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不同作用。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其中早期前列腺癌30例(外周带中早期18例,中央带中早期12例),前列腺增生53例,前列腺炎7例。扫描序列采用T1WI、T2WI、DWI,DWI扫描,测量DWI高信号区ADC值及观察ADC图;动态增强采用钆喷酸葡胺20ml静脉推注后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三期,部分病例病灶区观察动态曲线。结果 27例外周腺体前列腺癌有1例误诊,而3例中央腺体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2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000s/mm~2时,而有4例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3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 000s/mm~2时。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早期外周腺体前列腺癌准确率较高,而选用不同的b值其准确率各不相同,其中b值为1 200s/mm~2能提高中央腺体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总体说来1.5T高b值弥散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动态增强,而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弥散成像 (DWI)在正常前列腺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无泌尿系统疾病的健康志愿者 3 0名 (年龄 2 0~ 40岁 ) ,采用SiemensSymphony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 ,在平面回波成像 (EPI)基础上进行MR弥散成像 ,并计算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结果 MR弥散成像能较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带和外周带 ,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分别为 :(1.883± 0 .3 7)× 10 -3 mm2 /s ,(2 .2 5 4± 0 .77)× 10 -3 mm2 /s ;大b值、大b值差所测得的ADC值更精确 ;3种成像方式 (DWI、T2 WI、T2 WI FS)中对比噪声比 (CNR)无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结论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进行正常前列腺的MR弥散成像 ,有望对前列腺疾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序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差异,并探讨DWI的参数设置及病理基础。方法使用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对61例可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自旋回波T2加权像(SE T2WI)、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 T1WI)及DWI,其中26例(36髋)证实为坏死,35例(70髋)为正常,然后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扩散敏感度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 s/mm2时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比DWI、SE T1WI及SE T2WI检测结果。从而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结果当b值取400 s/mm2时,最有利于图像分析及诊断。缺血坏死组平均ADC值为(12.5±1.4)×10-4 mm2/s,健康组为(2.7±1.2)×10-4 mm2/s,健康组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组(P<0.05)。 DWI、SE T1WI与SE T2WI分别检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36髋(100%)、32髋(89%)和30髋(83%)。3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利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鉴别,与常规序列对比,可提高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MR成像技术对脑组织近似弥散系数(ADC)定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5种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b=500、1 000、1 500、2 000、3 000s/mm2)在3T MR上对17名志愿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b=1 000s/mm2下的液体翻转衰减恢复弥散加权成像(FLAIR-DWI);其中10名志愿者完成3TMR检查后,再用1.5T MR进行b=1 000s/mm2的颅脑弥散加权成像.获得ADC图后,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侧脑室体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值的增加使脑组织的ADC值显著下降,FLAIR可以明显降低脑脊液对ADC值测量的污染;不同MR扫描仪对ADC值的定量无显著影响.结论:DWI参数的选择对ADC值的测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b值,最佳的b值应该为1 000s/mm2,因而在研究中必须始终保持扫描参数的一致;DWI前施加FLAIR抑止脑脊液信号明显减轻了脑脊液部分容积效应对ADC值测量的影响,这对于脑萎缩患者的ADC值测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场强的MR成像系统对ADC值定量研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及常规MRI平扫(T2WI、T1WI)。测量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计算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根据HE染色病理图片记录肝外胆管癌细胞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DWI对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优于T2WI及T1WI。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ADC值逐渐降低,病灶与正常肝脏间CNR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800 s/mm2时,其相关性最高(r=-0.81,P<0.05)。结论 DWI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外胆管癌病灶,b值为800 s/mm2时最佳,与ADC值测量共同分析,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病人进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及DWI检查,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上的表现,并将常规MR序列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计算正常椎体和病变椎体在DWI上的信号衰减率(signal attenuation ratio,SAR)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 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2)ADC值比较:在DWI上,病变椎体与正常椎 体的ADC值分别为:b=300 s/mm2时,(13.68±0.75)×10-4 mm2/s、(5.56±0.54) ×10-4 mm2/s;b=500 s/mm2时,(13.80±0.63)×10-4 mm2/s、(5.06±0.42) ×10-4 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病变椎体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椎体(P<0.01).(3)SAR值比较:在DWI上,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的SAR值分别为:b=300 s/mm2时,(32.43±1.46)%,(14.94±1.34)%; b=500 s/mm2时,(48.04±1.55)%,(21.69±1.60)%.成像条件相同时,病变椎体的SAR值明显高于正常椎体(P<0.01).(4) 溶骨型、混合型及成骨型3组之间ADC值的比较 (b=500 s/mm2):溶骨型、混合型及成骨型转移瘤ADC值分别为(18.83±2.16)×10-4mm2/s、(13.89±4.42)×10-4 mm2/s、(8.77±1.07)×10-4 mm2/s,3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5) 溶骨型、混合型及成骨型3组之间SAR值的比较 (b=500 s/mm2):溶骨型、混合型及成骨型转移瘤SAR值分别为(58.87±3.99)%、(48.87±1.56)%、(34.48±3.58)%,3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6)ADC值与SAR值关系:在DWI上,成像条件相同时,相同组织的SAR值和ADC值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DWI可较好地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SAR值和ADC值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可对脊柱转移瘤和正常椎体进行可靠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上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MR DWI、常规平扫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系统化分析并观察病灶内部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各组信号强度值,并计算出各组ADC值与对应的MR 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MR DWI像上肝癌病灶内残存或复发的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正性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均数ADC值分别为:b=5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15±0.43)×10-3mm2/s,肿瘤坏死囊变组织约为(1.88±0.43)×10-3 mm2/s,正常肝实质约为(1.31±0.16)×10-3 mm2/s;b=8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mm2/s,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mm2/s...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表现及其ADC值的差异,探讨DWI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PCa,38例BPH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PCa区域、BPH的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及外周带的ADC值。结果:PCa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前列腺癌Ca灶及中央腺体非癌灶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91±0.214)×10-3mm2/s和(1.497±0.318)×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39±0.190)×10-3mm2/s和(1.509±0.225)×10-3mm2/s。PCa灶的ADC值明显低于BPH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P〈0.05),其间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对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常规MRI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DWI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能提高对PCa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3T双梯度短磁体全身磁共振系统,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对55例直肠癌及直肠周围病变患者进行DWI.选用5个不同的b值(200、400、600、800、1000 s/mm2),采用Single shot DWI EPI序列,扫描层数6~11层,层厚7 mm,层间距1 mm,扫描时间17~35 s.测量不同直肠病变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随b值的升高,各类直肠病变在DWI图像上的平均信号强度呈 下降趋势,b值为400 s/mm2时病变显示最明显.随b值的升高,各类直肠病变的ADC值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不同直肠病变的ADC值的差别随b值的增加逐渐明显,至b值为800 s/mm2和1000 s/mm2时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于间质瘤与其他病种.不同T分期的直肠癌ADC值差别明显,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作为直肠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MR枪查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3D DCE-MRI以及b值分别为500和1000 s/mm2的DWI.对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结果 8例乳腺黏液腺癌(5例单纯黏液腺癌,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的黏液含昔为60%~90%.8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其余5例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呈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于DWI上病变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在b值500 s/mm2时为(2.41±0.28)×10-3mm2/s,b值1000 s/mm2时为(2.06±0.14)×10-3mm2/s,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71±0.32)×10-3和(1.43±0.24)×10-3mm2/s.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在MR平扫T2WI、DEC及DWI表现均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这些特征性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类型,MR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膀胱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膀胱癌占位患者行DWI及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不同b值下膀胱病灶的ADC值及图像效果;分析DWI与常规序列显示膀胱病灶能力的差异;比较膀胱病灶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b值取700 s/mm2时膀胱病灶平均ADC值显著高于1500 s/mm2的ADC值.DWI发现膀胱病灶的准确率为98.1%,常规MR序列为96.2%.b值取1500 s/mm2时膀胱癌平均ADC值(0.75±0.12)×10-3mm2/s,显著低于膀胱炎(1.39±0.13)×10-3mm2/s、病灶周围正常膀胱壁(1.42±0.07)×10-3mm2/s、尿液(2.69±0.13)×10-3mm2/s(P<0.05).结论 DWI及ADC值对膀胱癌的诊断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 DWI在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了23例软组织肿瘤DWI.弥散敏感系数b分别取300s/mm2、600s/mm2和900s/mm2,在三个方向施加弥散敏感梯度场得到DWI,获得肿瘤实质的ADC值.结果:①23例软组织肿瘤的DWI只有1例肌间脂肪瘤为混杂信号,其它均为高信号;②在b=300s/mm2时,良、恶性肿瘤组的ADC值为(1.64±0.12)×10-3mm2/s、(1.86±0.19)×10-3mm2/s,良、恶性肿瘤组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在b=600s/mm2时,良、恶性肿瘤组的ADC值分别为(1.42±0.13)×10-3mm2/s、(1.46±0.15)×10-3mm2/s,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b=900s/mm2时,良、恶性肿瘤组的ADC值分别为(1.10±0.12)×10-3mm2/s、(1.00±0.13)×10-3mm2/s,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WI信号对软组织肿瘤诊断价值有限.在b=300s/mm2时,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大于良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胃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较佳扩散敏感因子(b)值,探讨DWI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31例,均行常规MR T1WI、T2WI和DWI检查.b值分别取300 s/mm2(低b值)、600 s/mm2(中b值)和1000 s/mm2(高b值).自由水分级评价不同b值对胃腔内自由水的抑制效果.测量并比较不同b值时癌肿及胃腔内自由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高b值DWI与常规MR T1WI及T2WI的胃癌癌肿信噪比(SNRCa)、癌肿-胃壁对比噪声比(CNRCa-GW)、癌肿-胃壁信号强度比(SIRCa-GW)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Water-BN).结果 随b值增大,胃腔内自由水信号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IRWater-BN分别为8.11±0.77、2.70±0.35和1.1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68,P<0.05).b值增大,SNRCa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NRCa分别为55.97±24.56、39.99±16.08和27.23±11.42(F=17.227,P<0.05);CNRCa-GW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CNRCa-GW中位数分别为24.31、20.97和12.73(x2=16.692,P<0.01);SIRCa-GW增高,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IRCa-GW中位数分别为1.90、2.29和2.45(x2=9.923,P<0.01).b值增大,胃癌癌肿ADC值降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胃癌癌肿ADC值分别为(1.96±0.91)×10-3、(1.43±0.41)×10-3和(1.18±0.25)×10-3mm2/s(F=12.066,P<0.05).高b值DWI CNRCa-GW(中位数为12.46)及SIRCa-GW(中位数为2.45)均高于常规T1WI(中位数分别为2.35和1.04;Z值分别为-3.746和-4.432,P值均<0.01)及T2WI序列(中位数分别为3.92和1.20;Z值分别为-3.518和-4.407,P值均<0.01).结论 高b值DWI得到胃癌的ADC值更加接近组织真实值,并可有效抑制胃腔内容物信号,突出癌肿信号差异;DWI辅助常规MR检查,可更好地显示和判断胃癌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肾脏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演变规律,探讨多b值DWI在诊断ESWL致肾损伤的价值并优化b值。方法 30例行ESWL患者分别进行肾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b值选取5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 000s/mm~2,分析、比较各b值条件下肾脏DWI的特点。结果 ESWL术后MRI检查均未见肾周及包膜下血肿,而肾实质即刻有斑片状或条索状的异常信号改变,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T2WIFS、DWI呈高信号;在不同b值的条件下,ESWL术后24h、1周靶区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术前测定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术后24h靶区的ADC值已明显降低,1周后呈回升趋势,术后2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随着b值的增大,肾实质的ADC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当b≥800s/mm~2时,ADC值趋于稳定;b值越大,图像质量越差,当b=1 000s/mm~2时,图像质量已无法满足诊断。结论 DWI能较早反映ESWL致肾损伤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能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肾脏造成的损害提供客观的依据;不同b值条件下的DWI各有特点,反映ESWL术后肾损伤水分子弥散特征的最佳b值是800s/m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良性组14例(6例内膜增生、8例内膜息肉),恶性组41例(39例内膜癌、2例癌肉瘤).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检查,以及DW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1000s/mm2),分析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和测定ADC值.结果 良性组DWI图12例表现为稍高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平均ADC值为(1.34±0.19)×103mm2/s;恶性组DWI图34例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余下7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84±0.1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P=0.042),以1.07×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达92.9%、97.6%、96.4%.结论 DWI及ADC值测定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DWI与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b=50s/mm2、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DWI的信号强度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将ADC值的诊断阈值放在≤0.87×10-3mm2/s,其诊断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7.04%;而DWI(b=5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8.52%,DWI(b=80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74.29%,准确性为74.0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DW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b=8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WI;当b=5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所以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 (CPM)的MRI表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1 5TMR仪对 2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CPM患者进行T1WI、T2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 (FLAIR)、DWI和增强扫描MR检查。结果 桥脑中央部、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等部位出现对称性长T1、T2 信号 ,增强MRI无明显强化反应。DWI显示桥脑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在 10 0× 10 -6mm2 /s~ 30 0× 10 -6mm2 /s之间 ,FLAIR仅显示为略微高信号 ,表明病变伴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水肿 ;同时 ,双侧肝豆状核亦表现出DWI高信号 ,ADC值在 30 0× 10 -6mm2 /s~ 6 0 0× 10 -6mm2 /s之间 ,FLAIR呈不均匀较高信号 ,其中 1例尚出现尾状核头对称性DWI略低信号 ,表明在缓慢的病程进展中同时伴有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等改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和CPM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 ,DWI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