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终身侍茶,却不图获利,年深月久的濡染,茶的韵味与品格已深深地融入他的身体和灵魂……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里记录的10位茶叶专家之一,是茶王赛上"一锤定音"的人,也是中国茶叶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之一……茶界称他为"泰斗",他说自己还是"一个茶业界的小学生"。他就是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  相似文献   

2.
老沈是我的忘年交,我们是在一次职工运动会上认识的。那次我和他参加的都是乒乓球比赛,并且我第一轮对阵的就是他。只是没几个回合,他便将我淘汰了。后来他过关斩将,硬是将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奖杯揽入怀中。后来,我经常找他打乒乓球,慢慢地我们便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打乒乓球的时候,他让我猜他的年龄。我几乎是想都没有想,便脱口而去:"四十多岁吧。"听我这样一说,他却"哈哈"  相似文献   

3.
正宋代易学家邵康节有一首名诗:"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他认为这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妙法。这种人生观可以说成他是看破了红尘,也可以说成他是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甚或有那么一点点世故。但是,却不失为一种人生的策略,一种处世哲学和智慧。曾国藩是晚清"第一中兴名臣",他不仅生活阅历广,而且一生文韬武略,权倾天下,但他悟到了生活的玄机,所以,把他的书斋取名为"求阙斋"。阙的含义是"过失"或"欠缺",一生常思己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石鸿廷先生,便觉"鹤发童颜"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实在太贴切了.他人也很幽默,思维活跃,一点也看出年近七十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从她记事时起,大舅就好像不是这个家的人。记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刚被收容所送回了家,和街上的叫花子没有多大的区别。外婆在屋里大声地骂,他蹲在一旁小声地哭,像受伤的小动物。不多久外公回来,一见他这样子,就跑到门背后去拖了一根扁担出来,劈头盖脸地向他打去。他"嗷嗷"地叫,却不敢躲闪。爸爸冲上去抢外公手里的扁担,他跪在地上含糊地叫着,仔细地听,是"爸爸我错了"。后来她知道,那是她大舅,小时候生病把脑子烧坏了,是个傻子。外公那时当包工头,就将大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讲的那个故事:有个寺院的住持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对他说两个字。第一年,一位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他又说"食劣",第三年,他没等住持开口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中没完没了的抱怨。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28日上午,陈强新"百善(扇)孝为先"书画扇展在北京举行,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到了嘉宾致词环节,第一个被热烈掌声请上台的是胡松华。这或许有诸多考量:他是著名歌唱家,会场内外认识他的人最多;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歌唱家,至今仍在歌唱的"歌坛长青树";他是跨界于歌唱艺术、书画艺术、民族研究的健康老人,已88岁高龄……在胡松华健步走上讲台之前,画展的主人公陈强新刚刚讲述了他的书画人  相似文献   

9.
<正>入行20年,廖中权是第一次参加足疗技师行业的全国性大赛。然而20年的积淀,最终让他在全国近5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第三届全国反射疗法竞技水平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赛后数日采访廖中权的时候,他已然平静,对于这个份量极重的奖项,他将功劳归咎到了"扬州古法"的推拿技艺上。因为扬州"三把刀"的远近闻名,在廖中权19岁那年,父母毅然决定让高中毕业的他去学一门手艺。"要么当厨子,要么学推拿。"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廖中权看中了后者。"当时有亲戚是扬州‘丁家推拿'的传人,也算是有门有路了吧。"  相似文献   

10.
方和谦(1923~2009),男,首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一至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他认为中医学为哲理医学,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形成"燮调阴阳,以平为期"的学术观点;遵循治病求本的思想,强调正气为本,扶正以祛邪的治疗观;他熟读精研《伤寒论》,深刻理解仲景学说,而且学以致用,有所发挥。他重视先后天之本的理论,长于运用补法,尤其善于调理脾胃;他提出"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独到见解,大大拓宽了和解法的应用范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和创制了"和肝汤"、"滋补汤"等有效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内外妇等各科杂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8岁的时候,高峰还在山西省电影学院上学.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峰被山西省话剧院借调过去排演大型史诗话剧<孔繁森>,他在里面扮演孔繁森的儿子孔杰,这场演出不仅给高峰带来了第一笔收入,更让他夺得了"山西省新创作文艺作品晋京展演优秀个人奖",同时也获得了"优秀配角奖".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长沙市天心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中医"针灸推拿康复专业联盟,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得到省级中医康复专家的诊治方案。"不用提前去约专家号,还不用奔波。"60岁的长沙市民彭先生今天有了亲身体会。因腰痛加剧,他在长沙青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由于康复效果不佳,他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接受了湖南中医附一医院针灸推拿科叶勇副教授的  相似文献   

13.
《东方养生》2012,(11):48-51
这座殿堂据说是他亲自构思设计的,台基是圆形的坛,建筑的主体是三重攒尖顶大殿。嘉靖皇帝改革祭祀的第一刀,就劈向了城南那个"包罗万象"的大祀殿。他首先是在大祀殿建筑群的南侧重新建立了一座圜丘,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那座青琉璃的二重坛。然后将大祀殿中的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下面介绍大庆研究中的两个控糖养生典型故事——第一位与糖尿病擦肩而过的人老王师傅是参加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建设的油田"老会战",作为一个糖尿病的前期患者他之所以能够几十年都与糖尿病这个"慢性病魔"擦肩而过,首先他本人有坚强毅力,能够管住嘴,迈开腿。同时,他深受大庆"三老四严"会战传统的影响,凡事都最讲认真。在饮食控制方面他创造性总结出"一汤,二菜,三饭"先进控糖方法。"一汤"是指就餐时,先喝汤指清菜汤,  相似文献   

15.
我家乡有句话,"好受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我就是爱吃饺子。——莫言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作家。在"莫言热"中,莫言的"名人之吃",也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莫言曾说:"我就爱吃饺子。"他当年为了"吃饺子"而走上写作道路,他在瑞典领奖期间曾经包饺子、吃饺子、讲饺子……  相似文献   

16.
他为中医事业奉献了一生. 他是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长,他筹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中医药教科书,他主持起草的工作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批示……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护士,丈夫伟开公司。刚结婚时,我每天都盼着伟早点回来陪我,可他一回家总说累。我以为他想早点上床,便在家里穿一些性感的睡衣,他也没有什么激情。我以为他真累了,并不在意。难忘疯狂的第一次婚假结束后。我开始上班。每次我一个人上班时,伟会到医院来陪我,总想在休息室里和我缠绵。我担心被人知道了难为情,便让他在家好好休息,我回去补偿他。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一次我值夜班,病人比较多,便在护士站坐班,任凭他如何要求我都不进休息室。我咬着他的耳朵说"亲爱的,你回家睡个觉。我回去一定会让你快乐的!"他满脸不高兴;"难道你不知道,在家里我从来没快乐过吗?"他这么一说,让我想起婚后我们在家里做爱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为之他也是激情不够。伟搂住我说:"我忘不了和你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中医药》2014,(8):68-68
<正>我国现代中医肛肠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首任会长、终身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中医丁泽民同志,因病于2014年7月9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江南"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他致力于中医肛肠事业的临床、科研、教学70余载,对中医肛肠学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医肛肠学会并任会长18年;他是我国第一个主  相似文献   

19.
正在江苏镇江新区大路镇老街,生活着一位88岁的老人。他耳聪目明、身体强健,每天清晨五点半都会和老伴带着小录放机,前往离家500米的休闲广场上教居民们打太极拳。老人名叫赵立,不久前,被镇江市老年体协上报参评中国"健康老人"。第一眼见到赵老,笔者完全看不出他已经88岁高龄。他身  相似文献   

20.
祁增年 《养生月刊》2011,32(9):820-821
钱钟书享有"文化昆仑"之誉,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其高寿的因素可概括为:"幽默风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个字。幽默风趣钱钟书的幽默是出了名的。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