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聚丁二酸酯,对他们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发现聚酯存在多晶现象,其熔点有奇偶性变化规律。探索了由此系列聚酯与高氯酸锂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离子导电性。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电解质的玻璃化温度但降低了聚酯的熔点及结晶度。聚酯电解质的晶体类似于聚酯,其无机盐主要溶解于聚酯的无定形区域。聚酯系列电解质的导电率也有偶奇效应,与熔点变化相反;熔点高的电解质导电率低,熔点低的电解质导电率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6)s/cm。高分子链上侧基的引入将大大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2.
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效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技术的分离能力让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用质谱鉴定分离出来的组分,而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联用较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更能提高对复杂样品分析的灵敏度。现对质谱技术作一概述并对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及临床上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运用裂解-色谱/质谱(Py-GC/MS)、热失重-红外(TGA-DTA/FT-IR)、热失重-质谱(TGA-DTA/MS)等联用技术分析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0)纤维的热降解行为.其中,PBO纤维在Py-GC/MS中迅速裂解产生的碎片记录了分子链断裂的过程,而在TGA-DTA/FT-IR、TGA-DTA/MS中连续升温的热降解特征及其释放物反映了纤维受热后分子链的断裂、重组等过程.升温到1 000℃时,在惰性气体中,PBO纤维的热失重剩余量为76.5%,而在空气中几乎完全失重,氧化作用对纤维的失重影响很大.在两种气氛下降解产物均以小分子物质为主,其中CO2占最大比例. 相似文献
5.
6.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无须假设分解反应级数,得到热分解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常数。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树脂“使用寿命”的概念,可以半定量地评价树脂的热稳定性,其定性结果和O zaw a-F lynn-W all方法作了对比。由O zaw a-F lynn-W all方法得到PUA的活化能-转化率关系曲线表明,推导该方法的相关假设合理,所选取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温度范围可行。算法用M atlab6.5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无须假设分解反应级数,得到热分解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常数。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树脂“使用寿命”的概念,可以半定量地评价树脂的热稳定性,其定性结果和O zaw a-F lynn-W all方法作了对比。由O zaw a-F lynn-W all方法得到PUA的活化能-转化率关系曲线表明,推导该方法的相关假设合理,所选取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温度范围可行。算法用M atlab6.5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8.
以双马来酰亚胺(BMI)/二氨基二苯醚(DDE)组合固化剂对酚醛环氧树脂(F-51)进行固化,得到了BMI/DDE/F-51 固化体系,将该体系与单一固化剂固化的 BMI/F-51、DDE/F-51 体系进行比较,探求其固化机理和热稳定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BMI/DDE/F-51 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求得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 Ea=60.86 kJ/mol、碰撞因子 A=2.04×106s-1和反应级数 n=0.89;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用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BMI/DDE/F-51 固化树脂的热分解动力学,确定了热稳定性能良好的耐高温环氧树脂新体系,其热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BMI/F-51 或 DDE/F-51 固化体系的3倍以上,达 166.08 kJ/mol. 相似文献
9.
在600℃下对一种用作耐火材料粘结剂的酚醛树脂进行了热裂解,然后用GC-MS技术对该树脂的热裂解产物作了鉴别。树脂的裂解气在GC谱上呈现9个主峰,用MS对各峰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树脂的热裂解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甲苯、二甲苯、苯酚、甲酚、二甲酚和三甲酚。对酚醛树脂的热分解过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考查了由聚丁二酸乙二酯(PES-2,4)和NaI形成的络合物结构和导电性的关系,发现NaI主要溶解在高分子的无定形区域;PES-2,4与NaI形成的络合物体系是半结晶的聚合物电解质,其结晶体的结构类似于纯PES-2,4。NaI的加入,使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化转变温度均升高,而结晶度和结晶速度降低。电解质的导电率随NaI浓度变化而变化,NaI浓度高,其导电率高,当[NaI]/(链节单元]=1/4(摩尔浓度比)时,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S/cm(90℃),其中无定形区的导电是主要的。导电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阿累尼乌斯方程,伹也不完全符合WLF方程,导电行为不可简单地用它们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条非等温的DSC曲线,从研究PFA热降解的最可几反应机制及其活化能入手,推导出在等温条件下反映热稳定性的降解率,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简单关联式。结合红外光谱对PFA热降解过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TG-DTG方法研究了聚(p-DEB)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和动力学。实验发现,在氮气中其热分解反应为一步反应,热分解速率较低,热分解4温度随升温速率β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730℃下残碳率高达87%;而在空气中其热分解反应则由多步组成,热分解速率较快,热分解温度低,升温速率对热分解温度影响不大,在600℃下聚合物已完全分解。在氦气和空气中聚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均为一级速率对热分解温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用热重分析法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的热降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2气流,升温速率为5、10、15、20℃/min的条件下,聚苯乙烯的热降解机制为D3和A0.6热降解活化能随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热重分析法(TG、DTG)为手段,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Scstak复杂机制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处理,得到了ABS降解反应在不同升温速率β及不同转化率α下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实验表明,参数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很好。讨论了Sestak机制在求解动力学参数及描述降解反应机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和差热(DTA)等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了Zn(CH3COO)2.2H2O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Zn(CH3COO)2.2H2O在200℃以下脱去两分子结晶水,形成的Zn(CH3COO)2在242℃熔融,370℃完全分解为ZnO。脱水和分解过程失重分别为17.1%和46.7%,与理论值植符。 相似文献
16.
17.
用DTA/GC在线联用技术,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并探讨了以热分析方法来确定导热油最高使用温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TGA-DTA联用测定生物质油的热失重曲线,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挥发和热分解的活化能,并结合Satava法和Bagchi法确定热分解机理函数,得到了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推断出热分解过程分别为三级反应和三维扩散3D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a/dt=0.5Ae^-E/RT(1-α)^3和da/dt=1.5Ae^-E/RT(1-α)^4/3[(1-α)^-1/3-1]^-1。实验表明,精制后的生物质油较精制前挥发的活化能降低了很多而热解活化能提高了很多,相应地,精制后的生物质油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都提高了很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