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 方法 临床诊断的三叉神经痛52例,面肌痉挛9例,共61例.61例均行3.0T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成像( MRTA),利用原始图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从3个方位观测血管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52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46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6例无压迫.9例面肌痉挛MRTA显示面神经均有微血管跨越或压迫.手术结果显示52例三叉神经痛中45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6例无压迫,1例为囊肿;9例面肌痉挛均有微血管压迫.MRTA诊断阳性率为90.2%、敏感性为 96.4%、特异性为80%. 结论 3.0T超高场强下进行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 3D-CISS图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1例中,术前MR 3D-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受压29例,阳性率为93.5%,手术探查结果30例发现责任血管,3D-CISS序列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6.67%.结论 3D-CISS序列能较清楚显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及三叉神经受压情况,对于明确病因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三叉神经痛术前了解责任血管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3例,面肌痉挛22例,行三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3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19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阳性率为82.6%(19/23),可疑接触4例.22例面肌痉挛中有2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5%(21/2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3D扰相梯度回波(3D-VIBE)序列对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3D-VIBE的原始图像重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神经与血管的走行关系,发现责任血管,并与临床微血管减压术(MVD)进行比对。结果进行3D-VIBE序列扫描后发现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血管呈高信号,神经呈等信号,对比良好,能够直观显示血管与神经的解剖结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90.6%(29/32),面肌痉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89.4%(17/19)。结论 3D-VIBE序列对于发现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明确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仿真内镜(MRVE)在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40例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病人的资料,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7~86岁,平均(59.6±2.2)岁。所有病人均行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进行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扫描,并进行MRVE重建。采用χ~2检验比较三维高分辨成像及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预判断责任血管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上述2种成像方法对责任血管的检出率。结果术前40例病人采用2种成像方法检查,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责任血管压迫显示的阳性率(95%,38/40例)高于MR三维高分辨成像(85%,34/40例)(χ~2=1.826,P=0.04)。术中发现40例PTN病人均存在责任血管压迫,其中动脉压迫33例(82.5%)、单纯静脉压迫3例(7.5%)、动静脉混合压迫4例(10.0%)。2种成像方法对动脉压迫的检出率均为100%。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静脉及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检出率(71.4%,5/7)高于单独MR三维高分辨成像(14.3%,1/7)。结论 MR三维高分辨成像序列联合MRVE技术能有效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能够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磁共振3D-TOF序列扫描60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出脑干段,并做多平面重建。将磁共振表现与其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各断面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术中发现3例无血管神经接触,3例为静脉接触神经,其余54例均可见动脉或动脉伴静脉一起接触神经。经统计表明以斜矢状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高。结论磁共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术前评估非常有价值,斜矢状面是最佳成像断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3D-TOF-MRA联合3D-FIESTA-C序列对于判断面肌痉挛患者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9例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3D-TOF-MRA和3D-FIESTA-C扫描。对比MRI表现及术中所见,分析3D-TOF-MRA联合3D-FIESTA-C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准确性。结果症状侧面神经受微血管压迫108例,而非症状侧面神经受微血管压迫8例,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比影像学表现以及手术结果,3D-TOF-MRA联合3D-FIESTA-C序列对于判断面肌痉挛患者责任血管的敏感性为99.08%,特异性为92.66%,诊断符合率为91.28%。结论 3D-TOF-MRA联合3D-FIESTA-C序列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与邻近微血管的压迫关系,对于判断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TA检查方法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神经血管压迫表现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图像显示,23例患者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关系,5例无接触关系。手术结果显示,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或接触的准确率为82%。结论 MRTA能较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痛病损神经与责任血管压迫的解剖关系,在三叉神经痛神经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为临床提供术前评价和指导手术方案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肌抽搐与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病因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0例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MR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1) 6 3例面肌抽搐患者MR显示 12 6侧面听神经共发现 5 8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7侧可疑接触 ;5 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显示 114侧三叉神经共发现 4 5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2侧可疑接触。 (2 )统计学分析结果 :面肌抽搐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31 6 6 ,P <0 0 0 1)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4 2 98,P <0 0 0 1)。 (3)根据手术结果 ,MR诊断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为 94 % ,准确度为 83% ,阳性似然比为1 88。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水激发梯度回波(3DFLASH-WE)序列对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磁共振3DFLASH-WE及3D TOF图像,并将3DFLASHWE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3DFLASH-WE图像对三叉神经出脑干(REZ)段的显示明显优于3DTOF图像,而对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的显示与3DTOF图像无明显差异;234例患者MR 3DFLASH-WE诊断29例(85.2%)存在血管压迫神经,手术中证实有28例(82.4%)存在血管神经压迫,6例未发现压迫。结论 3DFLASH-WE序列在三叉神经显示方面优于以往3DTOF技术;3DFLASH-WE能清晰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明确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术前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3D-CISS序列MR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 3D -CISS序列并结合 3D -TOF血管造影及MPR重建技术对 4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MR检查并部分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 13例手术患者中 ,10例 3D -CISS和 3D -TOF序列均显示血管压迫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为动脉压迫 ,另 3例仅在 3D -CISS序列显示的压迫血管 ,手术证实为静脉压迫。 (2 ) 2 0例伴有上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8例 (90 % )在三叉神经根部内侧有压迫点 ;19例伴有下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5例 (79% )在三叉神经外侧有压迫点 (经 χ2 检验 ,P <0 .0 0 1)。结论  3D -CISS序列对显示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神经血管关系、三叉神经的压迫部位与三叉神经痛区域相关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神经血管压迫是相应脑神经REZ受搏动性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导致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渡兴奋,目前认为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随着磁共振颅后窝神经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可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诊断、术前指导提供帮助,并对神经组织学改变进行评估。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 3D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联合3D TOF MRA序列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就诊的患者25例,均行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不知道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2种序列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以评价2种序列联合显示神经血管压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20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结果对照,MRI对血管压迫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78.9%(15/19),另4例为假阳性(21.1%,4/19);1例术前MRI诊断未见明确神经血管压迫者术中得到证实。5例术前MRI诊断无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结论:MRI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具较好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神经与周围血管显示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对40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脑池段面神经和二叉神经用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3DTOF-SPGR)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3DFASE)2种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并对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进行分析。结果38例经手术证实,3DTOF-SPGR序列图像显示其中33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5例无接触,3DFASE序列图像显示其中26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12例无接触。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2种扫描序列显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对邻近血管的压迫或接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4,P:0.016)。结论就显示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而言,3DTOF-SPGR序列明显优于3DFASE序列,是临床上面肌痉挛和三义神经痛病人行MR检查首选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 VIBE增强扫描对MRTA阴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D VIBE增强扫描的MRTA阴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均于西门子工作站行横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MPR,对责任血管行MIP,观察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的关系,所有患者均经MVD手术证实。结果 1)12例患者中,3D VIBE增强扫描显示责任血管12例,显示率100%(12/12),其中压迫Ⅰ°7例,Ⅱ°2例,Ⅲ°3例,术中7例血管与神经接触,2例粘连,3例为压迫;2)12例患者中,10例为静脉压迫,占83.3%(10/12),其中压迫Ⅰ°7例,Ⅱ°2例,Ⅲ°1例,2例为小动脉、静脉复合性压迫,占16.7%(2/12),均为压迫Ⅲ度;3)MIP、MPR可立体显示责任血管及与三叉神经的三维关系。结论 3D VIBE增强扫描是MRTA阴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检查的有效补充,为MVD手术提供全面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检查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12例,将其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共检出责任血管12条,其中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9例,血管对三叉神经形成压迹3例。微血管减压术证实均为单侧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7条,小脑前下动脉4条,岩静脉属支1条),其中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8条,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条。结论: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MRI序列选择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及最佳成像序列和方法,评价MRI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steady state,CISS)和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序列(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precession,FISP)结合三维预磁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imaging,MPRAGE or 3D-MPR),并采用三维多平面或曲面重建技术对25例(50条)正常对照组及50例(50条,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R成像,观察MRI图像中神经、血管显示情况和三叉神经痛在MRI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1)正常对照组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为30%,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侧为96%,血管包绕神经及神经变形,对照组没有出现,病例组5例。(2)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病例MRI诊断为血管压迫或接触的为38例,手术证实有血管压迫为18例,另有10例行γ-刀治疗,术后症状消失;桥小脑角肿瘤7例,均为手术证实;血管病变5例,均由微血管减压术或手术证实。(3)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79%。结论 磁共振3D-CISS和3D-FISP序列结合3D-MPR序列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肿瘤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3D-TOF-MRA诊断偏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增强三维体积扫描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 -MRA)对偏侧面肌痉挛 (HFS)、三叉神经痛 (TN)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颅脑MRI及增强 3D -TOF -MRA脑干薄层扫描 48例HFS患者和 46名对照、42例TN患者和 40名对照 ,盲法诊断面神经、三叉神经根部解剖改变 ,患者组与各自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1)HFS、TN患者症状侧面神经根部、三叉神经根部受压迫 45侧 (93 .8% )和 3 6侧 (85 .7% ) ,其中血管压迫 44侧 (91.7% )和 3 2侧 (76.2 % ) ,肿瘤压迫 1侧 (2 .1% )和 4侧(8.9% ) ;无症状侧受血管压迫 8侧 (16.7% )和 4侧 (9.5 % ) ;对照组双侧受压迫 4侧 (4 .4% )和 5侧 (6.3 % )。 (2 )常见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 (AICA) 17侧 (3 8.6% )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12侧 (2 7.3 % ) ,椎动脉 (VA) 6侧 (13 .6% ) ;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为小脑上动脉 (SCA) 18侧 (5 6.3 % ) ,小脑前下动脉 (AICA) 5侧 (15 .6% ) ,起源不清的血管 (DIV) 4侧 (12 .5 % )。 (3 )面神经根部、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发生HFS、TN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 2 6.6和 9.84。 (4 )手术证实面肌痉挛组 3例、三叉神经痛组 6例神经血管压迫 ,面肌痉挛组 1例、三叉神经痛组 4例肿瘤压迫神经。结论 MRI加增强 3D -TOF -MR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影像学表现,经与手术结果对照,探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主要致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315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术前CT平扫67例,15例显示椎基底动脉迂曲、增粗、偏移,占22.4%。248例均做桥小脑角区MRI,显示血管神经接触或可疑接触者188例,占75.8%。手术病例296例,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或接触的271例,占91.6%;肿瘤压迫所致20例,占6.8%;有蛛网膜粘连和其它原因不明者5例,占1.7%,19例为保守治疗。结论:MRI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病因与手术结果对照最接近,则主要为周围血管压迫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扫描28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3 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手术证实26例存在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3 D-VIBE、3 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0%(23/25)、33.3%(1/3)、92.0%(23/25)、85.7%(24/28)。而且MRI所显示的责任血管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1)。结论 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结合可以清楚显示脑池内血管和三叉神经的空间关系并辨认责任血管的来源,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