肠切除,由于直肠系膜的厚度大大超过吻合器钉脚的长度,因此手法缝合粘膜肌层制成直肠盲袋更为安全,吻合无瘘,同时可节省经费。  相似文献   

5.
吴性江  邹忠寿 《普外临床》1995,10(2):106-107
1979-1994年,作者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治疗生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病30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须加和回肠造瘘,二期手术行回肠代直肠26例,其中,行回肠造瘘袋者14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有排便功能和便意感,行回肠造袋者的排便次数和粪污均好于未造袋者。研究结果表明: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术完全切除了病变及潜在的肠段,同时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回肠造袋对控制排便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留排便功能的结肠直肠切除术已被成功地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及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治疗。该手术既切除了全部病变的肠粘膜,又不需长期回肠造瘘。为了改善 J 形囊袋产生的排便功能不良及避免 S 形囊袋常需肠腔内插管的缺点,作者采用了建造四袢式(W 形)囊袋的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方式:患者取腹部会阴联合切口的位置行腹部切口。手术分三个步骤:(1)切除结肠及直肠;(2)囊袋建成;(3)经会阴切除肛门直肠的粘膜并行回肠—肛门吻合,所有患者均行无功能袢的回肠造瘘。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水平下靠直肠侧按常规方式切除结肠,避免损伤骶前神经。碘酒冲洗直肠残端后,在齿状线水平环形切除直肠并保留3~4 cm 长的肛门直肠。将末段回肠折成两个袢,各为12 cm 长,向下拉  相似文献   

7.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28例需行回肠肛管吻合术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用超声破碎法进行了直肠粘膜切除术.年龄17~62岁,平均30岁.术前有症状时间平均6年(6个月到24年).女12例,男16例.23例因症状重经内科治疗无效而施行手术.另5例因出现癌前征状而手术.6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一期回肠肛管吻合术.22例先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造瘘术,3个月后再行直肠粘膜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有严重直肠出血、营养不良和类固醇中毒的病人应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在直肠结肠切除术后常制作一回肠肛管袋,并取一段回肠套入形成乳头状瓣膜,企图发挥控制式回肠造口作用。为了固定套入肠段,曾用3排订书钉,第4排订书钉固定瓣膜在回肠肛管袋的壁上。由于贮存袋充满时,乳头不稳定地浮悬在袋腔内,乳头的肠系膜牵拉常使第4排订书钉固定点撕脱,从而影响回肠造口的控制功能。作者不用第4排订书钉固定方式,而在乳头的肠系膜侧切除长5~6cm和宽1~2cm的粘膜带,即将无粘膜带的乳头缝合在无粘膜带的贮存袋后壁上,用3-0尼龙线缝合粘膜切除线两旁,使之粘连固定而不易分离。粘膜切除术由选择性超声粉碎术完成…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 ,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 ,行回肠造口 ,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 ,生活质量下降 ,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 ,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 1 994年以来 ,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2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男 1 8例、女 2例。年龄 1 5~61岁 ,平均年龄 32 .5岁。其中家庭性息肉…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上,全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术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标准治疗,但全结肠、直肠粘膜切除和回肠拉出肛门外直肠吻合(IRA)可保留肛括约肌的功能,作者还对这一手术影响胆盐循环进行了观察。取草原犬作如下分组:1.对照组,6条犬,仅剖腹作胆囊插管造瘘;2.IRA组,7条犬,做胆囊插管造影和IRA;3.ERP组,5条犬,作胆囊插管造瘘,并在IPA的基础上剥除最低部位的5cm直肠粘膜,作8cm长的回肠袋自直肠拉下与肛门吻合。手术后在3~12周内每周取胆囊胆汁作分析。每组有1条犬因并发症未作远期分析。术前、术后6周和12周各抽血作生化检查。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息肉病主要系粘膜病变,切除结肠及直肠粘膜可予治愈.单纯直肠内回肠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不满意,未能广泛采用.本文报道作者近12年来应用带顺蠕动回肠袋的直肠内回肠拖出术治疗上述两种病变的经验.全组溃疡性结肠炎49例,多发性息肉4例,其中8例不伴回肠贮存袋者不予统计在内,故供分析的仅45例,计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19.4岁(8~55岁).均无直肠瘘管或脓肿,小肠X线检查结果正常.手术分二期进行,术前48小时起给清流汁,静脉给予妥布霉素及林可霉素,1年内原用强的松者给予激素静脉注射.Ⅰ期手术45例,除9例外,直肠切除平面均低于腹膜返折下2cm.直肠肌层作环形切断,用蘸有肾上腺素溶液的海棉钝性分离直肠粘膜至齿状线上3~4cm处,于肛隐窝平面切断.游离回肠系  相似文献   

14.
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癌变倾向。我们于1978年以来治疗3例,分别为12、13、14岁的女孩。术前均经钡气灌肠双重造影拍片,示结肠息肉。手术作法是在全结肠触诊后,将肝曲、脾曲韧带充分游离,根据具体情况,切开结肠,插入乙状结肠镜检查。3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降结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后随访(最长4年,最短1年)见大便1~3次/日,成形无脓血。经钡灌肠检查,未见息肉,发育营养良好。讨论对结肠息肉病做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虽能彻底切除病灶,但造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定期做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可行电灼切除,有癌变则及时行根治术。据Gingola报告用此术式直肠残留息肉可自行消失。其机制可能为:粪便pH较低,能抑制新生息肉并破坏原有息肉,结肠切除后消除了刺激息肉形成的因素及直肠血供减少,不利息肉生长。但此手术直肠残留的息肉,仍有一定比例发生癌变。Wolfsttin报告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经直肠肌鞘拖出术,此手术可切除病变,不做回肠造瘘,但术后有肛门顽固性湿疹、严重腹泻等并发症。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为保留肛直肠功能,避免永久性回肠腹壁造瘘,1981~1988年,Mayo医学中心为852名患者(溃疡性结肠炎758名,家族性息肉病94名)进行了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结肠炎组年龄稍大于息肉病组,两组性别、回肠袋设计和回肠造瘘类型相同.大部分患者先切除结肠、近段直肠和远端直肠粘膜,做成回肠袋吻合于齿状线处,并行暂时性回肠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产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以来67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国产双吻合器法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本组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双吻合器作直肠残端闭合均成功。吻合器切割不全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0%),切口感染2例(3.0%),吻合口出血1例(1.5%)。术后病理检查切缘癌细胞阴性65例,阳性2例。术后局部复发3例(4.5%),无手术死亡。结论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完成以往手法缝合难以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术后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16例全结肠切除病人应用J型回肠贮袋肛管肛管吻合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术式并发症少,无一例回肠肛管吻合口瘘发生,肛门功能良好,无夜间漏便,大便次数平均3-5次/d,夜间0-1次,无贮袋炎发生,病人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全组病人随访1-5年,无恶变发生。结论:全结肠切除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贮袋炎,且肛门功能好,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易行,只要指征选择适当,该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 (TC或PC)后 ,回肠J -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2例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J -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 5例 ,女性 7例手术经过顺利 ,除一例于术后第一天有肛门出血外 ,其余均顺利恢复 ,无手术死亡。肛门排便功能随时间推移 ,经三个月逐步改善 ,六个月后随访 ,大便多已成形 ,每天平均 3 -5次。有 2例加作短段回肠倒置术 ,术后第一个月不需口服肠蠕动抑制药 ,每天排便亦仅 4-6次。结论 该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 ,病人生活质量感到满意 ,是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的一种有效而理想的肠道重建方式 ,若再加作回肠倒置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林擎天 《消化外科》2003,2(4):247-249
目的评估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TC或PC)后,回肠J-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J-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5例,女性7例手术经过顺利,除一例于术后第一天有肛门出血外,其余均顺利恢复,无手术死亡。肛门排便功能随时问推移,经三个月逐步改善,六个月后随访,大便多已成形,每天平均3—5次。有2例加作短段回肠倒置术,术后第一个月不需口服肠蠕动抑制药,每天排便亦仅4—6次。结论该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病人生活质量感到满意,是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的一种有效而理想的肠道重建方式,若再加作回肠倒置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癌前病变,为了消除癌症的危险,必须切除全部结肠粘膜.通常这要通过全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来完成.本文介绍的则是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能使全部结肠和直肠的粘膜得以切除,并保留括约肌的功能.1975年6月至1982年4月,作者成功地为19个病人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病人年龄在11~44岁(平均22岁),10人年龄在20岁以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人,溃疡性结肠炎6人.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结肠游离后,在直肠上段腹膜返折平面作浆肌层环形切开,将粘膜及粘膜下层与直肠肌层分离,向下分离至齿状线.切除结肠,并在齿状线或邻近齿状线的部位横行切断直肠粘膜.将末段回肠经由直肠肌性管道拉出,吻合于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