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志东  仲英 《北京中医药》2002,21(3):174-176
目的 阳虚型高血压病因占比例较低,常易忽视。本文不近20年有关中医治疗文献综述,以求引起重视。方法 病因病机包括阴损及阳、肝阳不足、阳虚阴乘、阴虚血瘀4个方面,证候特点符合阳虚寒象。治疗中收集了经方运用、自拟方和个案13家的经验,其他治疗收集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外治法中6家的经验。结果 中医药治疗该型高血压确有疗效,其中多数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问题:证型名称应该统一,建议改为肾阳虚型高血压更为妥当。展望:剂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48例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通络方,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口唇爪甲青紫及舌淡苔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形寒肢冷、心胸疼痛及脉沉或紧或弦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LVEDD及LVESD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方可以改善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见到阳虚阴盛,“满身纯阴”之证,由于证候单纯.从阴阳“实据”、“真机”着眼,辨识并不困难。关键是阳虚之证有很多变化,“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或者“以为阴虚火旺”之证,容易惑人。郑钦安重视并归纳了阳虚引起的阴盛逼阳的变证,即真气上浮和虚阳外越两种证情,此即阴证第二层次。这是郑氏学术思想最独到、最精华的部分。毕生研究火神派的唐步祺先生评日:“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当系指此而言。本节主要探讨阴盛格阳中最常见的真气上浮或称虚火上冲的辨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许朝霞  丁明桥 《中医杂志》2008,49(9):773-774
论述了肺阳虚的临床病因及证候特征,认为肺阳虚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有四个方面:补益肺气与温阳药同用;温补肾阳以期达温补一身之阳;温痰饮、化瘀血,以期温通肺阳;温阳中佐以补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5.
刘金星 《新中医》2020,52(24):202-203
正文: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部分为实热证,也有少部分为阳虚阴盛、阴盛格阳的虚热证,此种阴盛格阳型发热较难辨证。临床上有患者发热时间有特定规律,下午及夜间发热,上午不发热,属阴盛格阳类型,用四逆汤治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病起于一元伤损”,郑钦安推重阳气,临证时首先考虑阳气损伤情况,对阳虚阴盛证候的辨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识,按其程度由轻到重分出纯阴之象、阴盛格阳(含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虚阳欲脱3种证候,郑钦安对其分别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郑钦安所论“阴证三候”或称“阴证三层次”。尤其是由阳虚衍化而出现的种种变化之证,如阴气上僭、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和阳虚外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杨志敏教授治疗阳虚型失眠症两个同证异治方的辨证思路,并为中医专家辨证思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运用“四逆汤合桂甘龙牡汤”“温氏奔豚汤”治疗阳虚型失眠症的患者,并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对两个同证异治疗经验方有效、无效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适应症.再运用决策树模型,分析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两个同证异治经验方的辨证思路.结果 共收集杨志敏教授运用“四逆汤合桂甘龙骨牡砺汤”治疗的患者40例(有效率为70%),“温氏奔豚汤”治疗患者30例(有效率为83.3%),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特征、中西四诊特征、心理特征共206个.对两个经验方治疗有效、无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13个适应症.再运用决策树模型,从中挑选出5个相关因素,9条诊断规则,归纳其辨证思路.结论 两个阳虚型失眠症同证异治方的辨证思路为:①阳虚证候是两个经验方共性适应证候.②便秘、舌尖红特征是两个经验方的共性禁忌症状.③在上述一、两点前提下,合烦躁症状,可运用四逆汤合桂甘龙牡汤.经疏散清热治法误治或合并焦虑证(惊恐、害怕)的患者,可运用温氏奔豚汤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阐述了韩旭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经验,他认为老年人肝肾亏虚为高血压发病之本,肝肾阴阳失调是基本病机。临床观察老年高血压可分为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三大证型,本文从这三方面介绍韩旭教授从阴阳论治的经验及处方用药特色,并列举了一例验案。  相似文献   

9.
总结周洪彬主任基于“运脾转枢”治疗非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周洪彬主任认为,风、火、痰、虚、瘀、食滞诸端皆可引起清窍失养,导致眩晕的发病,病机尤以脾失转枢为关键。临证可将非高血压性眩晕分为以下6型:脾虚生痰,肝风上扰;脾肾两虚,虚风上扰;心脾两虚,气血双亏;阳虚土衰,木乘风动;肾元虚衰,阴虚阳浮;寒遏经脉,营卫失调。治法以健脾守中、益气补肾、养肝熄风为要,使气血互化、精血同生,则风熄晕停。除外感风寒、营卫失调之眩晕,各型眩晕在未确认证型之前均可首选健脾守中之方药先行服用,再作后续调整。健脾守中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理中汤、平胃散及木香、砂仁、香附、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白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实验室及检查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原发病等信息,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统计分析。结果: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中,气虚证有43例,气阴两虚证17例,阴虚证有8例,阳虚水泛证有7例,阴竭阳脱证有5例。其中,气虚证占53.75%,明显高于其他正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中,瘀血证有36例,痰饮阻肺证22例,水湿证17例,湿热证5例。结论: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临床亚型较多,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洁英 《新中医》1999,31(8):35-37
通过对21例自发性,变异性心绞痛与147例劳力性心绞痛的对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有3个中医证候特点,寒凝标实证型较多,阳虚本证较多,气虚本证较少;,自发与变异2境心绞痛证型无明显差异;寒凝型心绞痛的本证以阳虚与阳阴虚为多。同时,提出寒凝型心绞痛的辨证标准补修改意见及该证型在临床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虚水停证的名方。王强老师习承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平脉辨证的学术思想,应用真武汤加减取正汗治疗阳虚水停型原发性高血压,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总结了王老师对真武汤和阳虚水停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的认识,以及其脉证标准、加减化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李赛美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认为除阴虚燥热证外,阳虚阳亢证亦是消渴病常见的证型,特别是岭南地区患者、阳虚体质者尤为多见。临床采用开郁散火、引火归元的治法,分阳亢盛于阳虚、阳亢与阳虚并重、阳虚盛于阳亢三个层面进行治疗。在病程进行中,久病必郁,久病必瘀,处方中均可加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14.
水肿在老年病患中尤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老年人群中比较普遍。水肿有阴水和阳水等证型,老年水肿多证型错综复杂,气虚阳虚血瘀型多见,通过对古籍关于水肿文献的研究以及多年水肿有效医案的诊后心悟,探讨老年性水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省名老中医梁端侪主任医师治疗中风验案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端侪(1909—1990),男,广东南海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即原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197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省名老中医。梁端侪主任中医师对中风病有较深的研究,他把中风病根据疾病的轻重不同分为中脏、中腑、中经络3种。其中,中脏者为重,中脏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而闭证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别;各种证型治则均有不同。他治疗中风病阳闭证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疗效显著。现举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30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型,并检查记录BNP数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经秩和检验χ^2=54.878,P〈0.001,提示各证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按照各证型秩均值,随BNP的降低,证型依次为:阴竭阳脱、痰饮阻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气阴两亏、心肺气虚。结论:BNP数值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证型判定的客观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诊断标准筛选阳虚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逆汤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以下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中药降压疗效。结果:(1)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P<0.05),尤其是头痛、眩晕、耳鸣、畏寒肢冷、喜热饮、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冷、面色苍白、夜尿频(P<0.05或P<0.01);(2)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值(P<0.05),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汤加减联合西药标准治疗较单用西药标准治疗对阳虚型高血压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更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结合《易经》《黄帝内经》提出"内阳外阴"的人体阴阳本体结构,在此基本结构下阴阳才能根据各自的特性完成阴阳之间的气化交感,并在此结构指导下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根本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浮,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治,固本收功。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治疗经验,并举病案一例。  相似文献   

19.
张军茹  李健  刘超峰 《新中医》2006,38(8):38-39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HaY)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基础病因所致的CHF患者78例,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时域指标[24h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SDANNi),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i),24hR—R连续差异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res的百分比(pNN50)],并运用惠普多普乐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观察CHF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SDNN、SDANNi心功能Ⅱ、Ⅲ、Ⅳ级与I级,SDNN、SDANNi心功能Ⅱ、Ⅲ级与IV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LVEF、FS与心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LVEF、FS、LVEDD分别与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肾阳虚证左心室各项功能参数与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SDNN、SDANNi与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SDNNi分别与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的SDNN、SDANNi、SDNNi与心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可间接反映CHF的程度及预后,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