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8):1500封二
正团队概况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是在黄璐琦院士的指导下,由郭兰萍研究员担任带头人,联合昆明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皖西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及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等,率先开展中药生态农业探索和实践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团队理念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天地人药合一"和"逆境效应"的中药材"拟境栽培"生态种植理论,突破了传统中药材生产种植模式;重点指出了药用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策略及"拟境栽培"的技术内容、难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中药生态农业已成为全球生态农业中最富有活力和前景的新领域,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已成为我国中药农业的国家战略,受到了高度重视,已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该文基于系统层次从生态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5个层次,在梳理景观模式、循环模式、立体模式、生物多样性模式和良种良法模式等5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8种成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包括野生抚育技术、精细农业耕作技术、定向培育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菌根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等,旨在为中药材生态种植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郭兰萍,博士、中国林业科学院生物学博士后、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调查及区划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  相似文献   

4.
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GAP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及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及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及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①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②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③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④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⑤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⑥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药生态农业与几种相关现代农业及GAP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梳理了生态农业、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模式、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等几个概念,分析了几种与生态农业相类似的现代农业的区别与联系,包括有机农业、自然农法、生物农业、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从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两个方面,比较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发现:(1)无论是从产地环境还是农业投入品来看,有机农业的标准要求都高于绿色农业,更高于无公害农业。无公害农业对环境的要求低于中药材GAP的要求,无公害农业遵循的是生产合格产品对环境和投入品最低要求,而非优质产品标准;(2)中药生态农业追求"天地人药合一",其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和投入品的管控与有机产品相当。因此在真正合乎规范的操作中,虽然不以认证为目的,但中药生态农业产品在安全上已达到有机产品要求;(3)中药生态农业具有"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特点,中药生态农业在满足中药材安全,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上,才追求产量。这一点与一般有机农业通常主要关注产品的安全和产量不同;(4)中药材GAP对栽培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的要求均达到了有机产品和中药生态农业的要求,但对生产中农药、化肥的管理仅达到无公害农业的要求。提出中药材GAP应鼓励模拟中药材原始生境的"拟境栽培",并借鉴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质量管理思路和技术体系,从而全面实现中药农业的"有序、有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药生态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推行。由于中药材生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该文收集整理了各区域较为成熟的代表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如药粮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野生抚育种植模式和景观生态种植模式等,参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和《中国中药区划》,结合生产实践,对全国8大区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各地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有:东北地区的人参林下种植模式、华北地区的连翘仿野生种植模式、华东地区的浙贝母-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华中地区的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华南地区的阳春砂林下种植模式、西南地区的川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西北地区的甘草野生抚育种植模式以及青藏地区唐古特大黄仿野生种植模式等。通过梳理全国各区域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分布区域内其他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药生态农业宣言“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提出和“拟境栽培”理论体系的形成,中药材生态种植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并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模式.该文从生产者、消费者和国家3个利益相关方角度,系统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发展优势.从生产者角度,比较了人参、黄芪、苍术和柴胡等中药材...  相似文献   

8.
《中药资源生态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郭兰萍研究员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农业具有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特点,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中药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各地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虽然很多,但缺少评估指标和方法,不能科学评判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原则,包括科学实用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然后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每一评估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估方法,为行业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药资源生态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郭兰萍研究员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多样性及种内变异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和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会上,由黄璐琦院士领衔的"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团队荣获"中药材金种子奖——标准规范奖"。获奖者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王英平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肖盛元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滨研究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陈敏研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回顾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梳理其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提炼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四方面原理、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五点建议。中药生态农业的主要原理为:(1)产量及综合收益相关的生态位原理;(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原理;(3)中药材品质提升相关的逆境效应原理;(4)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结构稳定原理。中药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生态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有待完善;(2)多位一体的产业耦合有待加强;(3)中药生态农业的品质保障体系及优质优价模式有待形成;(4)对中药生态农业示范推广的认识有待提高。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为:(1)加强全国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中药生态农业;(2)继承与创新并重,加强中药生态农业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研究;(3)加强产业耦合,实现中药生态农业从生产型向多位一体的复合型模式转变;(4)强化标准及品牌,构建中药材生态产品品质保障体系;(5)加大宣传教育,促进中药生态农业示范推广。综上所述,开展中药生态农业已具备了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虽然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但能够找准发展方向,是具备非常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中药农业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3.
集群品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发展和培育道地药材生态农业集群品牌,不仅有利于优化中药材产业集群价值链,实现中药材产业集群资产增值,还能增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道地药材"有序""安全""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基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与集群品牌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中药材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模式和培育策略,提出以优势资源型培育模式为抓手,以政府、行业协会、中药企业和个体种植户为支撑,坚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集群品牌培育的思路,为中药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机遇、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提出中药材种植模式产区区划、中药材核心种植模式、中药材种植多元化等概念;总结了破解中药材种植问题及矛盾的六大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扶持、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源头管理与示范、加强道地药材生态农业集群品牌培育与宣传、持续推广核心中药材种植模式、加强生态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展望了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适度化、技术标准化、模式生态化、运营品牌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5.
中药生态农业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贡献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当今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热点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将对国内各行业的结构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优质药材的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及生长调节剂,重视农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输出,因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是典型的低碳源和高碳汇农业。该文综述了中药生态农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潜力,并选择典型模式为案例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的具体方式,进而提出加强中药生态农业及"双碳"理论和方法研究,为低碳高效发展指明方向;全面推进中药生产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模式转变,提升碳中和贡献率的综合收益;探索建立中药生态农业碳汇补偿机制,为中药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强中药生态农业及"双碳"理论和技术培训,提升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中药生态农业的生态功能提升及通过生态功能助力经济功能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道地药材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建议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研发适宜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小型机械、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林草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促进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国生态学会领导下的二级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蒋有绪院士、肖培根院士和桑国卫院士为专业委员会的顾问,主任委员为黄璐琦研究员,秘书长郭兰萍研究员,委员80余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9):4封底
正《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中药材系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研究员及其团队组织全国中药材教学、科研、生产、检验和经营等领域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4年共同编制而成,被列为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系列丛书以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抓手,从研究分析中药资源利用现状、改善中药材生产方式、促进中药规范化种植、提升中药材生产效率、做好中药材品质评价、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建立完善中药饮片质控体系等目标出发,吸纳了大量研究资料和科研心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参考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要保障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大力倡导生态发展理念,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生态农业是现代化高效农业、也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中药材中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带来的残留超标、药效下降、安全堪忧等问题。中药生态农业将针对当今基于化学农业的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充分了解中药生产与农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一书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主编黄璐琦、郭兰萍。该书为第一部关于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分为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四个部分,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协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3S技术、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该书的特色在于有理论有实践,不乏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