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颈部256层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84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成人(体质指数(BMI) <22.9 kg/m2)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400 mAs组)、300 mAs组和200 mAs组,每组28例,均采用Phil-ips 256层CT扫描,3组管电压均为120kV,管电流分别为400 mAs、300 mAs和200 mAs,对照分析3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3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颈总动脉(CCA)与基底动脉(BA)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As组的背景噪声(N)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和300 mAs组(P<0.05),信噪比(SNR)明显降低(P<0.05).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d)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随管电流降低而逐步降低(P<0.05).结论 头颈部256层CTA检查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时的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最佳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40 mm探测器;B组采用80 mm探测器,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入方式保持一致。测量主动脉弓、右侧颈内动脉甲状软骨平面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CT值(HU)和客观噪声(SD),记录剂量长度乘积,计算信噪比及有效剂量;对所有采集及后处理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结果A、B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分别为(0.56±0.06)mSv和(0.64±0.08)mSv,A组低于B组12.5%(P<0.05);且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A组优于B组(P<0.05),颅内血管清晰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CTA检查时,采用40 mm探测器宽度可保证较低辐射剂量,同时获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CTA两种扫描方式及其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头颈部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的扫描方式,减少其辐射危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6例头颈部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减影成像法及常规扫描成像法各43例,观察其成像质量,比较其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in等)、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常规扫描成像与减影成像法的图像质量相同,单次扫描CTDIvol相同,但DLP降低约48.26%左右。结论:常规扫描法能有效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剂量长度乘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减少其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4.
戴贵东  肖正远  兰永树  粱卡丽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71-127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方式对头颅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VCT对100例需要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50例行螺旋扫描,另50例行轴层扫描。两组数据经过VR、MIP、去骨VR和多平面重组等方法后处理,然后由3组医师通过5分评价法对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取其均值纳入统计学分析;记录每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两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轴向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是(4.66±0.42)分、螺旋扫描CTA的成像质量评分(4.67±0.38)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扫描、螺旋扫描的CTDIvol分别是45.71和54.18mGy;DLP分别是731.43和954.68mGy·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层扫描方式辐射剂量更低。结论:64层CT头颅CTA轴扫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降低图像质量,在临床运用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设置对头部减影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5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行头部减影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100kV组脑组织CT值、背景噪声、脑动脉CT值和强化对比度均明显高于120kV组(P<0.01),两组间脑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强化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NRt=0.389,P=0.699;CNRt=0.698,P=0.488),同时两组间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及脑动脉显示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Z=-0.761,P=0.446;脑动脉显示效果Z=-1.298,P=0.194),而100kV组比120kV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6.3%(P<0.01)。结论运用100kV低管电压设置能明显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 :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肋骨骨折患者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CT扫描方案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影像质量、阳性率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种CT扫描方案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CT扫描方案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低剂量扫描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辐射剂量显著少于常规剂量(P0.05)。结论 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价值接近,但低剂量扫描有助于降低辐射剂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次研究尝试将低剂量双源CT扫描应用于颈部血管造影.方法:120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头颈部DSCTA扫描.随机抽取30例次为常规剂量组,90例患者按不同体重指数筛选入3个低剂量组.计算各组的CTDIvol、DLP值及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率.结果:各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两两间的CTDIvol、DLP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间的SNR、CNR值及满足诊断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低剂量扫描颈动脉是可行的,所得图像可满足颈动脉血管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算法联合80 kV扫描对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行肾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70 ml,图像算法采用滤波反投影;B组为低电压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70 ml,根据重建方法的不同,将低电压组分为B1、B2、B3三个亚组,B1为低剂量迭代组,采用迭代ClearView+(50%)重建图像;B2组为低剂量AI组,采用AI图像优化算法;B3组为低剂量FBP组。对A组、B1、B2及B3组的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4组肾动脉感兴趣区(ROI)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由两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分析A、B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B2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噪声相较于A组、B1及B3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腹主动脉、右肾动脉SNR及腹主动脉、左肾动脉CNR均高于A组、B1及B3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探讨根据平扫图像噪声设定增强扫描管电流,实施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个体化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我院冠状动脉CTA检查者100例(A组),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平扫管电流280mA,增强扫描管电流600mA,扫描完成后,测量平扫和增强图像噪声,并推导出增强扫描管电流和平扫图像噪声的方程。再连续收集我院冠状动脉CTA检查者100例(B组),增强扫描管电流根据平扫图像噪声,按照A组所推导的方程计算得出。测量B增强图像噪声,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把A、B两组患者分为BMI<27.0kg/m2和BMI≥27.0kg/m2两个亚组进行比较,分别对CT剂量指数(CTDI)和有效剂量(ED)进行2个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对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增强管电流(mAX)与平扫图像噪声(SDp)的方程为:mAX=mA1×〔(1.54×SDp+3.54)/SDx〕2,其中mA1=600mA,靶噪声(SDx)=27。BMI<27.0kg/m2的患者,A组(89例)、B组(87例)ED分别为(19.23±2.24)和(12.77±3.75)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2分,无统计学差异(Z=-0.96,P=0.34)。BMI≥27.0kg/m2的患者,A组(11例)、B组(13例)ED分别为(19.42±2.24)和(23.29±3.30)mSv(t=-3.40,P<0.0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范围分别为(1,3)分和(2,4)分(Z<0.0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2例患者图像低于2分,无法诊断,B组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CT冠状动脉检查中,基于ASIR技术,根据平扫图像噪声设定增强扫描管电流,可以实现辐射剂量个体化,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扫描中,不同扫描模式对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利用头颈部仿真模体和双源CT,分别使用固定扫描条件120 kV和200 mAs,以及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 4D)、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和部分角度扫描模式(X-CARE)的组合进行成像,分别为120 kV+200 mAs、120 kV+200 mAs+X-CARE、CARE Dose 4D+120 kV、CARE Dose 4D+120 kV+X-CARE、CARE Dose 4D+CARE kV、CARE Dose 4D+CARE kV+X-CARE 6种扫描模式。每次扫描均使用两片热释光剂量片(TLD)分别测量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剂量,两片TLD所测数值取均值。记录以上各种扫描时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眼晶状体层面和甲状腺层面影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120 kV+200 mAs扫描时,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分别为19.8和26.0 mGy,使用120 kV+200 mAs+X-CARE可降低剂量至13.3和22.2 mGy;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CARE Dose 4D+CARE kV可使CTDIvol由13.1降至10.1 mGy,眼晶状体剂量和甲状腺剂量由20.8和23.7 mGy分别降至16.6和19.9 mGy,而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器官剂量又进一步分别降至6.3和11.0 mGy,但影像质量显著降低;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使用CARE Dose 4D+120 kV+X-CARE,眼晶状体和甲状腺剂量分别由20.8和23.7 mGy降至9.6和15.1 mGy,同时CTDIvol由13.1 mGy降至9.3 mGy。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CTDIvol和器官剂量降至最低,但头颅和颈部CNR也降至最低。结论 颅脑扫描时CARE Dose 4D+120 kV+X-CARE模式、颈部扫描时CARE Dose 4D+CARE kV模式在保持影像质量较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当对影像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选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模式,从而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CT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且随着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1]。多层螺旋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可[2]。基于此,本研究为探讨不同剂量64排CT增强扫描对图像清晰度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对我院96例胃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高剂量辐射致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剂量辐射 (LDR)免疫增强效应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已得到大量实验研究和人体观察资料证实 ,其生物学意义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 5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免疫监视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LDR免疫增强效应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对机体抗肿瘤能力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LDR对高剂量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 (TL)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理 ,其结果对评价LDR对机体健康影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动物 :雌性C57BL 6J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它们与心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此研究通过当地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病人都知情同意。272例病人(男175例,女97例,平均年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扫描中不同级别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获得图像质量最佳、噪声(SD)最低的SAFIRE级别,为实现低剂量扫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头颈部CTA检查的60例患者,采用新双源128层CT,以及100 kV、自动管电流技术行低剂量扫描,并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SAFIRE(1~5)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6组图像动脉的CT值、SD值、SNR、CNR 4个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盲法以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6组图像动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FBP比较,SAFIRE图像SD值降低,且随SAFIRE级别增加,S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与FBP比较,SAFIRE图像的SNR及CNR均升高,且随重建级别增加呈线性升高(均P0.05),SAFIRE 3、4的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6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FIRE2~4较FBP、SAFIRE 1、5评分高,SAFIRE 3、4重建细腻度、边缘锐利度较好,主观评分最高。结论:头颈部CTA低剂量扫描结合SAFIRE,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SAFIRE 3、4重建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具有潜在的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通过改变其权重比观察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121例,按ASIR-V 50%、60%、70%、80%(A、B、C、D)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记录有效剂量,并对四组CT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结果 1)有效剂量ED与ASIR-V权重呈负相关关系(rs <0); 2)四组间信噪比SNR:B、C、D组显著大于A组,且在B组时明显增大;对比噪声比CNR:D组显著高于A组;噪声BN在A组时最大; 3)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整体比较有差异,B组时评分最高,D组时评分最低。结论 使用ASIR-V 60%进行图像重建可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间取得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本院90例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120kV,250mAs,滤波反投影重建),B组(120kV,100mAs)和C组(100kV,150mAs)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级别3及5),并进一步分为B1(iDose4-3)和 B2组(iDose4-5)及C1(iDose4-3)和 C2组(iDose4-5)。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在头颈部CTA图像上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C1段(ICA C1)和C4段(ICA C4)、大脑中动脉M1段(MCA M1)及椎动脉V1段(VA V1)的CT值及图像噪声(N),计算各部位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 结果:①C组5个部位的CT值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1和C1组的CCA和VA V1的图像噪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间CCA和VA V1的SNR和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CA C1的图像噪声为B2组及C2组低于A组,而SNR及CNR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CA C4的SNR及CNR均为B2组及C2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MCA M1的N、SNR和CNR在5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B1、B2、C1和C2组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B2组、C2组与A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C组的辐射剂量最低,B组及C组的辐射剂量均低于A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且iDose4-5优于iDose4-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目前头颈部CTA低辐射剂量的技术方法、使用低对比剂浓度与用量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