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阐明失眠患者背部热敏腧穴分布的高发区域,揭示热敏腧穴与经穴和压痛点的关系,以规范热敏灸疗法的临床操作。方法:选取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查找出背部所有的热敏腧穴,详细记录其位置,观察热敏腧穴与压痛点、经穴的重合率。结果:热敏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06%,热敏腧穴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1.94%,结论:热敏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压痛点高。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上最有兴趣的是人体上的三百数十个经穴(刺激点)。选择适当经穴而在该处予以刺激,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现代医学也利用人体内脏器官与体表特定部位的关系,作为压痛点来诊断,并借皮肤分区加以说明。然而针灸学上积累数千年的经验,更认识到与此无关的纵的连络(即经络)。在现代医学知识所难理解的远隔部位,施予刺激,以达治疗目的。三阴交与妇科疾患下肢内侧下方,内踝上三横指,沿胫骨后缘之处,为“三阴交”穴。据古书云:三阴交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临床实践中,某些内脏疾病在体表可以发现“过敏点”,并在针刺“过敏点”时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且有的压痛点已作为某一疾病的诊断方法,如阑尾穴、胆囊等。据此,我们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了系统的过敏点检查。同时对检出的病人,行过敏点针剌,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文观察病例是我院门诊,经查检确诊之支气管喘哮发作期患者。共检查48例,其中6例未检出过敏点。对检得过敏点的42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坚持治疗一疗程以上。治疗期间除原已用西药支气管解痉药外,不加入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热敏点的出现规律,为临床探测热敏点及热敏点灸提供依据.方法:用悬灸法查找热敏点、用穴位压痛诊断法查找压痛点、用经穴触诊诊断法查找皮下结节,按照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腧穴学>对经穴定位,分析热敏点出现部位及与经穴、压痛点、皮下结节的重合率.结果:热敏点的出现部位并不与经穴定位完全重合,以热敏...  相似文献   

5.
电针穴位对内脏-耳穴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临床和实验研究皆证实,内脏疾患可引起耳廓导电量增加和低电阻点增多的反应。此种反应可能有部位上的相对特异性,可称之为内脏—耳穴反应。这一内脏与耳廓相联系的现象与中医的经穴脏腑相联系的现象一致。但是,内脏、耳穴、体穴三者之间是否有关?针刺某一穴位除能调整内脏功能外是否能对内脏—经穴反应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很有意义的课题。本实验是以电刺激胃迷走神经或电刺激心脏引起耳廓特异部位的导电量增加和低电阻点增多,再电针相应体穴或对侧耳廓相应点观察对内脏—耳穴反应的影响,来进一步研究经穴脏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47例各系统疾病的体表感觉检查中,发现体表浅感觉改变的性质以感觉迟钝(麻木)为主,而痛敏反应次之;内脏病在体表反映的部位则以循经之“经络环”为主,局部次之。这一发现,与西方学者海特氏痛敏带单纯为神经皮节反映的论点不同。作者还通过内脏病在体表反映的规律性,为经络诊断和内病外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体表—内脏相关性与经络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军  李定忠 《中国针灸》1995,15(2):27-29
本文在47例各系统疾病的体表感觉检查中,发现体表浅感觉改变的性质以感觉迟纯(麻木)为主,而痛敏反应次之,内脏病在体表反映的部位则以循经之“经络环”为主,局部次之。这一发现,与西方学者海特氏痛敏带单纯为神经皮节反映的论点不同,作者还通过内脏病在体表反映的规律性,为经络诊断和内病外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特征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 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剔除3例),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记录压痛点.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发病的神经根为C6(53.04%)、C5...  相似文献   

9.
脏腑-经穴相关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10.
当身体的一定部位生理障碍或失调时,阿是穴是触诊时压痛的一个点或一个区域。如阑尾炎病人腹部右下1/4处的压痛。当疼痛局限时,就叫做麦氏点。身体有病时出现一个早期预兆,也就是在体表出现一个压痛区域,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如果病人或医生忽视了这个规律,那么身体的生理紊乱将会继续或进展到严重,而最终达到不可恢复的地步。在大多数情况下,阿是穴代表牵涉痛。熟悉疾病的关系和疾病的牵涉痛的部位;将有助于特殊疾病的诊断。例如阑尾炎在麦氏点的压痛和/或阑尾穴(右侧)的压痛,胆囊疾病在阳陵泉(右侧)的压痛;憩室炎在左阑尾穴的压痛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据不同综合干预措施又分为期望得气组(粗针,深刺、施手法)和期望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记录针感,并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关元穴点体表温度4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和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预期结果:1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2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3针刺三阴交得气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预期结论:人体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能能够作为诊断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可能能够作为针刺效应及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俞穴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应内脏疾病和治疗相应内脏疾病的相对特异性;又是脏腑经络之气所输注的穴位,当脏腑患病时,在相应的背俞穴处有些可出现阳性反  相似文献   

13.
从四总穴探讨经脉的体表特异性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总穴歌是针灸临床治疗的经典歌赋,是穴位循经远治的经典范例,同时也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集中体现,尤其体现在基于经脉循行路线的穴位与其主治部位之间的体表特异性联系,基于大量四总穴的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支持这种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客观事实,提示穴位与主治部位的体表直接联系或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介的间接联系可能是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既往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多聚焦于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研究,实际上,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是一个十分重要却被忽视的研究领域,对于全面、深刻地揭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内涵,促进针灸理论与临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督脉背段T3—L4的压痛反应规律,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按诊的方式观察近期经胃镜或肠镜检查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0例)和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未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患者(16例)的督脉背段,范围从督脉的至阳穴到腰阳关穴(包含经上非穴),以所按压的棘突间隙出现明显疼痛或酸胀的感觉为压痛阳性反应。结果:30例镜检患者和16例未镜检患者的压痛点阳性率均为100.0%,压痛反应阳性点主要集中在T6—T10的5个胸椎节段的相关穴位和经上非穴,压痛反应点的数量大多为5~9个。结论:从督脉灵台穴到中枢穴(T6—T10节段水平)循行区域的压痛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消化系统功能状态的判断和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针灸和按摩治疗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的一种俞穴。阿是穴取得准确、适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患者督脉脊柱段压痛点分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和研究抑郁症与督脉、督脉腧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压痛点检查法.检查和记录抑郁症患者督脉脊柱段压痛点的出现频率、分布规律.并探讨抑郁症与督脉及督脉腧穴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抑郁症患者中,约有80%以上者可能在督脉脊柱段出现压痛点.多数患者可能出现2~6个压痛点,压痛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身柱穴到至阳穴的区域中。结论:抑郁症与督脉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可以体现在特定区域的腧穴上。  相似文献   

17.
針灸取穴参考图,系无錫沈白涛先生所繪制,1959年4月新1版,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图共四幅,为正、背、侧三面之人体經穴挂图。該图之特点,是以人体骨胳与内脏的解剖位置而确立穴位的;并将腧穴所在之体表与内脏之部位,繪出左右对称性之比較,以示腧穴的位置与内脏之关系。此图不但繪制精彩、使人直观了解人体骨胳、脏捬的大体解剖,而且借解剖之位置确立穴位,則对初学針灸者掌握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督脉阳性反应点。方法:对6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督脉穴位压痛点统计分析。结果:压痛点较集中出现在神道穴与至阳穴之间,占95.2%,认为该处既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又可视为治疗的选择部位。结论:督脉阳性反应点与疾病及治疗的关系,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上前景可观,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电泳漆显示取穴原理主要根据体表一内胜相关规律,经穴有较高导电率,即有较低电阻特性。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脏腑有病时,在体表相应经络的经穴或反应点上,更是有电阻降低现象,因而利用电泳漆能将体表上导电率较高部位显示出来。在5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50例胃癌病人,以及55例甲状腺病人上观察电泳漆显示点,并在甲状腺手术病人身上用电泳漆显示点作为针刺的穴位,观察其与手术效果的关  相似文献   

20.
试从体表-内脏相关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现代生物学体表-内脏相关来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经穴为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2、穴位的主治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