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NA结合基序蛋白6(RBM6)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配对的CRC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RBM6表达水平,观察其与CRC病人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以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28例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CRC及癌旁组织中RBM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BM6在92例CRC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癌组织30.4%,28/92vs癌旁10.9%,10/92;P0.01)。卡方检验显示:RBM6的表达与CRC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TNM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26,P=0.021)。单因素分析发现:RBM6高表达CRC患者预后更差(P=0.024)。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RBM6在CRC中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1;P=0.009)。结论 RBM6在CRC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可能参与CRC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胃癌及其正常组织中COL3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COL3A1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从胃癌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其正常组织中收集新鲜标本各10例,石蜡标本各50例,分别使用实时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L3 A1 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与LIN28B mRNA、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法对6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myc、LIN28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myc、LIN28B mRNA表达水平,统计分析C-myc、LIN28B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myc、LIN28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均明显升高(P0. 01); C-myc、LIN28B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均明显升高(P 0. 01)。C-myc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 0. 05); LIN28B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 0. 05)。结论 C-myc、LIN28B蛋白及其mRNA均高表达于胃癌组织,二者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FMN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5例石蜡组织标本(癌旁正常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结直肠癌组织75例,淋巴结转移癌45例)中的FMNL2的表达.②用Real time PCR法分析FMNL2 mRNA在32对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FMNL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百分比为80%与27%,Z=-2.937,P=0.003);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癌组织(阳性表达百分比为87%与80%,Z=-2.085,P=0.037);在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阳性表达百分比为87%与70%,Z=-2.557,P=0.011).②FMNL2 mRNA的表达与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无关,但在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是其2.05倍.结论FMNL2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mitochondrial DNA, CCF mtDN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2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例原发性CR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CF mt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CF mtDNA含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作为CRC筛查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CRC患者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85.94±4.5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3.10±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低分化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57.75±5.26)明显低于中分化(92.64±5.68)及高分化(110.00±14.95)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5)。CCF mtDNA含量高低与CRC患者的预后无关(χ~2=0.261,P=0.610)。CCF mtDNA筛查CRC的AUC~(ROC)为0.921,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933。结论 CCF mtDNA含量在癌组织中下降,但与预后无关,可能作为CRC的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RBMS3)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两者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鲜人胃癌组织(23例)、对应的癌旁组织(23例),另收集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3对新鲜组织中RBMS3及SFRP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RBMS1及SFRP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运用免疫组化(IHC)检测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均有表达;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均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P0.05),RBMS3与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RNA和蛋白)呈正相关;RBMS3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RBMS3与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且两者共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呈正相关;RBMS3及SFRP1共表达水平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CR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GFBP6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IGFBP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关系。 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IGFBP6 mRNA表达水平(0.26±0.39)低于癌旁组织(1.2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8,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IGFBP6蛋白阳性率(38.1%)低于癌旁组织(61.9%),且与TNM分期相关(P均<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GFBP6低表达的CR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低表达的IGFBP6可作为CRC诊断及预后判断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6(RBBP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逆转录RNA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新鲜组织样本中RBBP6 mRNA的表达差异,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BBP6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BBP6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BBP6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其中在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P0. 05)。RBBP6蛋白的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sman r=0. 309,P0. 05),中分化和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的RBBP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6. 9%和90%,而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的RBBP6蛋白阳性率只有76%(χ~2=6. 827,P0. 033),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RBBP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 0. 05),与吸烟、年龄、性别等其他临床特征无关(P0. 05)。结论 RBBP6 mRNA和蛋白均在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很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对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Tiam1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4%、19.7%,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有1例患者有Tiam1 mRNA表达,3类组织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但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浸润深度加深、分化程度降低、TNM分期增高,而呈现增高趋势(P〈0.05)。结论FQ-Rt-PCR检测Tiam1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am1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转移的基因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富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老年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65例老年(年龄≥60岁)肺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另收集55例正常肺部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对不同组织标本中PRR1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PRR1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老年肺癌组织标本中,PRR11阴性15例(23. 08%),阳性50例(76. 92%)。PRR11蛋白在老年肺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率较癌旁组织(6. 15%)显著升高(χ2=64. 14,P 0. 01),且较正常肺部组织标本的阳性率(0. 00%)亦显著升高(P 0. 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肺部组织标本中PRR11蛋白阳性率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发现,PRR11蛋白在老年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为2. 21±0. 34,较癌旁组(1. 00±0. 19)、正常肺部组织的表达水平(0. 93±0. 15)均显著升高(t=15. 65,13. 96,P 0. 01),癌旁组织与正常肺部组织标本中PRR11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无显著差异(t=0. 45,P 0. 05)。在老年肺癌组织标本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RR1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χ~2=2. 74,0. 95,0. 66,2. 26,0. 08,均P 0. 05);而肿瘤低分化、TNM分期为Ⅲa的患者PRR1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a~Ⅱb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4,27. 64,均P 0. 05)。结论 PRR11蛋白在老年肺癌组织标本中具有高表达的特点,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PAIP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B技术检测新鲜手术标本和肝癌细胞株的PAIP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PAIP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AIP1的表达水平差异,在线工具分析肝癌数据库PAIP1的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新鲜标本中癌组织PAI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AIP1在肝癌细胞株中高表达;组织芯片中,PAIP1在细胞胞浆中表达,肝癌组织中PAIP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AIP1表达水平与与病人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PAIP1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nxa2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nxa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nxa2蛋白的表达水平;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139例胃癌Anxa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nxa2 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72±1.477和1.271±0.907,两组差异显著(P0.01);胃癌组织中Anxa2蛋白的表达量(2.144±1.226)高于癌旁组织(1.269±0.736),差异显著(P0.001)。免疫组化显示Anxa2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9.6%(69/139),高于癌旁组织18.7%(26/139),两者差异显著(P0.001),且Anxa2过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Anxa2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新的治疗靶点或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NA FOXC2-AS1、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CR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FOXC2-AS1、EZH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ZH2的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FOXC2-AS1与EZH2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癌组织中lncRNA FOXC2-AS1、EZ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FOXC2-AS1、EZH2表达水平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lncRNA FOXC2-AS1及EZH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癌组织中lncRNA FOXC2-AS1与EZH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5)。癌组织中lncRNA FOXC2-AS1及EZH2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FOXC2-AS1及EZH2高表达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lncRNA FOXC2-AS1及EZH2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CRC癌组织中lncRNA FOXC2-AS1及EZH2表达水平升高,lncRNA FOXC2-AS1及EZH2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二者有望成为新的评价肿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73蛋白和 m RNA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7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 P73蛋白表达水平。用半定量 RT- PCR检测 2 8例结肠癌和 2 0例正常组织中 P7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 P73蛋白在 78% (2 1 /2 7)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结肠癌旁组织 44% (1 2 /2 7) (P<0 .0 5)。从癌旁组织、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到低分化腺癌 ,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 (P<0 .0 0 0 1 ) ,呈正相关。 2 P73 m RNA在 89% (2 5/2 8)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55% (1 1 /2 0 ) (P<0 .0 1 )。结论  P73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牛痘病毒相关性激酶1(VRK1)及屏障自整合因子1(BAN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VRK1和BANF1蛋白的表达水平;RT-q PCR法检测VRK1和BANF1 mRNA在ESCC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VRK1和BANF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0.815,60.286,P均0.05),且两者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不同性别、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q PCR结果显示,VRK1和BANF1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8±0.09 vs 0.59±0.08,0.78±0.08 vs 0.4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5,1.99,P均0.05)。结论 VRK1和BANF1在ESCC患者组织中呈过表达,且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argininemethyltransferase5,PRMT5)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观察PRMT5表达敲低后对CR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3例CRC肿瘤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的表达情况;利用特异siRNA分别敲低CRC细胞系HCT116和SW620细胞中PRMT5表达后,采用CCK-8试验检测PRMT5敲低后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MT5敲低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结果:PRMT5在CR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8.6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RMT5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等无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敲低PMRT5表达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并且,敲低PRMT5表达会导致HCT116和SW620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1)。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PRMT5在CRC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升,敲低PRMT5表达会抑制CRC细胞增殖,表明PRMT5可能在促进CRC细胞生长和癌症演变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Wnt2、Dv-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细胞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00例(病灶组),癌旁组织标本50例(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Wnt2、Dv-l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Wnt2、Dv-l 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nt2、Dv-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Wnt2、Dv-l mRNA及蛋白在病灶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Wnt2、Dv-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的联系(P0.05)。结论 Wnt2、Dv-l mRNA及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转移具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FOXC2在结直肠癌(CR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OXC2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结直肠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切片中FOXC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OXC2蛋白和mRNA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HCT116和SW620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均高表达,在低转移潜能的HT29细胞株中低表达,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C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此外,FOXC2的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T分期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FOXC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和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的BRIT1表达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其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BRI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BRIT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揭示宫颈癌组织中BRIT1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揭示63例标本中的44例(69.8%)宫颈癌组织BRI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级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BRIT1蛋白的表达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BRIT1在宫颈癌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BRIT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8例配对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免疫印迹(WB)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癌旁肝组织中EBF3 mRNA与β2M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0.17和0.2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1).5例肝癌组织EBF3 WB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癌旁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显著(t=2.52,P=0.036).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提示EBF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