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丹参乙醇浸膏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ⅡA,考察不同烘干温度(80、100℃)和时间(0,5,10,15,20,25,50h)对丹参乙肿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损失2随烘干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可供含丹参酮的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产紫丹参,大紫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滇产紫丹参,大紫丹参生药及提取物流浸膏,干膏粉与丹参对照药材作薄层色谱比较。结果滇产品与药典品一定量的生药及其提取物均能检出丹参酮ⅡA,其中尤以大紫丹参含丹参酮ⅡA的量更高,值得深入开发;同时也揭示滇产紫丹参及其制剂复方丹参片,只要品种准,投料足,工艺合理,按药典方法也可检出丹参酮ⅡA。  相似文献   

3.
注意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质量控制贺俊襄樊市药品检验所441021复方丹参片系由丹参浸膏、三七、冰片加工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憋闷,心绞痛。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ⅡA及三七皂甙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伪劣和假冒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片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哈巴俄苷、迷迭香酸、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6 mm×250 mm,5μm),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以乙腈为流动相A,梯度洗脱,柱温2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迷迭香酸、哈巴俄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血栓通片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迷迭香酸、哈巴俄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丹参为君药 ,是复方丹参片中唯一需要提取的药物 ,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丹参酮ⅡA是其脂溶性代表成分之一 ,相对含量较高 ,有扩张冠脉 ,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丹参酮ⅡA的含量不得低于 0 2 %。而不同产地的丹参质量有明显差别 ,其中以山东产的丹参含量较高 ,河南次之 ,湖北及江苏一般 ,河北及辽宁的含量较低。对复方丹参片成品中的丹参酮ⅡA ,1985、1995年版药典只有TLC鉴别标准 ,故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低 ,如王宝对 4个生产厂家、7个批次 ( 1…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评价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以丹参酮Ⅱ_A作为内参物,计算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并计算103批复方丹参片样品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同时比较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曲线估计法分析相关性。结果: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_A之间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544、0.975、0.600;相对保留值分别为0.330、0.520、0.590。103批复方丹参片样品中4种丹参酮类的一测多评法含量结果均与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E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丹参酮(4种丹参酮之和)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值呈正相关,并且总丹参酮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性最强。结论: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为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其与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 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的检测在丹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天信  桂伟 《河南中医》2002,22(5):72-7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 .的根。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功效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在中成药中以丹参为君药配伍者不胜枚举。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水溶性与脂溶性两大类[1~ 2 ] 。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丹参酸甲 (丹参素 )、乙、丙等 ;脂溶性成分是非醌类化合物 ,已分离出 2 0多种 ,主要有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 ,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 ,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 ,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新醌甲、乙、丙等[3 ] 。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造模,灌胃相应的药物。②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灌胃相应的药物。③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家兔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丹参酮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灌胃相应的药物。结果: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均能使急性血瘀证大鼠耳廓血流速度加快,通塞脉片Ⅱ组、Ⅲ组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各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均可使小鼠耳廓血流速度加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片Ⅲ组均可明显扩张小鼠耳廓细动脉的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通塞脉片Ⅲ组可使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血流明显加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Ⅱ组、Ⅲ组可明显降低V/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家兔急性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缩短线粒流时间,通塞脉片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塞脉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片原料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复方丹参片原料的提取工艺,使丹参酮ⅡA的含量达到药典标准。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回流90min,回流温度65℃,用6%的醋酸乙醇溶液提取。结论:采用改进后的提取工艺可以使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达到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丹参酮ⅡA为测量指标,依1995版《中国药典》复方丹参片检查方法测定。比较了丹参采用乙醇冷浸与热提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冷浸提取法比加热提取法效果要好,其层析斑点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冠脉通胶囊是由海藻、昆布、丹参等十一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痰浊瘀血内停、阻遏心脉、血行不畅、胸阳不布等冠心病症,丹参为方中臣药,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_A的含量,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1 仪器与试药 岛津AEL-160电子天平,Mettler AE-163电子天平,HP 1050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工作站;丹参酮Ⅱ_A  相似文献   

13.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的含量,回收率5次测定的均值为98.2%,变异系数为0.84%,回归方程为Y=37263.5x+4258.2,相关系数γ=0.9987。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薄层扫描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的含量,回收率5次测定的均值为98.2%,变异系数为0.84%,回归方程为Y=37263.5x+4258.2,相关系数γ=0.9987。  相似文献   

15.
3种滇产鼠尾草属植物丹参酮ⅡA的薄层扫描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林  杨国红 《中成药》2000,22(10):723-724
目的:测定了三种滇产鼠草属植物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用薄层扫描法,并与正品在作对比。结果:甘西鼠尾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其次为滇丹参,褐毛甘西鼠尾中丹参酮ⅡA与正品丹参相当。结论:实验结果对其质量评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离体透皮接受液中丹参酮Ⅱ_A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伟  王鹏  邹恒琴 《中草药》1999,(2):96-97
建立了测定离体透皮接受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法,流动相,甲醇-水(85:15);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实验表明在230~2300ng/mL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的浓度与峰高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4,皮肤渗透液中的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为101.62%,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45%及4.23%,该法简便,分离完全,结果可靠,适用于丹参酮ⅡA的离本透皮液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改进的研究分析。方法在《中国药典》HPLC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变流动相的配比关系,并与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含量,色谱峰峰形好,丹参酮ⅡA主峰和其它峰分离度及拖尾因子,符合要求;同时对不同厂家三个批次的复方丹参片测定,结果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缩短检测时间和减少流动相溶剂,降低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丹参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参在外科临床的应用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030001)马丁,许彬,李庆璐丹参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目前已从中分离出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羟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酸甲脂、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A、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等10种二萜醌...  相似文献   

19.
丹参及其制剂质量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系统地测定了丹参及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原儿茶醛及丹参素等成分的含量,优选了提取、层离及测定条件,该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勋  彭代林 《中成药》1999,21(1):51-51
对药典中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操作损失,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结构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